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夢回海州(四)

第一章:夢回海州(四)

「濟南之失也不能全怪王佐民。吐絲口一役,第二綏靖區精銳盡沒,剩下的兵力只夠分守各點,國防部又忙於應付竄入大別山區的劉伯承、鄧小平所部。山東早已是一個危局。國防部一心只想著在蘇北、魯南地區尋殲共軍主力,卻一再落入粟裕誘敵深入的算計之中。」對於王澤浚幸災樂禍的情緒,葉永茂多少有些不齒,於是替王耀武辯解道。

初到山東,王耀武在經濟上所接收的是一個「劫收」后的殘餘,在軍事上則是一個正規軍與地方武裝互不合作的雜亂攤子,政治上是CC派、復興社、改組派殘餘勢力三者交相傾軋的局面。王耀武使出渾身解數,憑藉他在抗戰時期的功勞和威望,加上他本身不屬任何派系且有一套善與人交的本領,使他一度取得了人際優勢,得到了多方的支持。但是王耀武也深知這種表面的協調是不會長久的,因為只要在諸多問題上不能滿足某些方面的願望時,便會受到少數人的怨尤甚至掣肘。王耀武認為不消除矛盾,統一意志,就不可能團結一致。

於是他於1946年3月報請國民黨中央,設「山東省黨政軍統一指揮部」,以謀事權統一。南京方面據情迅即批准。並指定王耀武為「統一指揮部」主任,省政府主席何思源與省黨部主任龐鏡塘為副主任。這樣,王耀武不僅將山東的黨政軍大權集於一身,而且將駐守在山東境內,原不歸第二「綏靖」』區司令部指揮的軍隊完全置於自己的指揮之下。在王耀武主魯之初半年的時間裡,蔣介石三次蒞濟巡視,並進行頻繁接見與視導,與王耀武長時間私談,這無疑是對王耀武的信任與支持,給王耀武很大的鼓舞。

1946年初,隨著第七十三軍全部運抵濟南,李彌所指揮的第八軍、闕漢騫的第五十四軍分別由雲南經廣州、九龍海運到達青島。在王耀武統一指揮下,分別由青島向西和由濟南向東相向進軍,第八軍、第五十四軍是全美械裝備,初與解放軍交戰,銳氣較強,佔領了沿線不少城市和鄉鎮。但是西面的第七十三軍是卻是半美械裝備,夏楚中所指揮的第二十集團軍所屬第九十六軍和第十二軍則全是舊式裝備,而且屢受解放軍挫折,因此進展緩慢。不過在1946年初冬,二者終於在益都會合,當第一列火車由青島經濟南、徐州直達南京時,蔣介石和王耀武認為打通膠濟、津浦兩線的戰略目的達到了,山東的軍事形勢也已改觀,於10月23日,國民黨政府明令王耀武任山東省政府主席。

但是到1946年冬,形勢卻急轉直下。隨著粟裕所部在蘇北戰區不斷以運動戰的模式重創**元老陳誠所指揮的南線兵團,解放軍主力逐漸北移,山東即成為華東地區的主要戰場。但是陳誠虛報軍情,謊稱共軍受挫,已失大規模作戰能力。蔣介石信以為真,命陳誠率其精銳部隊整編十八師胡璉、整編七十四師張靈甫、整編八十三師李天霞、整編二十五師黃伯韜共四個全美式裝備的主力進犯臨沂。陳誠親在新安鎮設指揮部。同時電令王耀武在二綏區抽調兩個軍和一個師由明水、博山向萊蕪、新泰推進,以收對解放軍南北夾擊之效,企圖全殲華東野戰軍主力於沂蒙山區。蔣介石為此寫親筆信給王耀武說:「據空軍偵知,共軍在黃河渡口搭有浮橋,確有渡黃河北竄之圖,望弟在膠濟路北,黃河以南,布以兵力,務求殲之於黃河南岸,毋使逃竄,事關重大,機不可失……」

王耀武根據情報和在魯南被俘釋放回來的原二十六師的軍官所說,華東野戰軍十分強大,士氣非常高昂,因而判斷陳誠的部署是冒險而不可取的,蔣介石所說解放軍已在黃河搭浮橋準備北渡,定是解放軍為迷惑敵方製造的假象。而且事實上王耀武手下也抽不出兩個軍和一個師來,於是,他接連去電和派人向蔣介石、陳誠據情陳述建議,但不為採納。最後陳誠電令中竟毫不客氣地說:「對全國情況有所不知,速即遵照前令執行,無庸再瀆……」蔣介石唯恐王耀武不按指示投入兵力,還用電話嚴加督令。

王耀武明知軍令難違,只能抽調所有機動部隊組成前線指揮所,由第2「綏靖」區司令部中將副司令官李仙洲為指揮官,限2月14日到博山至萊蕪一線,令第二處長陶富業為參謀長,令第四處長吳迪基率一個保安團和章邱縣自衛團協助第十二軍的工兵部隊搶修自明水經吐絲口到萊蕪的公路,以保證補給暢通,並令新三十六師曹振鐸負責保護此線路的安全。急調第四十六軍韓練成部由膠東蘭村,用火車直運博山與第十二軍霍守義部齊頭並進,分別向新泰、萊蕪進犯。

