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試試看
從那一天開始,玉齡對胤禛的心態就變得複雜無比。
她不能夠再將他當成一個小孩子來看待,但要把他當成自己的丈夫——抱歉,胤禛還真給不了她這個安全感。
偏偏胤禛也不知是不是食髓知味,自那一日之後,對那事兒彷彿熱心了許多,住在山莊里的日子就不說了,就算回到宮裡,也沒有任何收斂。雖然再沒有那夜的瘋狂,但同從前相比,也大不相同。
玉齡不知道這種改變是好的還是壞的,心裡不禁湧出幾分茫然。
真要說他們之間有多深的感情,顯然也沒有。可是都已經走到了這一步,玉齡又覺得,自己已經不能夠再去抗拒胤禛。
她一開始的時候,只是打算當好四福晉,做自己分內的事。現在她仍舊是這樣打算的,卻沒有想好,要不要更進一步,跟胤禛發展一下感情。
說沒有點兒期待是騙人的,只是胤禛在很多方面跟自己顯然都觀念不合,究竟能夠走到哪一步,玉齡自己心裡都沒有底。
但是如果什麼都不去做,胤禛遲早都會跟他離心。她跟胤禛已經這樣了,到時候他身邊如果有了別的女人,自己還能夠接受嗎?
何況完全不努力就消極的放棄,玉齡自己也不贊同。如果當初不是爸媽和自己不願意放棄,她可能活到幾歲就死掉了,哪裡會有後來的人生?生活教會她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爭取。
是所謂盡人事,聽天命。
其實在做出決定之前,玉齡也想過要不要乾脆直接離開。但如果離開這裡,她一個女孩子,要去哪裡,該如何生活?雖然有日記,在關鍵時刻能幫自己的忙,卻不能夠無限次的使用,更不可能利用日記變出錢來。至少在安排好這些之前,她是不能離開的。
何況如今住在宮裡,許多事情也都不方便,要離開的各種準備工作也根本無法完成。所以至少在胤禛出宮開府前,她還不能走。
準備工作玉齡還是會去做,但既然條件不成熟,這個想法就只能先按捺住。而她至少還要跟胤禛相處四五年,這期間的變故就太多太多了。
不論在哪裡生活,總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在找到其他的生活方式之前,努力將現在的生活經營好,其實並不矛盾。
想通了這一點之後,玉齡的態度自然也有些變化,對胤禛、對周圍的事情都更加用心了。
也許是察覺到了她的變化,所以胤禛的態度也原來越軟化,夫妻之間相處越發自然,一時之間,倒是頗有些琴瑟和諧之感。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譬如德妃還是會經常敲打玉齡,也許是西院那兩個去告過狀,所以有時候去請安,德妃總會說些諸如給胤禛開枝散葉之類的話。不過,玉齡聽的時候唯唯,離開永和宮就拋諸腦後了。
反正德妃也不可能真的跑來管兒子院子里的事情,而胤禛對她的母子情分也沒有幾分,玉齡自然不必為難自己。
除此之外,那位佟姑娘又來過幾次,玉齡聽胤禛的安排,做足了面子,就算自己受些委屈也只忍著,佟芷兒自以為壓過她一頭,得意洋洋,而她轉頭對胤禛訴苦,還能多得幾分憐惜。
在這樣漫漫的日常生活之中,一年的時間轉眼過去,玉齡有時候想起自己上輩子的事情來,都會有些恍惚,像是已經隔了很長很長的時間,甚至連記憶都開始漸漸模糊。
她習慣了如今的生活,徹底融入了這個時代和社會。偶爾她甚至會冒出一種荒謬的念頭——自己像是原本就應該生活在這裡。
康熙三十二年的夏天,玉齡生了一場大病。
一開始只是從春天入夏時,季節更替帶來的小感冒,不說別人,就連玉齡自己都沒有放在心上。畢竟她現在的身體那麼好,穿過來快兩年也就生過這麼一次病,還只是小問題,喝了葯自然就好了。
卻不曾想,因為春夏之交時天氣幾次反覆,到了四月間京城還下了一場冰雹,加上胤禛三月前往山東祭孔,她也一直提著心,思慮過重沒有好生保養,病情也就一直沒有好全,反反覆復怎麼都好不起來,到最後拖成了咳疾。
直到這個時候,玉齡自己才警覺起來,立刻將手上的事情都停下,請了太醫來認真的吃藥調養。她心裡也生出幾分悔意,身體底子再好,也經不住糟蹋,要是早早養好了,哪有這麼多麻煩?
因為怕過了病氣給胤禛,所以他也不得不搬出玉齡的房間,重新住回原本給他收拾的那間卧室。
不過雖然搬出去了,但胤禛對玉齡的病情卻是十分關心的,每日里早晚都會到她房間里看看,白日里散了衙就立刻趕回來,有時正好趕上,還親自服侍玉齡吃藥,算得上十分盡心。
他甚至還在忙碌之餘,去請教了以為民間在這方面頗有造詣的大夫,弄到了兩個偏方,拿回來讓太醫研究,看看能不能用上。
玉齡對此感動不已,「爺這麼忙,還要為我的事情操心,實在是讓妾身慚愧不已。」
「你是爺的福晉,爺做這些是應該的。」胤禛淡淡道,「你若是真的覺得慚愧,那就快些好起來,別讓爺費心。」
話雖然說得硬邦邦的,卻也透出了對玉齡的關心和照顧之意,讓玉齡心下微暖。
也許是因為生病的人總是更加易感,心思更細,想得更多。玉齡閑來無事躺在床上,想到胤禛的變化,也會微微感嘆。
到底人心都是肉長的,她對胤禛好,對方不是感覺不到。到現在她生了病,也會轉過來對她好。
人生在世求的不就是如此嗎?付出能有回報,重視的人也重視自己。
至少說明她的選擇並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