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啥也不說了,更新陪罪。這章算昨天的。

劉備落入曹操之手,時刻提心弔膽,唯恐被曹操找借口除掉自己。後來在相府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時,被曹操識破了自己的「韜光養晦」的計策,心中十分不安。這時,國舅董承找上門來。

劉備將董承迎入屋內,對董承道:「不知國舅駕臨,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董承還禮道:「皇叔客氣,皇叔久歷四方(劉備:怎麼都這麼說,難道我被打得四處逃竄,無家可歸很光榮嗎?),識人無數。以皇叔觀之,曹丞相為人如何?」

劉備心想:「莫不是曹操自煮酒之後,對自己不放心,派他來試探自己?」回道:「備乃一介俗人,肉眼凡胎,不敢自稱識得英雄。承蒙國舅下問,備以為曹丞相平定黃巾,安撫社稷,誅滅呂布,功在千秋,利在天下,乃安漢之功臣,真英雄也。」

董承見劉備稱讚曹操,知其心中自疑。坦白道:「皇叔此言不實,曹操欺君罔上,怎算社稷之臣,心胸狹窄,以言殺人,怎算英雄?」

劉備大驚道:「國舅何出此言?即如此,我當出首以告曹丞相。」

董承大怒道:「劉備小兒,你身為漢室宗親,天子又親封你為皇叔,你不思報效朝廷,為國除奸,反為曹賊張目,我不能殺你,天必殺之。」

劉備見狀,知其不是曹操派來試探自己的,轉顏悅色道:「國舅息怒,適才所言,乃戲言耳,我恐國舅乃曹操一黨,怕國舅以言相試,如說此不衷之言,國舅勿怪。」

董承轉怒為喜道:「我知皇叔為人,必不阿事曹操。不錯,昔日遷都之時,是我與曹操相互支持,才趕走楊奉、韓暹,保護天子至許都。我表奏曹操為『司空丞相,錄尚書事』;曹操投桃報李,奏封我為『車騎將軍』。我二人互相扶持,為安定漢室而努力。此賊初時尚能勤勉國事,盡忠天子,誰知一旦掌握朝廷大權,立刻飛揚跋扈,欺君罔上。我奉天子密詔,聯絡忠心漢室之臣,共同討賊。」說著,取出了獻帝咬破手指,寫在內衣上的血詔。

劉備見天子唯恐消息泄漏,竟咬破手指,寫下血詔。天子當到這個地步,真是與傀儡無異。劉備展開天子血詔,詔書上寫到「朕聞人倫之大,父子為先;尊卑之殊,君臣為重。近日曹賊弄權,欺壓君父;結連黨伍,敗壞朝綱;敕賞封罰,不由朕主。朕夙夜憂思,恐天下將危。卿乃國之大臣,朕之至戚,當念高祖創業之艱難,糾合忠義兩全之烈士,殄滅奸黨,復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灑血,書詔付卿,再四慎之,勿負朕意!建安二年夏(公元197年5月;「衣帶詔」事件在歷史上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發生的,此處提前兩年)詔。」詔后附著數位大臣的名諱:車騎將軍董承、侍郎王子服、長水校尉種緝、議郎吳碩(是不是有點眼熟,前邊被曹操殺死的一個尚書叫馮碩)、昭信將軍吳子蘭、太醫令吉平(演義上這個位置是馬騰,筆者認為馬騰方與韓遂割據涼州,而關中則有李、郭之輩禍亂,馬騰怎麼可能到許都去。所以此處將他去掉。),共六位大臣。劉備提筆署止了自己的名字「左將軍劉備」。

董承見劉備在密詔上簽字,對劉備道:「詔上數人皆無有兵權,只長水校尉種緝有守衛宮門的士兵千人。我當再尋統兵將軍,共盟此事。」

劉備道:「小心行事,勿要泄露。」劉備自答應參與董承的誅賊計劃后,心中十分不安,一心想逃離許都這個虎穴。而這機會,也說來就來。

袁術稱帝了!!!