但因第十二軍霍守義不聽李仙洲指揮,臨時換上了本應留守濟南的韓浚所統帥的第七十三軍,以致遲至1947年2月18日開始行動。當韓浚率十五師、一三九師進入萊蕪,韓練成率四十六軍向新泰行進途中,就發現大部解放軍活動於他們的側背。部隊被迫停止前進,由第七十三軍停駐萊蕪縣城,四十六軍駐紮城西山頭。但為時已晚,2月19日,第七十三軍所屬第七十七師作為後繼部隊由博山開赴萊蕪途中,便為解放軍伏兵全殲,師長田君健被擊斃。

第七十七師被殲滅,已進駐萊蕪的第七十三軍及第四十六軍事實上已經陷於孤立。2月21日,新三十六師又在解放軍的強大壓力下被迫退縮到吐絲口東南。萊蕪的補給線已全部切斷。另據空軍偵察,發現有大部解放軍數萬人,經泰安向肥城運動。王耀武立即考慮到萊蕪的補給和濟南的安全問題,不得不令李仙洲率第四十六、第七十三兩軍迅向吐絲口轉移並新三十六師靠攏。

李仙洲接到撤退命令,遂決定於22日行動。但第四十六軍軍長韓練成力主必須整頓一天,即23日開始行動。李仙洲依韓練成意決定23日轉移。自22到23日這兩天,韓練成緊緊伴隨著李仙洲,幾乎是寸步不離。李命韓練成回軍部整頓,韓練成卻說:「不必。」但到23日臨行之際,韓練成倒說有一個團堅守陣地,他不去撤不下來,豈知他一去就沒再回來。最終逼得第七十三軍軍長韓浚說:「不能等了」,部隊這才開拔。但李仙洲仍於心不安,一再說:「撤退時閃下個軍長也不像話啊!」

撤退中李仙洲雖令第七十三軍與第四十六軍各抽相當兵力,掩護兵團左右側衛,以保行軍安全。但是由於行動晚了一天,解放軍已經調集了足夠兵力埋伏在公路兩側山地。當第七十三軍與第四十軍主力抵達吐絲口地區之時,解放軍總計6個縱隊伏兵一起突出,滿山遍野,以排山倒海之勢,從左右兩側俯衝下來,居高臨下,彈如雨發。而**行軍隊伍密集在狹道之中,在激烈衝殺之後解放軍很快就全殲了行進中的6萬餘人,除第四十六軍軍長韓練成沒有隨隊行動,新三十六師師長曹振鐸逃回明水外,自指揮官李仙洲以下所有軍、師長及各級官兵,或傷、或亡、或俘,很少倖免。

萊蕪吐絲口戰役的慘敗,事實令第2綏靖區幾成空巢。假如解放軍乘勝前進直逼濟南,那將不堪設想。在萬分危急之中,王耀武只能命令主動放棄淄博、周村、張店。第十二軍與綏區特務旅,限在6至24小時內全部陸續集合到省城濟南東郊,如違時限,必以違軍令論,並嚴令將所有火車機車全部開至明水以西。

雖然解放軍沒有乘勢奔襲濟南,但山東戰場形勢頓然發生扭轉。國民黨軍漸現頹勢,王耀武在軍事指揮上已經捉襟見肘。1948年3月間,周村、張店、淄川、博山先後解放。整編三十二師周慶祥部、交警總隊和第十督察專員區的保安部隊旋被全殲。緊接著4月27日濰縣亦被解放,整編四十五師陳金城部與整編十二師一個旅以及八區專員張天佐的保安師、十四區專員張景月駐守昌東的保安部隊同時全部被殲,張天佐自殺,陳金城被俘。濟南立即陷於孤立。當時的王耀武雖知大勢已去,尚能鎮定自持。而孟良崮慘敗,整編七十四師被殲、張靈甫戰死的消息傳來,他不由得大驚失色。

整編七十四師(原七十四軍)和整編八十三師(原一OO軍)都是王耀武帶起來的基本隊伍,官兵全是跟隨他多年的下屬。所以在張靈甫等戰死,李天霞以馳援不力交付軍法審處的時候,王耀武怎麼可能不為之精神沮喪、寢食不安呢?而更為關鍵的是孟良崮戰役的結局,事實上意味著由徐州北上的**南線軍團無力再戰。山東境內的局勢將更為惡化。

果然在孟良崮戰役后,為配合劉、鄧所部南進,華東野戰軍兵分三路,實施內外線作戰計劃。其中以5個縱隊留駐魯中一帶,堅持內線作戰,以6個縱隊分為兩路外線出擊,向魯南和魯西南挺進。在短時間之內,昌樂、濰坊、張店、博山、周村相繼失守,濟南陷於孤立。

