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空手格擊

1.5 空手格擊

這時便聽兵車轔轔之聲由遠處傳來,大家尋聲看過去,只見一隊士卒擁著十餘乘兵車匆

匆而來。隊伍到了近前,從最前面的兵車上跳下一人,這人四十餘歲,尺余長的黑須如鐵一

般直,在風中紋絲不動。

田恆與田逆同時道:「鮑大夫!」這人正是鮑氏之長鮑息,現為齊國中大夫之爵,官為大

司馬。

鮑息看了看人群之中的闞止,還未說話,田逆搶著道:「闞止有十二名董門刺客相助,

頗難殺之。」又問:「鮑大夫,宮中如何,是否大功告成了?」

田恆瞪了田逆一眼,上前道:「國君受驚了吧?」

那人正是鮑家之長鮑息。

鮑息臉色凝重,沉聲道:「在下與犰委帶人入宮,那十一名董門御人和一些犯上作亂的

宮中侍衛已被我等所殺,還有一個董門御人不在宮中。不過國君受了驚,趁在下等人與董門

御人纏鬥時,帶了十餘人由後門出了宮,犰委已帶人追了上去。等在下將賊子剿滅后,怕犰

委他們驚了國君,追出了南門,卻不知所蹤,已經追不上了,便來與右相商議如何將國君接

回來。」

田逆這才明白,鮑息只是助殺闞止,卻不知道他們連國君也會一併殺了。

田恆上上下下打量著鮑息,心道:「董門御人十分了得,昨晚見那平啟的劍術,便不在

老鮑之下,其餘十一人就算不如平啟,料也相差不遠。今日我讓老胞和犰委入宮,便是要他

帶鮑氏之眾牽制住董門御人,犰委再去殺國君。至於老鮑與董門御人孰勝孰負,本相併不怎

么放在心上。老鮑若與董門御人兩敗俱傷,那是最好不過。不料老鮑竟能將董門御人盡數殺

了,似乎還沒怎麼傷損鮑氏之眾,倒是件怪事。難道老鮑暗藏實力,本相併不知道?」

鮑息見田恆臉色怪異,愕然不解,問道:「怎麼?」

田恆道:「本相今日見這十二名董門刺客,厲害之處出乎本相意料。董門刺客如此,董

門御人想來也是厲害之極,正擔心鮑大夫宮中之事,欲多派士卒到宮中相助鮑大夫。可這闞

止未除,本相一時間也抽不出人手來。適才聞鮑大夫如此順利,便知本相小覷了鮑大夫。」

鮑息笑道:「原來如此。右相擔心得是,那董門御人果然十分厲害,不過也難不到我老

鮑。我鮑氏只用了一人,便將這十一個董門御人擊數打倒擒拿,在下上前一劍一個,親手將

他們盡數殺了。」

田恆大吃一驚。齊國的劍術高手他了如指掌,既便是自己的劍術老師、齊國第一劍手子

劍,也不可能以一人之力,擊敗十一名與平啟相差不多的十一名董門御人!難道鮑息的門客

之中暗藏著一位絕頂高手?

還沒等田恆說話,鮑息又道:「既然闞止有十二名董門刺客保護,便一併拿了吧。」他回

頭向身後人群中叫了聲:「兄弟!」

一人答應了一聲,從一乘兵車上跳了下來,大踏步走了上來。這人先前在兵車之上,眾

人都看著鮑息,並沒人注意他,此刻一見這人,眾人心裡都暗暗讚歎。

這人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生得劍眉虎目,唇紅齒白,肩寬腰細,身高一丈,生得雄壯

