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朝九五天下變
六月初一清晨,長安城罕見的湧起了一層薄薄的霧氣。霧濃濃淡淡的,深深淺淺的,撲在人的臉上,如同烈日里含著冰凌般把絲絲涼意沁到人的心裡。
今天可是長安的大日子,因為今天是大唐第三位皇帝登基的日子。新皇登基,大赦天下。農民高興,因為可以免去好多苛捐雜稅;商賈高興,因為可以省去大半的商稅;小孩子高興,因為今天夠熱鬧;老人高興,因為在有生之年又經歷了一個朝代。
當然也有人不高興,譬如說不希望李治登基的野心家,那些嫉惡如仇卻只能看著囚犯出獄的官吏,那些靠著朝貢的「分成」的蛀蟲。
但無論怎麼說,今天,都是歷史上的轉折,也許是好,也許是壞。這種未知,是完全建立在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的基礎上的,這個人,就是蒼天之子,萬聖之尊。
「這位爺,裡面請!」座落在天平坊的天然居里,店小二一臉殷勤的把幾位一看就知道是遠道而來的商人迎到了店內。
「幾位爺,二樓請,咱們的店把著皇城的城門邊,若是運氣好,還能看見新皇上呢。」
其中一人笑罵道:「省得吧,皇上怎麼會出朱雀門呢,不過看到幾個大官也算是兄弟們沒有白來,看你們的酒樓能建在這,想是朝中有人撐腰吧。」
店小二訕笑了一下,不敢答話,手中那毛巾把那桌子用力的抹了抹,打著唱腔道:「坐呢您,我去給幾位爺倒幾杯熱茶。」
店小二一下樓,幾人的眼睛都轉向窗外的皇城外的大道上,過了一會兒,就見道上開始熱鬧起來,各種各樣的轎子隨著儀仗前行,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那是個幾品官。
「大哥,你看,那就是他。」其中一個身材短小的裹得嚴嚴實實的人指著官道上的一眾人道,她的聲音清脆悅耳,赫然是個女的。
為首的人蹭的竄到窗前,死死的盯住一群侍衛中間簇擁的一個身穿朝服的人。
隔了半晌,那人方道:「小嵐,這就是我們的二主子,小姐說了,他是公主所生,你們記著,一定要把他保護好,若那狗皇帝要殺他,咱們就是拼了性命不要,也要把我們大隋的血脈保住。」
「是,老大。」一眾人低低的應了一聲。
「那老大,咱們是不是現在就去——」
「別衝動。」老大一把拉住站起來的人,看看四周沒有人,才低聲道:「你找死啊,今天是登基大典,守衛肯定比往日森嚴許多。」
看幾人都默不做聲了,他起身走到窗外,看著忙碌起來的街道,毫不感情的道:「看看吧,這次來的目的也只是刺探新皇上的意圖,能不動手還不好嗎,據說小姐快到京城了,若是打草驚蛇,小姐來了,肯定給咱們好看。」——
終於要登基了嗎?
李治站在承天門的腳下,仰視著前方看似高絕的城門。心裡止不住的湧起一股子豪情。
看,這就是我要走的道路,天下也只有我才有資格這樣走。只有我才有資格祭天,因為我是這個天下的主人!
城門兩旁是數不清的禁軍,每個人都神情肅穆,李治走著走著,突然想起還算小的時候,看到國慶50年時的閱兵儀式時心裡忍不住的驚嘆。而這時,依舊是黑頭髮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可這些人,是在為他站立!
李治真想揮揮手,說上一句同志們幸苦了。可他不能,前方,還有著很長的路要他走,還有著重若千斤的玉璽等著他接,還有著千千萬萬的子民等著向他朝拜。
登基大典的禮儀是相當煩瑣的,幸好前生的李治對這些記得相當熟練,在司禮太監的引導下,李治終於完成了祭天的儀式,接過了傳國玉璽。
就像是舉著奧運會的金牌般,李治把玉璽高高的舉過頭頂,一剎那,下方傳來驚天動地的朝拜聲,視線內所有的人全都跪下,口中高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振聾發聵的聲音傳出皇城,街頭無論是販賣的小販,還是算命的瞎子,全都附和高呼,一時間,長安城內竟成了聲音的海洋。
「萬歲!萬歲!」李治喃喃,漸漸的,他的眼睛濕潤了,不是自己應該萬歲,而是華夏民族應該萬歲,是炎黃子孫應該萬歲啊!
