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威震高原(一)
只見這大石渡口過河往北是一片密林,鬱鬱蔥蔥,好不興盛,而李佑這邊卻只在西面有一處緩坡,只是照他估計,坡面也就二十多米的樣子,實在不值一提。其餘四周儘是高大雄壯的原始樹林,不要說令麾下騎兵藏身其中,待敵人半渡時發起衝鋒,就是要騎馬進入林中也頗為費事,更別提從中殺出,只怕還未提起馬速,就已被繞得暈頭轉向了。
何況,只要略微有些沙場經驗之人,站在對岸一看,便會對此心生警惕,哪裡還會等他伏兵殺出啊。其實,李佑起初並未想到在此設伏,只是機緣巧合之下,與那充作嚮導的吐谷渾人諾可缽一番詳談,才打聽到這大石渡便是後世西藏的一處風景名勝。李佑自己沒去過,卻聽朋友曾說:那裡芳草茵茵,一望無際,山坡上牛羊成群等等。這才使他動起腦筋,思考如何利用手下這四千鐵騎,打馬重英一個措手不及。
只是眼前形勢如此,怎不叫他大呼上當,想來後世那些美景乃是因為過度採伐所致,否則這大好一片密林又怎會成了光禿禿的芳草地。這番巨變當真令他哭笑不得,卻也無計可施。
當然,事情卻也並非糟成一團。起碼還有兩件好事值得李佑心生安慰。其一是高秀岩已經帶領一萬步軍正在趕往此地的路上,大約兩個時辰左右便能到達。其二,唐軍哨探意外查到吐蕃人下落,該部就在這瀾滄江以北五十多里處,前鋒大約兩天後便可抵達此地。而李佑率部剛到此處不久,聽了這話,心喜之餘,卻也不忘派出探子,沿著大江兩岸來往查探,以防己方蹤跡也被敵人偵知。
只是李佑哪裡知道此刻馬重英也是滿腹狐疑,心下不定。原來,三日之前,馬重英接報稱唐軍騎兵在其瑞王帶領下,已經擄掠河西,並且攻破墨脫,現下暫時失去蹤跡,但據估計理應朝匹播而去,因為沿路有牧民親眼所見。他聽得此報,頓生疑惑,顯然這些出自己方探子口中的軍報不可能被刻意杜撰,既然如此,那麼積石山中唐軍必然有假,只是不知敵軍虛實。
他前日已經接獲自南詔傳來的消息,稱蕃,詔聯軍已經圍困姚州多日,唐軍雖不斷來援,但己方軍勢強盛,照此發展,不用數日便可攻下此城。**及此處,他聯繫到李佑所部的非常之舉,立時猜到了這是唐軍調虎離山,聲東擊西之計。不過他知道自己同駐於姚州城下的盆達延一樣,別無選擇。畢竟匹播以西便是國都邏些,如果放縱敵人肆意妄為,一旦戰火波及此城,贊普有所差池,可不是誰人能夠擔當得起的。
只是於馬重英而言,眼下可慮者乃是不知對手底細。當前形勢,雖然他已經將麾下吐蕃大軍控制起來,就是原屬尚結息的那五千殘軍也不得不聽他調遣。但是他既不知道積石山中還有多少唐軍駐紮,也不清楚李佑麾下到底有多少兵馬,雖然這其實可歸為同一難題,但關鍵卻是無人可解。
他曾問過那報信之人,對方估計李佑部下騎兵大約三四千人,但對於是否還有後援,卻是無法確定。這頓時令他頭疼不已,要知現下吐蕃軍正處河西要地,要是李佑只率騎兵一部,趁隙偷襲,為的只是吸引吐蕃回軍救援,卻把唐軍主力藏於北方積石山中,那無論是他麾下大軍還是盆達延所部,一旦揮軍急進,不是將後背暴露,就是側翼不保,這實是兵家大忌。馬重英思慮再三,終於決定留下五千士兵,駐守該地,其餘人馬隨他迅速南下馳援。不過,他雖然將探子散出二十里之外,但終究不及唐軍有心算無心,還是被發現了蹤跡。他卻不知敵人大隊正在瀾滄江下游三十里處休整,而其中一部已在高秀岩統領下,正前往渡口,等待吐蕃軍入套。
與此同時,最為憂心者卻是邏些城中的吐蕃大論倚祥葉樂,他現下總算明白什麼是唐人常說的「禍不單行」了。天剛破曉,便有下人來報,稱有緊急軍情。起初,他還以為是城外唐軍開始攻城,雖然心下略有些著慌,但終究還是在意料之中。不過待見了那人之後,他這才知道事情遠沒那麼簡單。據來人報稱,十日之前,唐朝安西四鎮行營節度使高仙芝攻破連雲堡,吐蕃折兵數千,守城兵馬無一存活。之後,吐蕃軍哨探暗中吊在其後,只見唐軍除去留下幾千士兵守城外,其餘大軍隨高仙芝繼續西進,瞧方向赫然正是小勃律。