挺拔,健碩異常,穿著一身黑色綿袍,頭戴尺高金冠,腰掛長劍,往那裡一站,神氣攝人,

如山之峙、如淵之深。

其時之人,七尺算是正常身高,田恆身高七尺余,屬中上身高,這少年卻身高一丈,當

真是少見的高大,是以人人一見到他,心裡都暗暗讚歎。

鮑息對這少年道:「兄弟,還是由你出手,去將這十二名董門刺客也都收拾了吧。」

這少年點了點頭,走了上前,站在闞止和那十二名董門刺客面前。

先前田恆與鮑息的說話,闞止和那十二名董門刺客都聽在耳里,心裡都驚駭不已。他們

看著這少年,尋思他能以一人之力打敗十一名董門御人,必然是天下少見的高手。

這時,兩個刺客一左一右,忽地閃身上前,雙劍分別刺向這少年右肩和左肋。

眾人見這兩名刺客身法奇快,趁這少年還未拔劍,便各自上前刺出一劍,左右夾攻,配

合得極為巧妙。尋思若是換了自己,自己手中無劍,就算自己再快,左閃則中左劍,右躲則

中右劍,不躲不閃則兩劍皆中,唯一的方法便是後退。可一旦後退,兩名刺客的劍繼續前刺,

又只能後退,連拔劍的機會恐怕也沒有。不拔劍便破解不了對方的劍招,就只有後退,最終

總有退不到的地方。眾人心道:「董門刺客果然厲害,這麼配合出劍,當真是無法相抗!」

卻見那少年微微一笑,道:「好劍法!」輕輕右轉側身,橫進一步,竟從兩劍中間的縫隙

閃了上前。兩名刺客劍勢才起,少年只進半步,左肩幾乎便與兩名刺客雙肩並成一字,兩名

刺客便在他一前一後。這時少年左臂揚起,便聽「卟卟」兩聲,少年的左肘撞在後面那刺客

的耳門上,拳頭擊在前面刺客的面門之上。這兩名刺客連哼也不曾哼,立時暈倒在地,雙劍

墜落。

周圍的人心中大驚,兩名刺客如此凌厲的劍術,這少年只一跨步之間,便將二人擊倒,

當真是匪夷所思。

田恆看得心頭一震。闞止的劍術,比每一名刺客都要高明,劍上的勁力也大,但兩名刺

客聯手相刺,威力卻要勝過兩個闞止。先前他與闞止交手,也曾用類似的身法,當闞止一劍

刺來,自己錯開一步上前,向闞止刺出一劍,轉守為攻。那是自己最得意的劍術,可與這少

年相比,身法不及這少年巧妙,步屨不及這少年快捷,劍上的勁力更不及這少年的空手相擊。

比較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

那些董門刺客臉上變色,立時又上來四人,四道劍光閃動,向這少年刺了過來,立時間

場上殺氣大作。

這少年雙臂左右一分,手掌在中間兩口劍上一推,便聽「叮叮」兩聲,左右本來各有兩

口劍刺來,被他將中間兩口劍一推,兩邊的劍撞在一起。這少年身法如行雲流水,毫無滯遲,

雙臂平舉,直往前撞。他身高臂長,手臂平舉,自然與這四名刺客頭面相平,兩條鐵臂便如

兩根巨木一般,借前沖之勢,橫掃在四人的面上。四銅劍跌落地上,這四名刺客又暈倒在地。

眾人看得更是心駭。尤其見這少年用肉掌推劍,手掌竟毫無損傷,似乎他這雙手是金鐵

所鑄一般,未知練過何種本事,使手掌能格擋利刃。

闞止和剩下的六名董門刺客心下驚懼,暗叫不妙。闞止早已經從地上撿了一面長干,左

手橫著長干,右手提劍,心中急轉著念頭,尋思脫身之計。

那六名董門刺客互換交換了一下眼色,正擬一同向這少年殺去。這少年哪裡會等他們聯

手合擊,早已經沖了過來。那少年見六名董門刺客排成一行,忽一閃身,直竄到六名刺客的

右手邊,身體微蹲,雙手一探,抓住了最右邊的兩名刺客的腰帶,提起來就像提兩根木頭一

樣,向近處的兩名刺客掄過去。

他以人為武器,這一招大出眾人意料之外,那兩名被提著的刺客只見眼前人影一閃,便

突然失重,身在空中,自然是哇哇怪叫,手上的銅劍亂舞,忽然銅劍刺入某人身上,定睛看

時,卻是分別刺中了自己的同伴。

原來,這少年揮著手中的二人,向近處的兩名刺客掄過去,那兩名刺客見自己同伴在敵

人手中,銅劍揮舞著攻向自己,欲要格刺,又怕傷著自己人,後退又來不及,這麼一猶豫間,

卻被這少年手中的二人刺中倒地。

剩下的兩名刺客見勢不妙,知道再等片刻,必會傷這這少年之手,立時回身便跑,向圍

著的士卒衝過去,想殺開一條路逃走。

這少年笑道:「此刻才走,已經遲了。」雙手急揮,抓著的二人脫手飛出,碰撞骨折聲響

住,已將那兩名想逃的刺客撞倒。四名刺客滾在一起,再無人爬得起來。

這少年更不遲疑,手上的人一扔出去,已知道結果如何,因而看也不看,轉身又向闞止

沖了過去。

闞止見這少年如此厲害,早已經嚇得心魂俱失,眼見這少年巨大的身形撲向自己,下意

識地將左手的長干向這少年猛推。他膂力過人,長干又是兩寸厚的硬木鑲滿了圓頭銅釘,若

是撞在人身上,對方多半要骨折倒地。

這少年並不躲避,手起一拳向長幹上直擊。轟然一聲,他的拳頭竟然穿干而過,在幹上

擊出一個大洞來。「砰」地一聲,拳頭已經擊在闞止左腋下,勁力瀰漫,將闞止左邊的肋骨

震斷了五六根。就在他拳頭擊在闞止身上的同時,那面長干也因為被這少年洞穿,裂紋四散

炸開,整面長干化作二十餘塊碎片,四下濺飛。

闞止被這少年一拳擊得口吐鮮血,踉蹌退出十餘步,仰面倒地,掙扎了幾下,卻爬不起

來。

周圍的人早已經驚得張大了口,忘了合上。其實這少年連敗十三人,只是幾招而已,他

身手又快,便如電光石火一般,尤其是他一拳將長干擊碎,更是駭人。須知這長干是厚兩寸

的硬木,又鑲滿了圓頭銅釘,連刀矛劍戟也難留下划痕,否則怎能用於戰場防禦弓箭利刃?