一旁長孫無忌雙手托起繼位詔書,緩緩打開,走到祭壇中央,眼睛掃了一下下方,見李治點點頭,朗聲讀道:
「唐據中原,已歷二世。昔日聯盟初建,武德運籌演謀,始有新唐;太宗弘毅寬厚,終現貞觀;擋我者死忠壯冠世,志陵中夏。維二者,皆大唐之英主也!吾畏天明命,又懼唐阼將湮於地,謹擇吉日,與百官登壇,受太宗皇帝印綬,告類於天神,惟神饗祚於唐家,永綏四海!
朕惟祖宗肇造區宇,奄求之今日,太祖嫡孫之中,先皇母弟之列,以賢以長,止予一人。幸得先皇垂青,於是俯循輿情,勉登大寶。自惟寡昧,屬時多艱,若涉淵水,罔知攸濟。爰當臨御之始,宜新弘遠之規。祖述變通,正在今日。務施實德,不尚虛文。雖承平未易遽臻,而饑渴所當先務。嗚呼!曆數攸歸,欽應上天之命,勛親斯託,敢忘烈祖之規?建極體唐,與民更始。朕所不逮,更賴我遠近宗族中華文武同心協力、獻可替否之助也。誕告多方,體予至意!」
李治開始時沒有注意,等長孫無忌開始**詔書的時候,才發現長孫無忌站的地方,正是類似天壇的祭壇中央所在,這剛好利用了回聲的原理,所以長孫無忌讀詔書的時候,聲音嗡嗡的迴響在四周,給人以一種強烈的震撼力。
長孫無忌讀完,把詔書捲起,高舉過頭頂,李治雙手接過詔書,至此,李治終於正式成為大唐王朝第三代帝王!
之後長孫無忌又在李治的授意下宣讀了三封詔書。第一封,主要是關於新皇帝登基時應該昭告天下的事宜,其中包括了大赦天下的程度、時間,這裡最主要的還是繼續實施太宗皇帝生前的寬仁政策,另尊太宗遺旨,「世民」二字,仍不避諱。而李治為了尊敬太宗皇帝,亦不避諱(其實是腦中的人權思想在作祟)。
第二封,則是加官進爵的詔書了,不過上面只是寥寥幾人,因為旁人還不夠用詔書加冠的資格。
大體是以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校檢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以李世績為特進、檢校洛州刺史、洛陽宮留守;以禇遂良為侍中,高季輔兼中書令。本來李世績被封刺史,是萬萬不夠上詔書的資格的,但李治仍是把他加上,因為他對現在的李治來說,太重要了。
長孫無忌讀這詔書的時候,聲音雖仍是雄渾有力,但站在他身旁的李治卻能感覺出他的緊張和興奮。他輔佐太宗皇帝一生,太宗對他的評語是「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可見其功勞之巨,只可惜長孫皇后在時處處牽制著這個哥哥,屢次阻止了太宗皇帝想封其為宰相的意圖,今日終於得償所願,一展抱負,怎能不興奮?
長孫無忌極力的抑制住自己的興奮感,用餘光看了一下李治,見他正對著自己高深莫測的笑,心裡咯噔一聲,七上八下。
無忌曾對禇遂良戲稱「李治黃口小兒,不足為懼」,但這幾天,尤其是自太宗駕崩以後,長孫無忌就發現李治變了,這是他多年征戰培養出來的一種先天的知覺,這種知覺往往能為他察覺危機,趨吉避凶。
而這次他就有了很不好的感覺,在想想李治剛剛的笑分明就是故意的,那絕對不是信任的笑,也不是得意的笑,而是一種看透人心的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