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穎川變革
回到府上,已是晚飯時分,我把今天在街上碰到的陳群二人推薦給了父親,而父親正愁沒有人能幫自已分擔重任,見到我有合適的人選,讓我明天便帶他們過來見上一面。
大哥貼出招賢榜后,倒也有不少人前來,大部分都是一些資歷尚淺,能力有限之人,依照他們各自的能力,其中倒是有三人比較傑出,而且也都有過人之處。
「好吧,大郎和四郎你們倆明天把你們推薦的那幾位帶來看看,是人材我定當重用,治理偌大的一個穎川城,一定要慎用人才行,絲毫馬虎不得。好了,天也很晚了,我們去內堂吃飯去吧,說不定你們的八妹又在吵著要開飯了。」楊業鬆了一口氣后說道。
第二天一早,我便在府門外恭候著陳群和辛毗的到來。沒多久,他們倆就出來,二人都換了身新衣裳,看到我忙趕了過來,然後我便帶著他們進了府衙,剛巧碰到大哥也領著三個人走了過來,眾人互相打了下招呼,然後一起去面見父親。
楊業此刻正坐在主位上,對眾人客套了一番后,示意眾人不必拘禮,然後說道:「在下一介武夫,治理偌大的城池能力實在有限得很,所以楊某特地貼榜招賢,請有才能者能夠輔助在下一起治理好本城,想必今天在座的眾位都是才識卓絕之人,還是請你們先自我介紹一下,讓大家也好熟悉一下。」
站在楊延平下首的一人走出來說道:「在下徐宣,字寶堅,廣陵人士,這位是在下的兄弟徐奕,字季才。我們兄弟倆最近四處遊歷,聽聞穎川楊業太守曾以二千之眾擊敗數萬之眾黃巾,甚是佩服,近日聽聞太守貼榜招賢,在下兄弟倆不才,特來相投。」
楊業見徐宣、徐奕倆兄弟在眾人面前說話不卑不坑,頗有膽識,十分欣賞,便任命他們為典農校尉,負責掌管穎川郡的農業生產、屯田、收稅等。
「旁邊的這位先生是?」楊業向兄弟倆問道。
「在下陳琳,字孔璋,在下聽說穎川最近來了位新太守,把穎川治理得斤斤有條,城內的治安也十分好,在來此求學的路上,剛好碰到他們兄弟倆便結伴而行。」
「原來他就是陳琳,傳言他的文采很好,當初朝庭徵召他入官,他都不屑前往,沒想到會來這裡求學。」能值得陳群這位智謀之士誇獎的人,想必此人定有過人之處。
「那孔璋先生能否留在此地幫助在下一起治理城池呢?」楊業反問道。
陳琳打量了楊業一般問道:「敢問太守大人你有何志願。」
楊業感嘆道:「如今朝庭**,各地戰亂不止,只願以已之力保一方百姓,讓他們能過上太平日子,於願足矣。」
「大人真乃仁義之人也,但你可曾想到,天下百姓何止百萬,大人所做的也不過是讓一方的百姓幸福,難道就不想拯救天下百姓於水火么?」陳琳侃侃而談道。
「在下何曾不想如此做,可是在下無財無勢,而且能力有限,根本沒有能力做到像先生所說的那樣。」楊業無奈地嘆道。
「聽說先生文采出眾,朝庭幾次徵召入官,先生都沒有去,是不是對朝庭已失去信心了呢。」我出面試探道。
「公子說得不錯,朝庭的**也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了,想要改變現今情況已非憑一已之力就能挽回的,現在,我終於碰到了位賢能之主,那就是楊公您,希望楊公能以天下百姓為重,我願誓死追隨。」陳琳越說越繳動,後來直接跪了下去。
陳琳剛才所說的一番話,引起了在場眾人的豪情壯志,各人都幻想著日後能成就大業,皆都激動之已。楊業見陳琳答應留下來輔助自已,心裡開心極了,遂對陳琳說道:「聽先生剛才一番高論,在下深有同感,如今在下勢孤力單,只能以穎川為根基,慢慢發展。」
楊業轉首對我說道:「四郎,這二位就是你昨天提過的二位高賢吧。」我點了點頭,然後陳群上前自我介紹道:「在下陳群,字文長,是穎川書院的學生,昨天聽公子說太守您招賢納士,在下也想為天下的百姓盡點綿薄之力,特來相投。」
一旁的辛毗也站出來介紹自已,「在下辛毗,字佐治,陽翟人士,如今也在穎川書院求學,特地和文長兄一起相助太守。」