如此堅硬之物,竟被他一拳洞穿擊碎,不僅要拳掌堅如利刃,還非要有極大的勁力不可。如

此神力,當真是世上罕見!

鮑息在一旁大笑,道:「好個『空手格擊』,兄弟太過心軟了,手下留情,未傷他們性命。」

田恆與田逆面面相覷,心中驚駭之餘,心中尋思:「鮑牧就只有鮑息這一個兒子,鮑息

卻稱這少年為兄弟,這兄弟從何而來?」

田恆向田逆使了個眼色,田逆會意,提劍上前,在闞止和這十二名董門刺客身上各刺數

劍。這十三人雖然未死,但或暈倒或傷重,無力抵抗,因此被田逆輕輕鬆鬆盡數殺了。

這少年此刻已經回到鮑息身邊,田恆道:「鮑大夫,你這兄弟……」,忽想起來,笑道:

「本相想起來了,這少年是你鮑氏的族人,叫王孫封!」鮑息點頭道:「正是。」

這少年王孫封笑道:「在下這些年極少來臨淄,難得右相還記得在下。」

田恆笑道:「三年前,本相初掌田氏,田氏祭祖,宴請諸客,客逾千人,你與鮑大夫便

在席上,那時你已經有本相這般身高了。那日本相見歌舞妙曼,佳肴豐足,鼎中牛羊豕魚鳧

肉均有,忍不住嘆道:『上天對人之賜予豐厚極矣!既有五穀,又有魚牛羊豕。』」

此刻田逆正從一具屍體上掀起衣服擦拭銅劍,聞言道:「我也記起來了。當時人人都附

合大哥之言,可王孫封這小孩兒大有異議,他當時說什麼我卻忘了。」

田恆微笑道:「王孫封當時說本相之言不對。他說天地萬物與人同生,都為相類,不可

分貴賤。人與萬物智殊力異,而分強弱,並不是何物為何物而生。人取可食之物,並非該物

是上天因人而生它;蚊蟲吸人之血、虎狼食人之肉,難道是上天為了蚊蟲虎狼而生人?這都

是互生互死,自然而然。」

王孫封笑道:「在下當時年幼,不知道天高地厚,胡言亂語出言頂撞,不料右相還記得

這番言語。」38

鮑息道:「眾人見兄弟當眾頂撞右相,均以為右相會生氣。孰知右相沉吟良久,哈哈大

笑,說是想不到鮑氏會有如此高明之子。當日右相入宮,向先君悼公說起此事,請國君在龍

口賜了一里之地給我兄弟建府,又賜良田百頃以為生計。兄弟方能另立家門,在龍口建了伍

堡,改稱王孫封。他小小孩兒,無寸功於社稷,若非看在右相面上,國君怎會賞賜於他?」

田恆道:「這數十年來,田氏與鮑氏姻親不絕,家母還是你鮑大夫的姑姑,田鮑兩家親

若骨肉,你我表兄弟自當共同進退。八年前,田鮑兩家攻入宮中,擊敗國高二氏,廢晏孺子,

立了先君悼公。不料四年前悼公竟殺了令尊,家父才會殺了悼公,立了當今國君。」

鮑息點頭道:「正是。是以今日在下才會將兄弟叫過來,一同誅殺闞止。」王孫封道:「這

闞止仗著國君寵信,魚肉百姓,欺壓良善,早就該死了。」

鮑息又道:「右相,弒君之事,關係重大,四年前已有之,今日既殺了闞止,切不可傷

了國君。」

田恆心中暗道鮑息迂腐,口中卻道:「這個本相明白。只是犰委是個粗蠢傢伙,昨晚還

傷了國君的侍衛,此刻他去接國君,就怕國君不悅,生出事來。」

田逆假裝著緊,道:「在下這便去派人去接國君回來。」

田恆道:「還是本相親自去接國君為妥。」

鮑息忙道:「眼下公宮、城中亂得緊,右相要掌控大局,左司馬有城防之重,此時萬不

可離城。還是在下去吧。」

田逆問道:「鮑大夫怎知道國君去了哪裡,又往何處去接?」

鮑息道:「便是從南門追出去,沿大道一路問人,或能追到。」

田恆點頭道:「也好。」吩咐道:「收拾屍體,以大夫之禮厚葬闞止!沒死的士卒都放了,

這些人是受命而行,闞止謀反,與他們無關。」

