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
研讀《法華經》時,我們可確定這部經在哪個向度起作用。每當眾人的目光停駐在世上,看著樹木、植物、丘陵、高山或彼此時,我們知道自己是在歷史的向度,在生死的世界中。但當凝視虛空時,我們就已進入究竟的向度,進入不生不滅的世界。
此經在各別或同一品的不同場景中,不斷地轉換於歷史與究竟兩種向度之間。若我們能認清自己正在閱讀的是歷史或究竟的向度,就不會對經中的文字感到困惑或茫然不知所措。尤其是用來描述究竟向度的經文,為了表達無量、無限、廣袤的這個宇宙向度,此經運用了無窮的時間概念與無限的空間概念,迥異於我們通過一般感官知覺所能掌握的任何事物。
如何理解經文的含義?
《法華經》的語言猶如技巧純熟、栩栩如生的繪畫,為了顯示經中的含義,此經以生動的語言與意象,指出極為深刻與絕妙的觀念。經典的創作者都是偉大的詩人,然而我們應謹記,經典語言只是一種善巧方便,用以表達教義中深奧的思想。所以,讀經時必須要能深觀,若拘泥於文字,就只能看見奇迹與神通的描述,無法領受《法華經》要教給我們的真正含義。
例如在第二十一品《如來神力品》中,佛陀展現不可思議的奇迹:他伸出舌頭,廣覆三千大千世界,那是一個我們無法想象的遼闊宇宙空間(這個意象源自一個古印度的說法,亦即說出真理的人「出廣長舌」)。他又從周身毛孔放射無量彩光,照亮十方一切世界。在佛教典籍中,「光」象徵覺悟,而「十方」意指整個宇宙。這段經文旨在表達圓滿證悟者正念之光的驚人力量,它以巧妙而充滿詩意的手法,表現出正念之光是強大無比的真理。
同樣的,在第十五品《從地湧出品》中,描繪無量千萬億身皆金色的菩薩從大地中湧出,他們以妙音讚歎佛陀,據說此讚歎延續50小劫之久。「劫」是極長的計時單位,相當於10億年。這種說法,其實是論及究竟向度中時間無量無邊的本質,一秒鐘包含成千上萬次生死,而永恆只在一瞬間。一即一切。遇到這類經文,我們不該為其神秘的語言所困,充滿戲劇
性的語言與意象只是文學的,那相當於蓮花座上的佛像,提醒我們佛陀正念、安詳而坐的能力。
用行動成為佛陀的左右手
在本書第一部與第二部中,我們探究《法華經》中顯示的歷史向度和究竟向度,其中提出的主旨可幫助我們以有益的方式實踐經中慈悲與調和差異的教義。這是入世佛教之道,我們的修行與知見,不僅為個人,也為家庭、社會、整個地球,帶來喜悅、和平與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