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丁原退兵
中平六年夏,靈帝崩。
大將軍何進得掌大權,那何進起身屠夫,其妹入宮為貴人,生皇子辯,遂立為皇后。靈帝又有王美人生皇子協,靈帝母董太后嘗勸帝立皇子協為太子,帝也偏愛協,欲立之。當時病重,中常侍蹇碩進言,欲立協,必先誅何進。帝然之,召何進。何進得密報,集曹操、袁紹等商議。正躊躇間,潘隱至,道「帝已崩!」
司隸校尉袁紹遂自告奮勇道「願借精兵五千,盡誅宦官,掃清朝廷,以安天下!」
何進大喜,點御林軍五千,引諸將入內,就靈帝柩前,扶太子辯即皇帝位。
百官呼拜已畢,袁紹入宮殺蹇碩,蹇碩慌走御圓,為中常侍郭勝所殺。張讓等知事急,慌入告何后道「設計陷害大將軍只為蹇碩,現今大將軍欲盡誅我等,乞娘娘憐憫。」何后遂勸何進道「你我出生寒微,若非張讓等,豈能得此榮華富貴,現在蹇碩既已伏誅,你何又欲盡誅宦官?」何進聽聞,遂罷之。
而南皮、北平奏摺至洛陽,大將軍觀之大怒,連夜入宮上奏帝,帝幼何后扶政,何后道「此事易爾,大將軍酌情辦理吧。」扶帝入內休息了。
何進遂詔太尉劉虞討北平,詔丁原回并州,詔袁紹為渤海太守,進討陳儀。
渤海太守就是渤海郡太守,渤海郡主城在那啊,渤海郡主城就是南皮,其意不表自明。
袁紹字本初,其家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
袁紹自洛陽而出,未奔南皮,而在鄴城收豪傑集徒眾,一時間,鄴城名門望族各出人手,文有田豐字元皓、郭圖字公則、陳琳字孔璋、審配字正南等,武有張郃、高覽、呂翔、呂曠、蔣義渠等。
再說南皮,公孫瓚援軍至,丁原、呂布軍不敢再圍南皮,讓開陣腳,公孫瓚遂未經一戰便得入城。
陳儀大喜,親自迎至府內,待各將坐定后,開口道「若非伯珪來救,我陳儀不日將死無葬身之地。」伯珪乃公孫瓚表字。
「主公英才,瓚即使不來,主公自可抵擋。」公孫瓚連忙謙讓道。
「誒,公孫將軍客氣了,來來待我為伯珪引見諸將,」說著就挽著公孫瓚從右開始介紹道「文丑將軍,勇冠三軍,城外丁原、呂布軍攻城甚急,若非文將軍奮勇殺敵,我南皮不存矣。」
公孫瓚作揖施禮道「文將軍之名,聞名久矣,今日一見,果然英雄蓋世,十分了得。」
文丑忙回禮道「俺是粗人,只懂得殺殺打打,公孫將軍不必與俺客氣。」文丑為何這般客氣?那是有理由的,公孫瓚軍駐守北平,靠近塞外,馬匹得來容易,而公孫瓚與外族征戰,既然能夠建立一支純粹由白馬構結而成騎兵,外族遂稱公孫瓚為白馬將軍。文丑乃武將也,愛馬乃天性,馬從何來?自然從馬匹最多的公孫瓚軍那來,於是乎,文丑難得客氣一回。雖則公孫瓚為顏良所擒,自己心裡深處老大看不起。
陳儀繼續為公孫瓚介紹,指著韓邏道「韓邏將軍,當日我自高陽而來,正是韓將軍親自迎我入城,實乃我信任之將。」公孫瓚連說,久仰久仰。韓邏則道,不敢不敢。
「另外周倉將軍,引一軍於城外南面與南皮成犄角之勢,以擋丁原、呂布軍,來日便可見。」陳儀道。
當下也為陳儀介紹將領,公孫越、單經、王門三將一一口稱主公,作禮不已。
陳儀也一一還禮。
待諸見過畢,公孫瓚開口道「末將請令,即刻出城,殺退丁原,以解南皮之圍。」
「伯珪莫急,既然伯珪已引軍前來相助,破丁原軍必矣。來日,我先與周倉約定,於清晨五更時分,待聽擊鼓為號,我由城中殺出,周倉由城外攻進,伯珪引軍游擊,丁原、呂布若不逃,必為我所擒!」陳儀道。
「主公雄才,吾等不及!」公孫瓚一干人等大拍馬屁,文丑、韓邏一看也不甘示后,隨同附和。
其實,南皮城中有軍近五萬。逢紀北上之時,陳儀於河間打掉了一半,本來河間有二萬士卒,待到回南皮城,只有一萬,逢紀新訓五萬士卒,一共六萬,逢紀北上帶去一萬,剩下五萬士卒,陳儀便用此五萬士卒守著南皮,對抗著丁原,以及其綿綿不斷的援軍。陳儀邊戰邊訓,倒下多少士卒,便由城中補充多少。此戰遂得於拖延至今,公孫瓚之語言,雖有馬屁之嫌,但其實未過爾。陳儀、丁原軍雙方倒在城下的軍士相加,已超十萬眾。
