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次交鋒
當初知道沈修援有爭后之心之後,在楊宗保想來,這一定會是一個心機深沉,整日媚上邀寵的嫵媚人物。
可如今,不得不承認,十六歲的她正值人生最鼎盛的年華。在這方面,楊婕妤和劉修儀都不得不遜色幾分。可她居然不用自己的青春去換取官家的寵溺?
或許深宮之中,冷美人會是另一種吸引帝王的手段,但是冷美人最大的要訣就是冷熱有度,時而漠視,時而引誘,而不是一味的冷眼相對,完全無視官家的反應。
這樣的人兒,又是什麼原因,讓你深陷宮斗的漩渦呢?
把心思從沈修援的身上移開,才注意到起先沈修援牽著的,如今坐在她身側的小男孩。楊宗保稱呼他為小男孩是不準確的。因為他比楊宗保還要大出三歲,這應該就是世子趙允讓。
世子這個詞,有些礙眼。大中祥符元年(公元998年),年過四十,但宮內子嗣卻全部夭折的宋真宗頂不住群臣的壓力,從宗族之中過繼了一個孩子過來,取名趙允讓。如果真宗一生無子,那麼這個孩子就有權繼承皇位。
當年真宗本來是想把這個孩子過繼給劉修儀撫養。可是王旦,寇準,李迪等人看不上劉娥的出身,硬是要將這個皇子交給十四歲剛剛入宮的沈修援,結果就出現了十四歲的大孩子帶著十一歲的小孩子這種有趣的局面。
楊宗保看著這個如今十三歲,身材卻比自己還要小一號的趙允讓,不由為他的發育不良擔心。
當年,官家給他取名允讓自然是含有深意的:允讓,自然是允諾,謙讓之意。就是說,我允諾,沒有兒子,這位子就是你的。可一旦我有了兒子,你小子就要懂得自我謙讓的道理。可是,如今的皇子是民女劉娥所出的庶子,那麼在宮中已按照太子的規格撫養了幾年的趙允讓還肯不肯謙讓?這些忠直之臣,嫌棄小皇子出身的人,還讓不讓他謙讓?
如今,官家有了自己的皇子,取名趙受益。何謂受益:有了你,官家的皇位可以父子相傳了,官家受益。有了你,劉修儀,母憑子貴,有了封后的資本了,劉修儀受益。有了你,楊婕妤自己沒有子嗣,卻細心照料,日後當然也是與有榮焉,楊婕妤收益。有了你,剛一出世,宗保的巫蠱之毒頓時好轉,在天波府看來,則是宗保受益,楊家受益。
這個取名受益的皇子,確實讓太多人得到了好處,讓太多人受益。可是相對的,也就讓太多人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終有一日,允讓會否站在受益的對立面上,為自己得而復失的名位殊死搏鬥呢?
官家先是禮節性的和臣工們互勸幾杯,臣工們也似乎各懷心思,場面一時有些尷尬。
楊宗保注視著坐於客席最上首的三個人,第一位的當然是王旦,第二位是政事堂另一個宰相寇準,第三位的就是媚上邀寵,屢獻天書祥瑞的樞密院正使,也就是『軍相』王欽若。
楊宗保的心思多半放在王欽若身上,畢竟今晚,這個『奸相』一定會想辦法激化矛盾,將楊家推上風口浪尖。只可惜楊宗保怎麼也到不了用眼睛殺死人的境界,所以不管他怎麼盯著人家看,王欽若依然絲毫無損,悠然自得。
今日柴郡主是以皇親的身份赴宴,楊宗保封的也是太子少保這樣的官銜,所以是與宮裡的一些皇親坐在一起,並沒有坐在武將們靠右的席位之中。
官家和臣工們都食不知味的隨意對付了幾口之後,終於還是官家首先沉不住氣。他說道:「今日除了是兩位皇兒的滿月之喜,普天同慶之外,朕還有一件重大的喜事宣布。」
來了!官家這話一說完,楊宗保就發現坐於席位最上首的三個人都已經擺正身形,似乎都做好了離座抗辯的準備。王欽若眼角更是不經意間閃過一道寒光。不是吧,一旦讓你們唇槍舌劍起來,那可就壓制不住了啊。
楊宗保向文臣席位中的李士衡望去,結果發現李士衡也在望著自己。也不知道呼延玉是怎麼跟他說的,他居然擺出一副惟自己馬首是瞻的模樣。可就算呼延玉瘋瘋癲癲的,這李士衡當代名臣,不應該也跟著瘋啊!