任誰都知道,連雲堡一戰,小勃律全軍盡沒,精銳盡失,國內再無兵馬可以抗擊即將到來的唐軍入侵。而派駐該國的吐蕃軍隊也在這一戰中損失損失殆盡,根本無力再去控制小勃律。雖然吐蕃早已派遣五萬大軍前去增援連雲堡,但所謂「遠水不解近渴」,他們兵至半道,便已得知唐軍破城的消息,現在只希望能搶在唐軍之前進入小勃律,掌握各處要衝,雖然實際而言,這確實不是易事。當然若是李佑知道此事,當清楚絕無可能。因為史書記載,唐軍在高仙芝帶領下,不畏艱險,翻越蔥嶺雪山,最後確實先於吐蕃援軍趕到小勃律,並拆毀了唯一能渡過大河的橋樑,將敵人阻在對岸。
不過,即便倚祥葉樂眼下尚未得知相關情況,但這事卻比之唐軍忽然來到邏些城下猶有過之而無不及。要知一旦唐兵攻下小勃律,此去大勃律就再無阻礙,再加上後者向來在蕃,唐之間搖擺不定,要指望它為吐蕃看好西大門,恐怕與那引狼入室,監守自盜,並無二致。回過神來的倚祥葉樂突然發現,吐蕃國正陷入唐人的一個巨大陰謀之中,現在除了南面背靠天竺等國之外,西面有高仙芝大軍,位處中央的國都腹地又有唐朝親王李佑麾下騎兵,而東面姚州一城牽制了十幾萬蕃,詔聯軍。目下吐蕃非但無多餘之兵可派,而且處於四面狼煙的險惡情勢之中,一個不好,便是就此亡國,也不無可能。
他眼見情況危急,反倒鎮定下來,只是再不敢託大,抬手招過親隨道:「你立刻持我信物,前去西面兩如,命他們抽調凡是十五以上男子,全部從軍。一半調來此地,一半星夜趕往大勃律,務必在邊境加強戒備,從這一刻起,禁絕商旅往來,命各將萬勿大意!」沉思片刻,又道:「你再派人去催一下約如各千戶所。總之,邏些城不能有失,否則國本動搖,大家都不用活了!」話至後來,卻是聲色俱厲。
倚祥葉樂雖曾吩咐城中諸將只管死守,因那邏些城中尚有禁衛精銳六千餘人,加上城高牆厚,想來唐軍便是強攻,一時也未必能下。不過,現下情況非比尋常,西面兩如至少有半數兵馬不能前來增援,他心下也不由不定起來,於是便領人登上了城樓。
群佩及一眾將領見大論到來,迅速閃開道來,卻見原先雖然老邁,但精神矍鑠的論相大人經歷兩夜之後,彷彿突然間蒼老了十年一般,鬚髮皆白之下,就是神色也大不如常,他們心中惶恐,卻也不敢多言,只任他憑牆而眺。
只見遠處唐軍營帳儘管多如牛毛,布置的卻是錯落有致,倚祥葉樂本身並不指揮大軍,但常常閱覽中原典籍,眼見此般景象,心中知道唐人兵法確有獨到之處。他見左邊山坳密林中似乎頗為熱鬧,心中不解,便向身邊的群佩問道:「將軍可知,那唐人躲在林中所為何事?難道敵人尚有伏兵?」
群佩和眾將在此,從昨日看到今日,早已觀察明白,當下便躬身回道:「稟告大人,唐人是在砍伐樹木,想來是用於製作攻城器械。畢竟他們乃是騎兵,此番前來,必定不曾準備這些工具,只怕敵人停止採伐之日,便是攻城之時。」
聽他所說,倚祥葉樂心中似有所悟,卻不言語,揮手示意眾人繼續監守之後,便下了城去,只路上卻喚過從人,命道:「你立刻去告訴達瓦將軍,讓他再派兵從西門出去,加強如拉一地的防衛。」言畢,望了一下高懸的烈日,心中默禱一聲:菩薩保佑,便徑自離去。
清晨的陽光透樹蔭縫隙灑在大地上,除了清脆悅耳的鳥鳴外,大石渡口對岸的青松谷處於一片寧靜愜意之中,騎在馬上馬重英忽然想到若能在此安家養身,每日聽泉捕魚,該有多好。
只是這**頭尚未轉過,不遠處一騎快馬而來,那人行至跟前,翻身下馬,稟道:「將軍,前方大江以南發現敵人騎兵,約莫兩千多人,途中小隊巡哨不斷。」
馬重英心中綺**被這人驚醒,當下卻只淡然道:「不必驚慌,繼續監視。傳令全軍止行,命諸將前來見我。」
歡迎您訪問君子堂,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