「孤子難活的道理,你我都懂。只是濟南是津浦、膠濟兩鐵路交會點,連結華東、華北地區的戰略要地,也是國府山東省的行政中心。控制著東自韓倉,西至長清,南起仲宮、張夏,北至濼口、齊河之間地區。總不能輕易放棄才是,何況三個整編師和保安團隊,總計11萬之眾。如果王耀武竟然輕信吳化文這個『變節將軍』,濟南也不會輕易失守,還搭上我們第9綏靖區一個精銳整編旅。」見葉永茂一臉嚴肅,王澤浚也不得不有所收斂。

「濟南的確重要,不僅是華北的戰略要地,更關係濟南與青島的呼應和美援之路,一旦放棄則必冀、魯、晉三省,膠濟、津浦、德石鐵路聯成一片,**三野軍將更加運用自如,北對平、津、晉、冀,南對徐、蚌、蘇、豫、皖,威脅亦將難以遏止。因此即便是美**事顧問團團長巴大維少將都提出『退出濟南,把軍隊撤至徐州』的建議,也被否決了。」葉永茂無奈的點了點頭。政治家眼中的戰爭往往與軍事無關。

到1948年5月,山東只剩下了濟南和青島兩大城市,像汪洋大海中的兩座孤島。因為山東所有的縣都被**佔領,所以各縣的國民黨官員、流亡地主、還鄉團、保安隊、流亡學生、有錢的太太小姐,都跑到濟南來避難,連橋洞子里也住滿了人。當時有人把大明湖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兩句描寫濟南風光的詞改了一下,說濟南是「四面八路三面匪,一城太太半城兵」。

以這11萬軍隊來防守濟南這麼個不算太大的城市,應該說也不太少;但是事實上那些地方保安團隊、救國先鋒隊、青年教導總隊,不過是濫竽充數而已。即便是所謂正規軍,大都是被解放軍殲滅過重新整編起來的軍隊,許多官兵都是被解放軍俘虜過又被放回來的,他們都了解**的俘虜政策。這樣的兵再多也打不了勝仗,只能領了武器再給**送去。

因此王耀武在1948年5月在南京向蔣介石建議:「中央現無力增援,與其坐受共軍以圍攻殲滅,莫如主動放棄濟南,集兵力於兗州,鞏固徐兗防務,以利爾後作戰。」之時,蔣介石依舊固執的要求王耀武固守濟南。兗州是濟南與徐州之間的要衝,當時由第10綏靖區司令李玉堂率領整編第十二師、整編第三十二師第一四一旅守備及兩個保安旅,在葉永茂看來如果國防部接受王耀武的建議,放棄濟南退守兗州,或許**還能在山東中部保留一個據點,最不濟也能將守軍撤往徐州。也不至於1948年7月、9月連續丟失兗州和濟南兩大據點。

而7月間兗州失守,濟南事實上已經失去依託。8月間隨著華東野戰軍主力急劇由豫、蘇、皖分頭進入山東。王耀武只能向南京告急,請將其周志道所屬整編八十三師部空運到濟,一方面加緊濟南的防禦部署。他明知華東野戰軍投入進攻濟南的兵力不在20萬人以下,但他認為只要把整編第八十三師調進,堅守20天定無問題,只要保住飛機場,後續的空運增援將源源不斷。除了整編第八十三師外,計劃空運濟南的還有王耀武翹首以盼許久的整編第七十四師,不過那支部隊已經不再是王耀武曾經統帥過的勁旅,而是在孟良崮被全殲之後的重建部隊。

而在這些王耀武曾經的嫡系部隊被空運入濟南這座孤城之前,王耀武可以依靠的也只有昔日西北軍馮玉祥的舊部—吳化文了。提起西北軍諸將在抗日戰爭期間的表現,確有許多為國盡忠的英烈,如張自忠將等。但也有不少甘當日本漢奸走狗的,如孫良誠、孫殿英、龐炳勛,以及那個投敵未成給活埋了的石友三。在抗戰初期,吳化文也曾率部先後在泰安、萬德、虎門、柳河等地與日軍作戰。1939年,日軍「五一大掃蕩」,更在臨朐與敵鏖戰竟日,重創日軍,因此受到八路軍的讚揚。但1943年,他卻投靠了漢奸汪精衛,晉見日軍侵華總司令岡村寧次,被委任為日偽第三方面軍總司令。

日本投降后,蔣介石為了與**爭奪地盤,不惜收編汪偽軍,於是慷慨的給了吳化文新編第5路軍的編製。一夜之間吳化文又成了「曲線救國」的「英雄」。隨後又將其所部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84師,轄第一五五、第一六一兩個整編旅和一個獨立旅。雖然是雜牌部隊,但在兵力吃緊的情況下,這兩萬多人依舊被走投無路的王耀武依為長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兄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兄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夢回海州(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