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董卓進京
董卓受何進之詔帶兵進京,他的女婿李儒說道:「這次奉詔進京,是個難得的一次機會,我們何不派人上奏表,名正言順地進京,這樣對我們以後的大事必有益處。董卓聽從了李儒的意見,寫奏章上表,大概意思為: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臣敢鳴鐘鼓入洛陽,請除張讓等人。社稷幸甚!天下幸甚!」何進收到表文後,與各位大臣聚在一起商議。
侍御史鄭泰勸道:「董卓乃是豺狼也,要是讓他進京,必然後患無窮!」
何進聽了鄭泰之言,很不高興地說道:「侍御史大人這般多疑,以後如何做大事。」
盧植也跟著勸何進道:「植素知董卓的為人,他是個面善心狼之人,要是一旦讓他進入朝庭,必會生出禍端,不如讓他好好鎮守西涼,以免日後生靈塗炭。」何進不聽鄭泰、盧植等人之言,二人皆辭官而去,朝中大臣也去了大半。何進派人在澠池迎接董卓,董卓令手下軍隊駐紮城外嚴陣以待,隨時待命。
張讓等人得知何進召的外兵已到,遂聚在一起共同商議對付何進之策。他們假傳何后懿旨召何進進宮,事先伏刀斧手五十人在長樂宮嘉行德門內準備伏殺何進,何進受詔進宮,曹操勸其不要進宮,想必這是十常侍之謀,不可前往,前去必然有禍。」何進不悅道:「太后詔我進宮,能有什麼禍事,孟德不要胡言亂語。」
袁紹也出來勸道:「這次密謀誅殺十常侍之事已泄露,將軍為何還要持意入宮?」
曹操說道:「要進營也必須事先召十常侍出宮,大將軍方可入宮見太后。」
何進笑道:「你們這是小兒之見,我掌握天下的大權,十常侍敢拿我怎麼樣。」
袁紹見何進聽不進自已之言,無奈地說道:「大將軍如果一定要去,我等帶甲兵隨行護衛,以防不測。」於是,袁紹、曹操各了選精兵五百人,由袁紹之弟袁術帶領,袁術全身披甲帶掛,帶兵布防守在青瑣門外,袁紹與曹操帶劍護送何進至長樂宮門前,黃門官傳下旨來,只准大將軍一人覲見太后,袁紹和曹操等人俱被阻在了宮門外。
何進根本沒有把袁紹、曹操的進言放在心上,仍就沒有絲毫警覺地向內營走去,當他走到嘉德殿門時,張讓、段伏帶兵把何進圍了起來,何進大驚,悔不該不聽袁紹、曹操之言。張讓厲聲指責道:「董太后犯了什麼大罪,你竟然敢刺殺太后,國母喪葬之禮上,還託病不出,你本一屠沽小輩,我等把你薦給天子,讓你享盡榮華富貴,沒想到你不但不思回報,還想要殺盡我等,說我們是奸臣,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奸臣?」
何進也不理會他們的指責,剛想要奪路而出,可宮門緊閉,想要硬闖出去實在很難,他趁守衛不備時轉身便跑,不料被後面的兵士趕上,將何進砍為兩段。後世之人有詩嘆曰:漢室傾危天數終,無謀何進作三公,幾番不聽忠臣諫,難免宮中受劍鋒。
張讓等人殺了何進后,袁紹見何進去了很久也不見出來,乃在宮門外大聲叫喊,張讓等人將何進首級從牆上扔出來,宣聖上口諭,言何進謀反,已被處置,其他被脅迫的可盡皆赦免。
袁紹在外聽到何進被殺,厲聲大叫道:「閹官謀殺朝庭大臣,想為大將軍報仇誅殺惡黨的快前來助戰。」何進部將吳匡聽說何進被殺,十分憤怒,在青瑣門外放起火來,袁紹引兵殺進後宮,凡所見閹官者,不論大小,盡皆殺之。袁紹、曹操殺入關內,趙忠、程曠、夏惲、郭勝四人敵不過皆被剁為肉泥,宮中火焰衝天,張讓、段珪、曹節、侯覽將太后及太子、陳留王劫去,從秘道逃出了北宮門。
碰巧盧植棄官還末離開京城,看到宮中事變,擐甲持戈,站在城牆上,遙見段珪劫持何后,盧植大聲叱吒道:「段珪逆賊,你竟然敢劫持太后!」段珪見盧植手拿武器追上來,拔腿便跑,何后從車窗內跳出來,幸虧盧植上前相救才沒有受傷。張讓、段珪劫持著少帝及陳留王,趁著宮中大火時,連夜逃到了北邙山。二更時分,後面喊聲大震,無數追兵趕到,仔細一看,是河南中部掾吏閔貢,口中大喊道:「逆賊休走!」