楊業對二人點了點頭,然後任命了陳琳為主薄,陳群為功曹,辛毗佐之。就這樣,穎川郡的內政事務基本都交到了陳琳和陳群手上,楊業還親自把授印交到了二人手中,讓二人共同持掌,這樣的信任,令二人感動不已。
(古時候的主簿一般掌管文書簿笈,發布公文等等,而功曹主要是太守的佐官,掌管郡里的大小事物,把事件一一記錄在案,是沒有實權的,而楊業則放心地讓他們處理本來由太守親自處理的事物,怎不叫二人感動。)
自從陳琳、陳群二人上任以後,他們在穎川郡內發布了一系列的政令:
農業方面:一,安置流民。由於其他各地方飽受黃巾之苦,流民頗多,故令轄區各縣妥善安置流民,分于田地。二,免除外地流民的一年租稅,免費提供各種農具,以後按收成收稅,並且鼓勵百姓多開墾荒地,實行獎勵政策(由於戰爭破壞,各地土地較多荒蕪)。三,興修水利,完善灌溉系統,利用各種技術,提高糧食產量。四,在所屬領地之內實行軍屯和民屯等屯田制度。
商業方面:鼓勵經商者,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降低稅收,觸進城池的商業發展。
教育方面:鼓勵年幼者進私塾學習,沒錢上學者可申報官府,由官府出面解決學費問題,官吏實行選拔制度和考核制度,廢除各種私刑。
軍事方面:一,在所管轄各縣實行徵兵制,凡18~40歲之間者均可參軍入伍,對於參軍者家屬免其一定的賦稅,鼓勵眾百姓積極參軍。二,招寡各地流民入伍,解決目前兵力不足的問題。三,對於參軍的士兵優於一般待遇,以爭取能招寡到更多的士兵。四,改變原先漢朝繁瑣複雜的軍制制度,制定出了一套繁簡的兵制制度。
按照漢代的正規編製:五人為列,二列為伙,五伙為隊,二隊為官,二官為曲,二曲為部,二部為校,二校為裨,二裨位軍。按人數推算,一曲二百人,一部四百人,一校八百人,一軍三千二百人。如今為了治軍方便,設為十人一隊,十隊一伍,五隊一曲,五曲一營,二營為一部,由將官指揮帶領,共計5000人,這就是將領的部隊制。每位將領所帶最大士兵數不得超過5000,這些就是將領們的部曲。
軍隊編排種類也很多,有步兵、騎兵、弩兵和水軍等兵種。其中步兵又分為長槍兵(專門對付騎兵的),槍兵(用與正規戰的)以及大刀兵。而騎兵又可分為重裝騎兵和輕騎兵。弩兵也可分為弓箭兵以及真正的弩兵(專門守城的)。由於穎川城沒有太多的金錢來武裝軍隊,所以這方面的具體措施也就沒法實施下去,目前穎川總兵力主要由楊業所帶來的二千士兵;加上原先城中的五千士兵,總兵力不過萬,要負責整個穎川郡的安危,實在是有點勉強。
穎川的這些新政策一發布,頓時全城百姓都歡心鼓舞,大讚楊業仁政愛民,對楊業更是愛戴有加了。沒過幾天,穎川城的這一政令就傳遍了整個豫州,以及附近的郡縣,大量的流民們正紛紛地向穎川城湧來,可把剛上任的陳群和陳琳等人給累壞了,他們忙著為流民登記戶籍,為他們安排住處,城中的百姓也幫忙一起幫助新來的建立家園,那些由於戰爭而逃往外地的穎川百姓也都紛紛地回來了,潁川城現在到處都是忙碌著的人們。
而我和其他幾位兄弟也沒閑著,我們在城外招寡流民從軍,那些流民中的青壯之士也都知道楊業仁義,紛紛樂意從軍報效,雖然楊家兄弟全體出動,但還是忙不過來,連那些有點經驗的老兵也都過來幫忙了,花了整整三天的時間才把招寡流民的事情給搞定。
在百姓們的幫忙下,城內樹起了一排排樓房,就連城外的一大片荒蕪了的土地,本想開墾糧田的都被用來建造房屋了。據不完全統計,此次投奔的流民有二、三十萬之眾,相當於穎川郡八分之一的人口那麼多,而此次楊家兄弟們也從流民中挑選了五萬左右的精壯之士加入了軍隊,一下子猛增這麼多人口,糧食一下子成為了眾人眼前最大的難題。
陳群等人也費盡心思,也只能籌到一部分糧食,對於眼前如海一般的民眾而言,這簡直就是滄海一粟,於是乎剛剛上任的他們還沒有享受到做官的威風,便嘗到了日不能食,夜不能寢的滋味。
(本人是第一次寫小說,大家如果有什麼意見或建議可以給我留言或加本人建的QQ群:826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