中國區域產業規劃的六大誤區(6)
在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當中國的大蒜價格暴漲的時候,印度產大蒜乘機大舉登陸,成為中國大蒜有力的競爭者。而因為語言和文化優勢,印度在低端服務業方面,更具有中國不可比擬的優勢。IMB、微軟等的亞洲服務中心,均設在印度。
而在「中國製造」成本上升之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人力資源,相對中國形成了比較優勢,而建立在勞動密集和低人力成本基礎上的中國製造,則受到了影響。鑒於中國內地成本的上升,很多跨國巨頭已經將其在亞洲的製造基地,從中國遷到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其中,越南已經搶走了中國大批的玩具訂單。同時,在東南沿海相對發達的區域,眾多中國本土企業亦開始了戰略轉移,除向內陸大遷移外,很多廣東企業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越南。美的、格力、格蘭仕等知名製造企業,就均有越南投資計劃。
在高端領域,中國企業受到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阻擊,而在低端領域,中國將受到印@度等后發國家的追趕,中國的產業升級,難以在外部競爭中實現。
就中國的產業基礎而言,中國更需要「中端崛起」。
2009年,娛樂明星趙本山加入長江商學院,其背後的劉老根大舞台等邊緣產業突然之間成為焦點,從前的荒原,竟成財富的綠洲,展現了新興市場豐富、多元的魅力。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的特點:既是大國經濟,亦是新興經濟,產業結構豐富而多層;既有高新產業,亦有傳統產業,不斷萌生新的產業;燦若繁星的企業,創意無窮的商業模式;既有接近世界一流的企業,亦有管理水平很低的企業;既有龐大的千億企業,亦有無數草根企業。
同時,中國市場的另一大特點,即以低端消費為主。目前中國國民收入偏低,這種狀況決定了在中國,高端產業、奢侈品產業不可能成為主流。
產業結構的多層次性,以及低端消費為主體的龐大國內市場,是中國產業經濟的兩大特點。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就建立在這兩大基石之上。
目前,武漢明確提出要「高端突圍」,作為中國內陸城市,武漢未來是中國內需時代的核心,而作為一個人均收入並不高的國家中心,哪來高端消費支持高端產業?
所以,除了沿海部分地區之外,中國的大部分地域並不適合以高端崛起定位,而應該是「中端崛起,高端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當年超越英國,雖然技術革新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其最核心的原因乃在於大眾消費的崛起。
因為英國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導致其本土「高端化」,奢侈品消費流行,金融投機比實業更受商人歡迎,最後引起經濟空心化;而隨著其海外殖民地的失去,英國迅速衰落。
而美國,正是在南北統一之後,國內消費的發達,才造就了其後來居上之勢。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終於雄踞全球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