現在城下丁原、呂布軍可謂是人多勢窮,按理說,軍心不穩應該在陳儀軍中有才對,畢竟被圍的是陳儀而非丁原。其實不然,說大點就是具有現代思想的陳儀戰勝了封建制度下的丁原,二者帶兵不一樣,丁原與軍同樂,至多與部下喝一杯算了事,再多就是看看受傷士卒等等。而陳儀不同,他做的徹底,睡與士卒一起睡,戰那個嘛,當然在後面了,吃在一起吃,現在陳儀的士卒可謂,陳儀叫其生則生,要其死則死。士卒甘心為之死,而陳儀則記得一句名言「槍杆子里出政權!」所謂槍杆子,實乃軍士、士卒爾。
次日五更,陳儀令文丑、韓邏二將馬銜枚,人禁聲,偷偷從城中而出,襲丁原、呂布軍去。
待文丑、韓邏二將於丁原大寨外大喊殺入之時,陳儀令擂鼓,頓時,鼓聲大起,周倉於丁原大寨南邊殺進,與文丑、韓邏二將合擊丁原、呂布軍。
公孫瓚則率公孫越、單經、王門三將隨後而進,以助文丑、周倉、韓邏三將成功,同時也為其壓陣。
卻說文丑、韓邏二將率軍爭先拍馬而入,直至中軍大營,路上未見一人,文丑再笨也知丁原有準備埋伏。忙撥回馬,大叫「退兵!」大營內一聲炮響,四寨門湧出士卒無數,金鼓齊鳴,喊聲如翻江倒海般。
南寨門內轉出三騎,領頭一人正是刺史丁原,隨後便是刺史校尉呂布,再后陷陣營高順,其餘魏續、侯成、宋憲三將分別自東、西、北門而出。
一陣梆子聲,箭如驟雨般射向文丑、韓邏二將,文丑忙以槍挑之,韓邏措不及防,被射成刺蝟狀,身後諸軍士多有中箭倒下者。
文丑不能脫,無計可施,(偶暗忖,文丑笨蛋一個,能想到什麼計謀泥?)大叫一聲,飛槍直撲南門呂布,呂布正待拍馬相迎,忽聽身後喊聲大起,原來周倉已至。
丁原本來的笑容,剎時不見,驚慌對呂佈道「奉先援我。」
呂布無奈,護著丁原緩緩殺出,周倉不能抵擋,但軍令在,不退半步,令士卒強突丁原、呂布。
丁原、呂布後面文丑,為高順所阻,但高順非文丑敵手,三合之下,高順已是氣喘唏唏,奈何丁原、呂布就在身後,豈能退讓?自己一退,呂布與文丑相交,非一刻所能分出勝負,其餘眾賊一擁而上,自己保不了丁原,豈不罪加一等?
所以高順以戰拖戰了,文丑再與高順鬥了三合,不耐煩了。暗忖再這麼斗下去,給丁原跑了不說,身後眾軍士怕是抵擋不住魏續、侯成、宋憲三將攻擊。
遂奮勇大叫,以槍為頭,以騎為身,直襲高順。
高順見來勢兇猛,不敢抵擋,側馬相避,文丑斜刺一槍,不顧高順死活,已縱馬直追丁原而去。
再說公孫瓚,率公孫越、單經、王門三將正於外壓陣,突聽寨內傳來炮聲,知丁原已有準備,遂率眾軍由北迎寨直入。
至寨門正迎著宋憲,公孫瓚不用他人,自己舞刀而上,宋憲也不多話,挺槍直刺,刀強相交,二將已是鬥上,公孫越、單經、王門三將則乘隙而入。正趕上文丑刺高順,高順奮力抵擋文丑雷霆槍,奈何力氣不加,為文丑掃下馬來。公孫越、單經、王門三將趕至,刀槍相加,高順只得閉目等死。
公孫瓚與宋憲斗得二十合,宋憲眼見高順被擒,心下驚慌,手腳大亂,本來不及公孫瓚,此刻公孫瓚抓住機會,一斬把宋憲砍下馬來,隨後而進追丁原去了。
公孫越隨公孫瓚追丁原,而單經、王門卻分別迎上魏續、侯成,四將戰成二團,剎時眾將士混戰一場。
文丑追丁原,未及追至,呂布護著丁原已至周倉前,周倉黑臉塗墨,眼露凶光,舉刀砍丁原,丁原迴避,呂布撥過馬以戟相擋,周倉力不及呂布,雙手被震發麻,一時間毫無提防,呂布順手划戟,周倉頭顱落地!
文丑看的肝膽盡裂,大吼一聲,死命突向呂布,呂布身前眾軍不能敵,紛紛退讓,剎那,文丑已至呂布跟前,舉雷霆槍刺呂布。
呂布讓過丁原,丁原先行退出戰團,而後手提畫戟來與文丑相鬥。
文丑勢如瘋虎,挺槍連刺呂布,槍擊殘影,劃出一道道光線,猶如下雨,又槍中帶雷霆之聲,遂名暴雷驟雨槍。
呂布見來勢兇猛,不敢大意,以戟相抗。
呂布、文丑二將,在戰場之上,連戰數十合,不分勝負。呂布暗忖,此時丁原怕已經走遠矣,我也該退卻了。遂不與文丑交鋒,撥馬而走,文丑直追。
呂布大怒,心說我讓你來著,你卻不知死活,當下,解下弓,搭箭上弦,回頭「嗖」的一箭,文丑用槍撥之,卻未料箭勢如虹,其力幾乎穿槍而過!若非此槍非凡品,文丑怕是早已橫屍當場。
文丑愣在當場,卻是不敢追矣。
(廣告先鋒兄,是否還在看偶書?偶自前天開始就申請起點用戶,但一直未成功,偶不知道偶的這個名竟然不能留言,真是…不說也罷。現在偶先拜讀大作。其次,偶寫書累啊,各位書友又留言不多,偶毫無動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