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阜陵劉
周寧為劉家老僕,其子周泰戶籍也在劉家,因而周泰服侍劉子揚,甚至無需注籍,直接搬進院內同住即可。
大漢的社會構成是,奴僕及娼優隸卒為賤民,平民為良民,其上為士族。階級身份一般都是父子傳承,降籍容易,升籍甚難。
周泰生來便是劉家僕人,無論他拜不拜劉曄,都不能改變這事實。當然,幾年後天下動蕩,周泰自然可以脫離劉家和蔣欽組建水賊軍,再尋機會投靠孫策,獲得晉身。這曾經是歷史的軌跡,但眼下看來,已走向了岔路。
不過,在周泰決意侍奉劉曄前,曾經非常自在,身份為仆佣,卻可以不做工。既有私底下隨其父識字習劍,又有在壽縣和蔣欽等人廝混,當然這是有根源的。一則老家僕周寧在劉家地位頗有人緣,無人構陷;另一則卻因為家主劉普的治家之道正是「無為而治」。
劉普其人儀錶不凡,頗有智慧,但無意仕宦,只縱情山水歌舞。他廣交朋友,卻結交的多是浪跡江湖的修道人或練氣士,極少與官員或儒生來往。因此,雖然身為阜陵高族,又是成悳的大地主,名聲卻不顯於外。
劉普的所為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他的父親是第五代阜陵王劉代,而第六代的阜陵王卻是劉代的哥哥。這自然是他時運不濟,卻也難說沒藏了什麼齷齪。
漢永嘉元年(145年)秋七月,劉普的父親劉代去世,其時漢天子為年僅八歲的劉瓚,但朝堂上的實際執政者卻是大將軍梁冀。「跋扈將軍」這個稱號,便是劉瓚贈給梁冀的。
阜陵王劉代多病,御下又寬,國中民事滋生。永嘉元年三月時,國中曾有九江人馬勉、范容、周生等,聚眾興兵,攻掠鄉里,其中馬勉自稱「黃帝」,但很快他們便被九江都尉滕撫討伐,並打破而斬之。劉代去世的當月,又有廬江盜賊作亂,進攻尋陽,也被滕撫遣司馬王章擊破之。如此一來,梁冀及其謀主認為,阜陵王國無力賓士安民,便廢除阜陵王國。
到了本初元年(146年),那位罵了梁冀,得逞一時口快的劉瓚被梁冀毒死,於是十五歲的劉志繼位,即為後世所稱的漢恆帝。
恆帝建和元年(147年)夏四月,京師地震,朝廷認為這是失德之相,便求百官與各地方舉拔賢良方正之士和至孝篤行之士,又降獄天下,為囚犯們減刑或減罪。是月,重置阜陵王國,封賜前阜陵王劉代的哥哥,勃遒亭侯劉便為阜陵王。
廢諸侯王國,可以增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而置諸侯王國卻能緩解王室貴族對中央執政者的壓力。當大將軍梁冀迫於壓力,不得已發出這道命令時,他卻選擇了劉代的哥哥,而非劉代的兒子。這樣的安排,未必沒有讓阜陵劉氏內部產生矛盾的打算。而他的意圖一旦得逞,阜陵王便不能完全掌控其王國形勢,朝廷對淮南的控制力也不會降低太多。
梁大將軍已死多年,但他的計劃還是得以實現。
朝廷重置阜陵王國后,時年不滿三歲的劉普在家中老僕們的庇護下,離開壽春縣城,在長豐與壽春交界處的成悳建立了新宅。此地仍屬壽春,卻荒僻安逸。劉普雖失去了爵位,但仍然抱有大量地產,是為阜陵高族,淮南名器!
此刻,劉普和兩個兒子同席共餐,席間卻難得沒有歌舞。氣氛沉悶了一陣,劉普忽然長嘆道:「世有仙山,虛無縹緲,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為父與你們魏叔父探北山月余,得見一處石刻,為傳說中《玉丹經》一卷,或是八公所遺。為父有心與魏賢弟在山中煉丹,卻放心你們不下。」
劉渙道:「父親不可。煉丹修仙本是虛無縹緲之事,那北山不知多少人曾游,都沒人見過什麼《玉丹經》,今此經得現,未必是八公所遺,或是後人罔刻。」
劉子揚也道:「曄兒聽說《玉丹經》有三十六卷,如此只得一卷,即便為真,大概也難以煉出金丹,望父親三思。」
劉普莞爾道:「你二人所言,為父也曾想過,但求仙之人豈能畏險,既有一條途徑,便當嘗試一番。」
劉子揚又道:「父親為何與那魏道人兄弟相稱?」
劉渙接道:「正是,孩兒記得五年前,他也曾來拜訪您。當時,您還說他是一個遊方道人。聽說煮鼎煉丹,需要好多財貨,怕不是這道人蠱惑了您……」
「放肆!」劉普怒道:「為父豈無識人之明?」
兩個兒子頓時失語,劉普面色稍轉,才解釋道:「這魏賢弟雖穿道衣,卻非道士。他是會稽上虞人,祖籍鄶國,為高門望族之子,世襲簪纓。五年前,我不告訴你們他的身份,因那黨錮未除,生怕泄露風聲,引來禍端。現在可說與你們知道,他正是『八駿』之一魏朗之子。」
劉子揚心道:那道人果然是魏伯陽。
「魏賢弟名翔,字伯陽,不愛仕途,偏好修仙,閑居養性,時人莫知之。」
劉子揚道:「如此,這魏叔父自然可信。但曄兒覺得我兄長所言也甚有理,修仙乃虛無縹緲之事,避家而出並非良選。父親既有此意,在家中服氣閑修即是。」
劉渙聽了,也點頭稱是。
劉普卻搖頭道:「你二人年幼,不懂其中妙處。且莫多言,為父今日召你們來,另有要事。」
兩個兒子肅然聽講,劉普鄭重道:「中平元年,黃巾初起之時,你二人尚幼,不知家事。如今黃巾之禍又起,卻好叫你們知道,我劉家亦有私兵,可討亂賊。」
歷代高門望族,均有私兵,劉曄曾多次在史書中看到。
私兵,通常的概念是由私人組建的武裝部隊。後世的歷史研究者們認為,私兵不限於糧餉的募集方式,或士族出錢自辦的,或假借國家糧餉籌辦的,還有向百姓徵稅的。但他們真正一致的特點只有一個:私兵只聽從自己主將的指揮和調遣,不論是否名義上效忠朝廷。
後世《北齊書》卷十七,斛律金傳所附子羨傳記載:武平三年七月,後主高緯誅殺斛律光后,又使中領軍賀拔伏恩等往幽州誅殺斛律羨。羨臨終嘆曰:富貴如此,女為皇后,公主滿家,常使三百兵,何得不敗?
富貴常使三百兵,這是何等威勢!
卻不知自家有多少私兵,劉子揚一時間興緻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