不過在楊宗保的計劃里,本來就是應該自己首先出面的。
在真宗皇帝正要宣布立劉娥為皇后的時候,楊宗保突然跑到大殿中央,稟報道:「官家,宗保數日前蒙天恩賜下太子少保的爵位,今日除了飲宴之外,還是來謝恩的。」
官家還沒有對楊宗保突然的打斷自己的話而有所斥責,一個尖刻的聲音卻已經傳來:「胡鬧,你一小童謝恩,難道比官家宣布大事還要緊要?」
說話之人正是王欽若。柴郡主正準備起身替宗保求情。官家卻是向她揮了一下手,然後笑著說道:「無妨無妨,朕今日在昇平樓設宴,為的就是君臣之間,不用太過拘泥俗禮。一切以家宴待之。楊宗保,朕和劉修儀對你很是欣賞,他日輔佐皇子,你應該盡心儘力才是。」
楊宗保假意惶恐的道:「官家嚴重了,小臣對皇子,自然是盡心儘力的,卻是剛才王大人一番斥責,把小臣嚇到了,小臣斗膽向小皇子討點賞賜,壓壓驚。」
官家聽他說得有趣,笑道:「楊家百年風水,總算出一個你這樣的人物,比之你父親,那是大大的玲瓏啊。准了,小皇子身配數塊寶玉,你官拜少保,是應該得點賞賜的。」
楊宗保聽到官家允諾,立刻站起身,向小皇子走去。王欽若此時又大聲斥責道:「大膽,你莫非還要親自走上官家與諸位娘娘的席位上不成。」
宋真宗正準備再恕罪一次,楊宗保卻指著王欽若大聲斥責道:「你才是大膽。皇子身配奇玉,乃是祥瑞,官家賜其一與我,乃是讓臣下分沾皇子的祥瑞之氣。此等吉物,你卻想通過內侍下人之手傳遞,豈不是侮辱了皇子欽佩祥玉嗎?侮辱皇子寶玉,就是侮辱小皇子。你居然敢侮辱小皇子,縱是軍機大臣,也是妄言之罪。」
真宗皇帝想不到楊宗保小小年紀就敢斥責軍機大臣,而且還扣上了侮辱小皇子的帽子。真宗現在最忌諱的就是有人看不起這孩子的出身。
於是,官家連忙喝止準備反駁的王欽若,讓楊宗保親自到楊婕妤與小皇子的席位上取玉。
楊宗保走到楊婕妤身邊,親自取下小皇子身上的一塊玉,同時,小心的留下一張便箋在襁褓之中,讓楊婕妤留意。
楊宗保剛才的一番做作,就是為了親自傳一張便箋給楊婕妤。便箋上只有一句話,但那句話必須由楊婕妤親自說出,才能免去官家對她的疑心,她與劉修儀的關係也可以藉此免除猜疑,回復如初,甚至更進一步。
楊宗保將得到的玉佩謹慎的佩戴好,然後到大殿正中謝恩之後,接著說道:「宗保年紀太小,但也看出各位臣工們滿心歡喜,其樂融融。因此,小臣斗膽提議,在這喜慶時刻,提前為皇子舉行個『試兒』之禮,既可以討一個祥瑞,也可以讓官家與臣工們一樂。」
所謂的『試兒』禮儀,也就是後世俗稱的『抓周』,嬰兒周歲之時,以各種寶物,來試探嬰兒今後的志向。民間何時出現抓周,這個還沒有準確的資料。但是關於『試兒』的禮儀在南北朝時期,北齊的文獻中已有記載。隋朝由北統南之後,『試兒』的俗禮傳遍全國。
本來這樣的一個俗禮在歷朝歷代都是不可能搬上皇宮,讓皇子進行的,但北宋一朝卻是例外。
在本朝太宗皇帝留下的筆記中,曾經煽情的記載了一段自己和哥哥太祖皇帝年幼還是平民時,過著普通鄉野小童生活的片段。其中就寫到了一家人在三弟廷美的抓周禮時的一家和美,其樂融融的景象。
在後世看來,這是因為趙光義得位不正,所以經常要散布一些他們兩兄弟多麼感情深厚,禍福同擔的故事出來,以平息民間關於他弒兄奪位的流言。
如今離太祖立國不過五十年,太祖去世不過三十幾年,所以關於太祖太宗兩位皇帝之間的關係還是朝堂上的第一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