田逆原想將闞止的屍體拿去示眾,再將餘下的沒死的闞府中人斬首治罪,見田恆這麼處

理,本要說話,忽想起昨夜田恆對他說過的「籠絡人心」四個字,便不再言語。

這時,有人來報,說是下大夫高無平本來往城上接掌兵符,途中發覺中計,立刻拔劍動

手。這人甚是勇悍,傷了閭邱明,帶著數十家兵殺出了城外,不知所蹤。

田逆大怒:「怎麼讓高無平這賊子走脫了?」大發脾氣。

田恆冷笑道:「他未必便能脫身。」先派一軍去國異府上抄家捉人,再派人到高府將高家

的人全部扣下,又派人四下里追索闞止、國異、高無平的餘黨。又對王孫封道:「還有一名

董門御人,今日不在宮中,被他走脫,還要勞煩閣下留意,去尋一尋他的下落。董門御人非

同尋常,其他人恐怕也拿不住。」王孫封點頭答應。

鮑息與王孫封正要上車去接齊簡公,忽聽場上收屍的士卒大聲驚呼:「詐屍!詐屍!」回

頭看時,只見一個董門刺客從地上躍起來,手揮著銅劍,一連傷了數人。

王孫封心中大奇,他認出這刺客,是先前自己手提兩名刺客當武器時刺中的一位,後來

被田逆數劍刺死,怎麼又活了轉來?他心中尋思,腳步卻不停,向那刺客奔了過去。

那刺客見王孫封逼近來,自知不敵,閃身到一乘兵車旁,揮劍斬斷韁繩,奪了匹馬,飛

身上馬,拍馬往大道另一頭飛馳。

眾人「咦」了一聲。

其時中原諸國,並無騎馬之俗,更無騎兵,出行用馬車,出戰乘兵車,因此也不會騎馬。

眼見這刺客騎馬飛馳,解車去追恐怕來不及了。

田逆大急,這董門刺客若奉命殺人,對方不死,決不罷休,不完成使命,絕不回代國。

先前從闞止他們的言語中得知,這刺客是受命刺殺自己,一直沒能得手。若讓這刺客逃了,

早晚會向自己下手,那真是防不勝防。

田恆在一旁嘆道:「這董門刺客來自於代,代乃胡人之國,擅長騎射,怪不得他能騎馬

飛馳。兵車追之不及矣,此人若走,後患極大。」

王孫封笑道:「無妨,在下去追,決計不會讓他逃脫了。」他也到一乘兵車旁,抓住一匹

馬的韁繩,雙手左右一拉,竟將數條革繩齊齊扯斷。牽出馬來,飛身上馬,向那刺客逃走的

方向追了下去。

眾人不料這王孫封竟會像胡人一樣騎馬,無不大奇。

田逆道:「咦,這小子怎會騎馬?」鮑息笑道:「在下這兄弟生性好動,本事多多,他常

常在野外騎馬,只是不為人所知。左司馬,在下明明見你在那刺客身上刺了數劍,怎地他還

沒死?」

田逆道:「在下也不解其故。是了,在下的劍刺在他身上,似有硬物相阻,刺入不深,

也不見血流出,在下也沒怎麼在意。」田恆在一旁搖頭道:「小逆行事,就是有些粗疏。」

鮑息帶著鮑家的士卒走後,田恆讓田逆帶人收始戰場,自己入府休息。這時候城中之亂

漸止,陸陸續續有齊臣紛紛到田府來相詢,他們大多不知道發生了何事,特來打探消息,聽

說國君出走,都不敢離開。田逆收始完戰場,也到田恆府上等候消息。

到了午膳之時,鮑息回來。眾人七嘴八舌地問,鮑息搖頭道:「在下追到城南門外的岔

道,擇一而行,走出了數十里,一直到了昌國城中,也沒見國君影子。國君想是走了岔道另

一徑,那是舒州方向。在下先來稟報右相,再往舒州方向去追。」

田恆道:「鮑大夫辛苦了,不忙,先用過了飯,本相陪你一起去接國君。」眾臣道:「在

下也一同前往。」

匆匆用過了飯,眾人正要動身,忽聽人報說犰委接了國君回來了。

田恆愕然道:「犰委好生糊塗,不先送國君回宮,來此做甚?」

眾人一起出府迎接齊簡公,不料出了門外,便見犰委一人跪在門外,滿臉驚恐之色,道:

「國君薨了!」

眾人大驚。田恆與田逆故作大驚之色,田恆搶身上前,一把抓住犰委的肩頭,驚道:「你

說什麼?」

犰委道:「小人奉命與鮑大夫到公宮之中擒拿董門刺客,國君受了驚嚇出宮,小人怕國

有失,帶人一路追上去,直到舒州才追上,正要請國君回來,不料國君見是小人,大為忿

怒,拔劍要殺小人,卻不小心從車上跌了下來,手上的劍剛好扎入了自己腹中,小人……」,

其實,這些話本是田恆安排好教他說的。

田逆在一旁大喝道:「什麼?你殺了國君?!」這一聲暴喝,在場眾人聽得十分清楚,齊

齊嚇了一跳。

犰委也吃了一驚,抬起頭來,道:「不幹小人之事,那是國君自己失手誤刺,小人……

小人只不過是……」,話未說完,田逆又喝道:「這就奇怪了,國君為何一見了你便拔劍,是

否你圖謀不詭?」

犰委忙道:「只因小人昨日在宮中與侍衛比劍,傷了一名侍衛,國君多半是有些生氣,

其實……」,他雖然不懂得田氏兄弟的心思,但從語聲中也聽出有些不妙來,心中驚懼,正

說著話,田恆握住他肩頭的手忽地用力一捏,犰委只覺肩頭劇痛,倒吸了一口涼氣,後面的

話便沒能說出來。其實田恆要的便是犰委說出曾與宮中侍衛比劍一事,唯有如此,齊簡公失

手刺死了自己之事才能順理成章,言多有失,其它的話便不必讓犰委說了。

眾人不知道其中真相,心道:「若非如此,國君怎會拔劍向迎自己回城的人下手?」

田恆嘆了口氣,還未說話,田逆早在一旁大喝道:「雖是國君自己失手,你也是犯了弒

的大罪!」搶上身來,飛起一腳向犰委踢來。

犰委大駭,欲要躲避,卻被田恆牢牢地抓住,動彈不得,田逆一腳踢在犰委胸口,這時,

田恆的手一拂,手指飛快地在犰委的喉上捏了捏,犰委嗓子劇痛,吐了一口血,向後跌倒,

口中「咿咿唔唔」地說不出話來。

原來,他的喉骨被田恆捏碎,雖能出聲,卻不成言語。田逆假裝暴怒踢人只是為了掩人

耳目,田恆趁田逆那一腳時暗施辣手,在場眾人正亂著,自然是未看出來。

田逆拔出劍來,作勢要殺犰委,田恆攔住他,道:「慢著,留下活口,此人是本相的門

客,今日犯了弒君大罪,若一怒殺卻,難免他人在背後說三道四。不如先留下他的狗命,待

審結之後,再行處死未遲。說不定這背後有人指使,也未可知。」

其實,在場中人雖不敢出聲說話,卻無不懷疑犰委弒君是田氏主使,但聽田恆這麼一說,

便想:「原來犰委膽大忘為,弒害國君,其實與田氏無關,多半另有主使之人。」

田恆命人將犰委關起來,到了此時,犰委就算是奇蠢如豬,也知道自己是眾矢之的,成

了這次弒君犯上的替罪羔羊。

田恆這才呼天搶地,向載著齊簡公屍首的輜車撲了過去,將齊簡公的屍首小心抱了下來,

向公宮方向踉蹌而去,眾齊臣跟在其後大哭,周圍和沿途的百姓也都伏在地上,隨著眾人痛

哭流涕,此時就算是新娶妻室,哭不出來也要在眼中重重揉出幾滴辛酸之淚來。

田恆一面哭著,一面偷眼向懷中的屍首瞧去。只見齊簡公雖死,臉上卻掛著極複雜的神

色,其中有驚恐、忿怒、傷感等諸多表情,田恆心中暗嘆道:「其實我並不想殺你,冒天下

之大不諱,可你寵信家奴便罷了,誰叫你不知深淺,受了闞止的聳恿,一心想對付我們田氏

一族?」

1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出自。

2燭:火把。並非後世的蠟燭。春秋時並無蠟燭與油燈,將火把插在牆上,或是插在特製的

金屬或竹木架上照明,稱為燭。

3齊簡公:姜壬,齊悼公之子,公元前485年,田乞殺齊悼公,立其子姜壬為君。齊簡公任

用親信闞止,謀逐田氏。公元前481年,齊簡公被田恆所殺,在位四年。齊簡公是其謚號,

死後由臣子所評定,因此姜壬在生之時,絕不可能有「齊簡公」這個稱謂。但小說為了方便

讀者閱讀,以齊簡公稱謂其人。後文的周王、諸侯,都以謚號稱謂,以方便閱讀。周制,從

周文王到周懿王,王號都是自稱,其後從周孝王開始用謚號,死後由群臣按其在世之功,評

以謚號。此制也沿用於各封國諸侯,只有楚武王熊通在位三十七年後,自稱武王,其後的楚

王也用謚號,不稱王職者便不謚王號,如楚文王之長子在位三年,無一政所出,死後謚曰「堵

敖」,其弟謚「楚成王」。卿大夫也有謚號,譬如趙鞅謚號為趙簡子,田恆謚號為田成子。

4闞止:有的史書上又叫監止,原為齊簡公的家臣,受寵,齊簡公為君后,重用闞止為政,

謀逐田氏,公元前481年,被田恆所殺。

5田恆:春秋時齊國大臣。媯姓,田(陳)氏,名恆,後人因避漢文帝劉恆諱稱

他為田常,謚號田成子。田乞之子。齊簡公時,他與闞止為左右相。因不能相下,

乃復修其父之政,繼續以大斗出,小斗進的方法籠絡民心。公元前481年殺監

止和齊簡公,立簡公弟驁為平公,自任相國,擴大封地,盡誅公族中強者,自此

田氏專國政。三傳至太公和,田齊正式取代姜齊。

6子我:名我。說他的孔子七十二弟子中的宰予,宰予晝寢,被孔

斥責:「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污」。唐代司馬貞疑此說把闞止當宰予,並說

闞止字我,也是子我。小說中按中記載:子我者,

監止之宗人也,常與田氏有卻。田氏疏族田豹事子我有寵。子我曰:「吾欲盡滅田氏適,以

豹代田氏宗。」豹曰:「臣于田氏疏矣。」不聽。已而豹謂田氏曰:「子我將誅田氏,田氏弗先,

禍及矣。」子我舍公宮,田常兄弟四人乘如公宮,欲殺子我。子我閉門。簡公與婦人飲檀台,

將欲擊田常。太史子余曰:「田常非敢為亂,將除害。」簡公乃止。田常出,聞簡公怒,恐誅,

將出亡。田子行曰:「需,事之賊也。」田常於是擊子我。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勝,出亡。

田氏之徒追殺子我及監止。名前加「子」,是一種尊稱,類似後世的「先生」。「子我」就類

似於「我先生」,後文的子路、子劍類似於路先生、劍先生。

