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
導讀
人間的、神聖的、實踐的經中之王
《法華經》素以「經中之王」著稱於世,梵文經題為Saddh-armapundarika-sutra,意指「妙法蓮華」。數百年來,佛教修行者皆尊此經為大乘佛經園地中最美麗的花朵。
目前《法華經》已有若干英譯本問世,但一般而言,西方世界向來不甚理解此經兼容並蓄與調和差異的獨特要旨。本書要彰顯的是,這部經的教法如何幫助我們為了個人、家庭、社會與全世界的福祉,而實現正念、慈悲與愛心的修行。
如何開啟《法華經》之門?
一如許多大乘經典,《法華經》也是歷經數百年逐步撰述與編輯而成的。我們認為《法華經》是佛陀(約公元前565~前485年)在晚年的某個時刻,於印度靈鷲山所宣說。從現代文獻研究也可得知,這部經是約在700年後的公元2世紀末,經過編纂、文字記錄,然後得以流傳。
《法華經》有二十八品,通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著眼於歷史的向度,關切的是釋迦牟尼佛一生的經歷,這是通過我們一般感官知覺所見的歷史上的佛陀。在此向度上,可看到喬達摩·悉達多出生、成長,為尋求心靈真理而出家修行,最後達到偉大的證悟而成佛,接著終其一生與世人分享其體證並教導佛法,直到80歲而入涅?。靈鷲山是印度實際存在的一個地方,釋迦牟尼佛許多最重要的教法就在此地宣講,今天你依然可到該處參訪。
《法華經》的第二部分論及究竟的向度,它讓我們看到另一個層次的佛陀,這層次超越我們對時空的一般感官知覺,佛陀在此是活生生的實相--法身(dharmakaya)。在此向度上,我們關切的不是生死、來去、主客等觀念,而是真正的實相--涅槃,是超越一切二元對立的法界(dharmadhatu)。
為了宣說《法華經》的深遠要義「人人皆有成佛的能力」,這部經典向我們展現究竟的向度。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教導如舍利弗、目犍連等大弟子,且授記他們於未來成佛。若我們只辨識這層次的佛陀,可能會覺得自己既無福生在佛世,此時此地也已無人能證明我們成佛的可能性。因此,《法華經》向我們展現究竟向度的佛陀,他不受限於我們對時空的世俗理解。要親聞我們也能成佛的這項要旨,無須回到2500年前,只要仔細聆聽這部經的要義,且辨識究竟向度的佛陀即可。
有能力辨識歷史與究竟的向度,才能開啟《法華經》之門,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接觸到絕妙的佛法。歷史的向度,讓我們能聯繫公元前5世紀生存於印度教授佛法的佛陀,這是人間的佛陀,他對真理的追求,以及他的修行與道路,都是我們可以效法的。究竟的向度,揭露佛法的永恆意義,那是超越時空的佛法精髓,就如同我們即將發現的,無須到其他某個地方去接觸究竟的向度,在歷史向度中的日常生活,就能觸及究竟向度的喜悅與自在,一如菩提樹下的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