建安二年夏(公元197年6月),袁術在壽春拜祭天地,正式登基稱帝。國號「大成」,年號「仲興」(因為袁術在袁家排老二,哥哥是袁紹,所以取年號為仲興,仲就是老二的意思,仲興就是我袁老二興盛)。雖然在袁術前頭也有不少人稱王稱帝,如會稽許昌(這是個人名,不是地名)稱帝、長沙區星稱帝、漁陽張舉稱帝、下邳闕宣稱帝、西涼北宮伯玉、湟中宋建……但這些人都是下層出身的百姓或是嘯聚一方的盜賊,而且都被大漢派官軍在短時間內就剿滅了,根本成不了氣候。而像袁術這樣久受漢恩的世家大族,敢公然稱帝的,袁術可算第一個。

袁術立子袁耀為太子,長史楊弘(字大將)為丞相,袁胤為司隸校尉,九江太守陳紀為淮南尹,李豐為太尉,金尚(就是朝廷派去做兗州牧,而被曹操趕走的倒霉蛋)為御史中丞,閻象為尚書僕射;紀靈為大將軍,張勳為大司馬,橋蕤為驃騎將軍,劉勛為車騎將軍,梁剛、樂就、陳蘭、雷薄、楊奉、韓暹等人為上將。

這個消息讓天下人都感到震驚。當初,「誅殺董賊,迎奉天子」的關東聯軍的副總指揮,後來南方聯軍的總指揮,按理說應該是漢室忠臣的袁術袁公路竟然稱帝了。

曹操接到消息大怒,心道:「我在許都設立中央,是大漢的唯一合法的政府,你竟敢在淮南另立中央,分裂大漢。連老百姓都知道世上只有一個大漢,你袁術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韙,竟敢意圖『以武拒統』。我曹操代表中央,決不放棄使用武力手段來統一大漢。」然後趁袁紹北征幽州,無力南顧之機,以天子的名義,聯絡袁術西邊的劉表,南邊的孫策,夥同劉備,共同討伐袁術。

曹操先演了一出「鬧劇」(在後人的眼光中,這就是個鬧劇,但曹操等人是非常鄭重地將其當成大戲來演,而且並不是只演一次):曹操先以天子的名義下旨,讓曹操討伐袁術,然後曹操再以臣下的身份接了自己下給自己的所謂的「聖旨」。

鬧劇收場后,曹操留荀彧領曹仁、曹洪、夏侯淵、李典、樂進眾將守兗州(這次學聰明了,不再玩虛國遠征的把戲了),令夏侯敦為先鋒,自與典韋、許禇為中軍,荀攸、程昱、劉曄、滿寵為謀士,呂虔為後軍,起大軍十萬(通過出兵人數,就可以看出,曹操的屯田工作還是卓有成效的),準備攻打袁術。

而劉備身為大漢的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也以簡雍、糜竺為謀士,關羽、張飛、糜芳為副將,領兵三千(沒錯,是三千,不是三萬,這還是曹操看他可憐,從自己的軍隊中撥給他的,不然他他一千人也沒有),做為曹操的偏軍,跟在曹操的大軍旁邊。

荊州牧劉表在接獲「天子的聖旨」后,以妻弟蔡瑁(字德硅)為大將,荊州大族蒯(kuai4,音快)越(字異度)為參謀,文聘(字仲業)為先鋒,起兵五萬,沿著淮河東下,直抵安風渡口。

殄寇將軍(這還是袁術封給他的官,當著袁術的官,又來打袁術,這對袁術來說真是一種黑色幽默)揚州牧孫策起水陸大軍三萬,起兵討袁,乃以周泰為先鋒;韓當、蔣欽為左翼;程普、董襲為右翼;孫策自與周瑜、張紘為中軍;呂范、朱治為後軍;黃蓋、張昭、陳武、虞翻、凌操等眾文武守江東基業。

袁術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一方面低聲下氣地向袁紹求救,希望袁紹看在同宗兄弟的面子上,出兵解圍;另一方面派金尚帶重金鼓動汝南的黃巾余部劉辟、龔都、黃劭、何曼、何儀等人相繼起事,攻掠鄉鎮,騷擾曹操、劉備的後方。又令紀靈為大將,屯兵五萬於下蔡以擋曹、劉聯軍;令橋蕤、劉勛、韓胤領兵十萬(由於袁術在淮南橫徵暴斂,弄得淮南生民廢業,饑饉流亡,出不起那麼多糧食來養軍,所以他的軍隊正規士兵很少,大部分都是流民組成的,太平的時候就遣散,有事的時候就召集,雖然不用負擔糧餉,但也造成了士兵沒有什麼戰鬥力,不像曹操的士兵,足兵足食)西擋劉表;張勳、李豐、陳蘭、雷薄領兵十萬擋孫策;袁術自領大軍十萬,與梁剛、樂就屯於壽春,為四方救應使;閻象、袁胤、陳紀督運糧草(部署的到是很全面,但不知道打起來會是怎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袁氏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袁氏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