7子路:仲由(公元前542~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

事見稱。為人伉直魯莽,好勇力,事親至孝。除學詩、禮外,還為孔子趕車,做侍衛,跟隨

孔子周遊列國,深得器重。孔子稱讚說:「子路好勇,聞過則喜。」初仕魯,後事衛。孔子任

魯國司寇時,他任季孫氏的宰,後任大夫孔俚的宰。衛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親

伯姬與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君,脅迫孔俚弒衛出公,出公聞訊而逃。子路在外聞訊后,

即進城與叛軍交戰。交戰中子路的冠纓被擊落,子路道:「君子死,而冠不免。」系帽纓之時

被殺。

8孔子: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父親叔梁紇(叔梁為字,紇

為名)是魯國出名的勇士,晚年與年輕女子顏氏生下孔子。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

之後,孔子的家境相當貧寒。由於種種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沒有過大的作為,但在治理魯國

的三個月中,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將很大一部分

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后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孔子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人,其中有

很多皆為各國高官棟樑。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

「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

師表。曾修,作。孔子的思想及學說

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極為聰明好學,二十歲時候,學識就已經非常淵博,被

當時人稱讚為「博學好禮」。同時,鮮為人知的是孔子繼承了父親叔梁紇的英勇,身高九尺

三寸(今1.9米以上),膂力過人,遠非後世某些人認為的文弱書生的形象。並且,孔子酒

量超凡,據說從來沒有喝醉過。但孔子從不以武勇和酒量等為豪。

9柳下跖:一說原名展雄,春秋末期的魯國西北部柳下人,「跖」意為赤腳奴隸。先秦古籍

中被稱為「盜跖」和「桀跖」。約公元前475年,柳下跖領導了九千人的奴隸大起義,史稱

柳下跖起義。一書稱頌柳下跖「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

10支離益:見:「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

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11董梧:見:「顏不疑歸而師董梧,以鋤其色,去樂辭顯,

三年而國人稱之。」

12柳下惠: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本姓展,名獲,字禽,魯國人,

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謚號,所以

後人稱他「柳下惠」。據說他又字「季」,所以有時也稱「柳下季」。他做過魯國

大夫,後來隱遁,成為「逸民」。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

「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中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也」,

所以他也有「和聖」之稱。孟子對柳下惠非常推崇,一書曾把柳下惠和

伯夷、伊尹、孔子並稱四位大聖人,認為像柳下惠這樣的聖人,可以成為「百世

之師」。本來,柳下惠並非本小說年代的人物,也不是柳下跖的兄長,但民間對

柳下惠、柳下跖有很多傳說,本小說依民間傳說,不按史實。

13老子:道教信奉之教主,又稱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原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

人。本傳謂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任周守藏室之

史,后辭官,應函谷關令尹喜之請,著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關於老子的

姓字,歷來說法不一。稱他為老聃,把老子視為前輩,這是戰國中晚期道家學派筆

下的老子。秦漢之際成書的篇也把老子視為與孔子同時代的知禮守禮

的長者。大體上把老子描寫為道家,其中攙入老萊子和太史儋兩個名

字。也有學者認為可能「老」是老子的姓或氏,其名為聃,故稱老聃。當今學術界不少人認為

老子其人可能生活於春秋末年。

14叔孫氏:春秋時魯大夫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之一。魯國三家權臣孟孫氏、叔孫氏、

季孫氏都是魯桓公的後人,分別是魯桓公的三個兒子慶父、叔牙、季友的後裔,

被稱為「三桓」。

15艾陵之戰: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攻齊,吳魯聯軍敗齊於艾陵,殺齊卿國書等人。齊

軍十餘萬人慘敗,損兵車八百餘乘。

16寺人:即後世的太監。春秋時寺人一般服侍周王與諸侯,也有少量卿大夫使用寺人。

17陳完:敬仲,陳厲公之子,公元前672年,陳完為避禍逃到了齊國,被齊桓公封為「工

正」,賜采邑于田,此後便改稱田氏,成為田氏始祖。田氏在齊國日漸勢大,到公元前391

年,田和將齊康公遷於海上。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氏為諸侯,田齊正式取代姜齊。

18公子驁:姜驁,即齊平公,公元前481~456年在位。

19公主:公主作為皇帝之女的特定稱謂是在漢代,春秋戰國之際,周王之女,一般稱為「王

姬」,諸侯之女並無一定的稱謂,姜齊國君之女,常稱「某姜」,但未必是固定的稱呼。作為

國君之女,國內必定有某種稱謂,是否稱「公主」並不確定。公元前417年,秦靈公以假冒

的「君主」(公主)嫁河伯,因此「君主」應該也是一種稱謂方式。為便於讀者理解,本小

說使用「公主」來稱謂國君之女。

20悼公:姜陽生,謚齊悼公,公元前489~485年在位。公元前485年被田乞所殺。

21晏孺子:姜荼,齊景公少子,公元前490~489年在位。公元前490年,齊景公死,國夏、

高張以景公遺命立少子荼,將其它公子驅逐。次年田乞、鮑牧攻入公宮,擊敗國高二氏,國

夏、高張等出奔魯國。田乞立公子陽生,是為齊悼公。姜荼被齊悼公所殺,謚晏孺子,又稱

孺子荼。

22萊邑:今山東省萊陽市附近,原為古萊國。公元前567年,被齊國所滅。

23陽虎:又名陽貨,魯國人。作為季氏的家臣,陽虎一度掌握魯國的實權,囚禁

了季氏,後來更欲殺掉「三桓」,事敗而逃。陽虎貌似孔子,曾想召孔子仕官,

被孔子所拒。陽虎在魯國失勢后,先奔齊,被齊景公所囚禁,旋又逃走到晉,投

趙氏。

25盤兒:田盤,田恆之子,謚田襄子。公元前456年,田恆死後,田盤繼承田氏,是為田

襄子。

26天子:春秋時對周王的尊稱,這裡指周敬王(公元前520年~476年在位)。

27端木賜:字貢,又稱子貢,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端木賜利口

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

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孔子名滿天下,與端木賜的外交宣傳

有很大關係。

28吳王夫差:吳國最後的國君,公元前496年~473年在位。公元前494年,在夫椒大敗越

國,攻破越都,使越屈服。公元前486年,開邗溝,連接長江和淮水,開闢出一條通向宋、

魯的水道,進逼中原。公元前484年,在艾陵與魯國聯軍打敗齊國。公元前482年,在黃池

大會諸侯,與晉爭霸,適逢晉室內亂,夫差一度奪得霸主地位。連年的興師動眾,造成國力

空虛。越王勾踐不忘會稽之恥,國力逐漸恢復。趁夫差率精銳赴黃池之會、只有太子與老弱

留守之機,越軍乘虛而入,並殺死吳太子。夫差匆匆趕回與越議和。吳長期窮兵黷武,民力

凋敝,難以與越抗衡。公元前475年,越再次興兵攻吳,公元前473年,吳國被越國所滅,

夫差自殺。關於夫差是誰的兒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吳王闔閭之子,一說是吳王闔閭之孫。

本小說採用第二種說法,即夫差為闔閭之孫。

29越王勾踐:越國的君主,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465年在位。吳王闔閭曾於公元前

496年被越軍所敗。闔閭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勾踐於次年主動進攻吳。在夫椒與

吳兵發生激戰,越兵大敗。為了保存力量,勾踐退兵至會稽山,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

和。勾踐歸國后,卧薪嘗膽,時時不忘滅吳雪恥。他任用范蠡、文種等人,改革內政,休養

生息。後來勾踐利用夫差北上爭霸、國內空虛之機,一舉攻入吳國並殺死了吳太子。夫差返

國后只得言和。勾踐不斷舉兵伐吳。公元前473年,吳都被圍三年後城破,夫差自殺。吳亡。

隨後,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等國歸附,並遷都琅琊(今山東膠南南),與

齊、晉諸侯會盟,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諸侯之伯。

30外臣:諸侯國卿大夫與其它國國君交談時,自稱為「外臣」,稱自己國家的國君為「寡君」,

稱自己國家的國君夫人為「寡小君」。

31伯嚭:楚國名臣伯州犁之孫。父親伯郄宛是楚國左尹,被楚令尹子常所殺,並株連全族,

伯嚭逃到吳國,投奔伍子胥,伍子胥將他推薦給吳王闔閭,被任為大夫。後來得到吳王夫差

寵信,屢有升遷,直至太宰輔。伯嚭好大喜功,貪財好色,為一己私利而不顧國家安危,內

殘忠臣,害死忠臣伍子胥,外通敵國,保全失敗后的越國,使吳國在吳越爭雄中擁有絕對優

勢的條件下,喪失有利時機,逐漸走向衰敗。吳國滅亡后,伯嚭被越王勾踐所殺。

32伍子胥:名員(音雲),字子胥。好文習武,勇而多謀。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

略家。原是楚國人。屬今監利縣。公元前522年,伍氏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伍子胥

的父、兄為楚平王所殺,伍子胥被迫出逃吳國,發誓必傾覆楚國,以報殺父兄之仇。入吳后,

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得進用為「行人」(掌朝覲聘問之官),與謀

國政。輔佐吳王闔閭修法制以任賢能,獎農商以實倉廩,治城郭以設守備。又舉薦深通兵法

的孫武為將,選練兵士,整軍經武,使吳成為東南地區一強國。公元前511年,根據伍子胥

之謀,吳軍分為三部輪番擊楚,以誘楚全軍出戰,彼出則歸,彼歸則出。此後數年間,吳軍

連年擾楚,迫楚軍被動應戰,疲於奔命,實力大為削弱。公元前506年,伍子胥與孫武等佐

闔閭統領大軍沿淮水西進,由楚防備薄弱的東北部實施大縱深戰略突襲,直搗楚腹地,以靈

活機動的戰法,擊敗楚軍主力於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一說今漢川北),並展開追擊,長驅

攻入楚都郢(今荊沙江陵西北),終成破楚之功(見柏舉之戰)。攻破楚都后,楚昭王逃走,伍

胥把仇人楚平王的屍體挖出來,鞭屍300以報仇。由於楚國上下反對,秦國派軍援楚,吳

王闔閭之弟夫概偷回吳國,自立為王,多種原因下,吳軍退回吳國,擊走夫概,夫概逃奔楚

國。闔閭死後,伍子胥立夫差為王,繼事吳王夫差。公元前494年,吳、越夫椒之戰,越慘

敗幾於亡國,夫差急於圖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時,伍子胥預見到兩國不能共存之勢,又洞

察越王勾踐圖謀東山再起之心,力諫不可養癰遺患,而應乘勢滅越。夫差不納,坐視越國自

大。公元前484年,及見夫差欲率大軍攻齊,越王勾踐率眾朝賀,再度勸夫差暫不攻齊而先

滅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絕。伍子胥預知吳國必為越國所破滅,為了避禍,將兒子

伍封託付給齊國鮑氏,反遭太宰伯嚭誣陷,被吳王夫差賜死。死後僅十年,越滅吳,終應其

言。春秋末期吳國興亡,伍子胥舉足輕重。其治國用兵,以務實為旨,遠見卓識,謀略不凡。

十篇、圖一卷,雖已亡失,當證伍子胥生前有其軍事

著作。民間傳說,伍子胥身高過丈,有拔山舉鼎之力,死後與文種均為潮神。

33文種:字會,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人,后定居越國。文種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

家、越王勾踐的謀臣,和范蠡一起為勾踐最終打敗吳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勞。滅吳后,自覺功

高,不聽從范蠡勸告繼續留下為臣,卻被勾踐不容,受賜劍自刎而死。民間傳說,文種死後,

與伍子胥同為潮神。

34晉定公:姬午,晉國國君,公元前512~475年在位。

35鮑息:齊國貴族鮑氏之長,鮑叔牙之後,鮑牧之子。

36王孫:春秋時貴族不用原來的氏,常以王孫或公孫為氏。稱王的諸侯國,一般用王孫,

如楚、吳、越等國;未稱王的諸侯國,則以公孫為氏。氏與姓不同,不可理解為後世的姓。

譬如田恆,姓為陳,氏為田。

37干:步兵所用的盾牌,一般是長方形,下面略寬,故又稱「長干」。春秋時中原各國無騎

兵,戰國時騎兵所用的盾牌為圓形,才稱為「盾」。後世將「干」和「盾」統稱為盾牌。

38事見: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嘆

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穀,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如響。鮑氏之子年十二,預於次,

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

非相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膚,虎狼食肉,非天

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下春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天下春秋
上一章下一章

1.5 空手格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