張讓見自已已走投無路,遂投河而死,少帝與陳留王不知來人是否是敵人,也不敢出聲,躲在河邊的亂草叢之中,眼前的兵馬漸漸遠去,孰不知自已這些人正與少帝他們擦肩而過了。
少帝與陳留王躲在草叢中過了四更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小雨來,肚子又餓得咕嚕嚕地亂叫,二人抱在一起大哭,又怕被人發現,不敢發出聲音來。陳留王對少帝說道:「這個地方不可以呆太久,還是得想辦法找路回去才是。二人在黑夜中行走,爬上岸邊的一座小山,忽然看到遠處黑暗中有流螢千百成群,光芒照耀,二人便遂隨螢火而行,漸漸看得見眼前的路了,行了一個時辰,二人的腳疼得不能行走,見到山岡邊上有一草堆,少帝便與陳留王卧於草堆之上睡著了,莊主見剛才有一片火蛇一閃而過,起來看下情況,剛好看到卧在草堆上少帝二人,於是上前問道:「你們二位是哪家的孩子,怎麼睡在這裡?」
少帝不敢回答,陳留王說道:「這是當今皇帝,遭十常侍之亂,逃難於此,我乃陳留王。」
莊主聽了大驚,忙下跪拜道:「臣先朝司徒崔烈之弟崔毅,因見十常侍賣官嫉賢,故隱於在此。」於是莊主迎接少帝與陳留王進了屋,燒了些伙食伺侯少帝。
閔貢與少帝錯過後,趕上段珪,質問天子下落,段珪說已在半路失散,不知去向,閔貢砍下他的首級掛在馬上,分兵四散尋找。自已則騎著快馬,一路追尋,來到崔毅莊上,毅看到段珪首級,向閔貢問明情況,遂引他與少帝相見。
閔貢讓少帝吃完東西,向少帝建議早點回京,崔毅準備好馬匹給少帝騎,離庄不過三里,遇到前面的司徒王允,太尉楊彪,左軍校尉淳于瓊,右軍校尉趙萌,后軍校尉鮑信,中軍校尉袁紹等人出來尋找少帝,一行人匯合后,數百人馬擁著少帝向王城走去。
車駕行了不到數里,忽然看到前面旌旗蔽日,塵土飛揚,一枝人馬正往這邊趕來,百官大驚失色,少帝嚇得差點掉下馬來,陳留王遂派袁紹前去探查,袁紹驟馬向前問道:「來者何人?」
大隊人馬聽到叫聲忙停了下來,分成兩組站在兩旁,一將從隊伍中策馬而出,上前說道:「某乃西涼刺史董卓也。」
陳留王問道:「你是來保駕的還是前來劫駕的?」
董卓依舊坐在馬上回答道:「某特地趕來保駕的。」
「既然這樣,那天子就在眼前,為何不下馬跪拜?」陳留王出聲說道。
董卓聞言大驚,慌忙下馬拜見,眾百官回到宮中打理時,已不見了傳國玉璽。董卓屯兵在城外,每日帶鐵甲軍馬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可終日。出入宮庭,也是一副肆無忌憚的樣子,百官對他都敢怒而不敢言。
后軍校尉鮑信前來見袁紹,說董卓入朝後行為十分囂張,其人必有異心,要儘早除掉他才是,袁紹說道:「現在朝庭剛剛穩定,不宜再動干戈。」鮑信見不能說服袁紹起事,又來覲見司徒王允,王允對鮑信安慰道:「現在董卓手握重兵,不能輕舉妄動,要好好商議才行。」鮑信見無法說服他們,怕殃及池魚,就引本部軍兵投泰山而去了。
董卓趁朝中不穩,何進剛死之機,招降了何進兩兄弟部下的士兵,盡歸他所屬。而受何進密詔特地趕來的晉陽刺史丁原明顯晚來了一步,沒能趕上護駕立功,丁原可是十分懊悔的,所以他就常和董卓唱反調、與其作對。現在手握重兵的董卓已目一切,想廢帝以顯示他的威信,他問李儒道:「我想廢少帝而立陳留王為帝,你覺得怎麼樣?」
李儒回答道:「如今朝庭沒有人主持大局,如果大人想要廢帝,應該趁現在朝庭混亂之機行事,晚了怕會生變故,明日可以召集百官在園中商議廢立之事,如有不從者,就地殺之,那就沒人有會反對你的意見了。」
第二天,董卓在溫明園大排群宴,請朝中眾臣赴宴,眾大臣皆俱董卓,沒有一個遲到或不來的,酒過三巡,董卓厲聲對眾人道:「當今天子乃萬民之主,沒有威嚴如何服眾,如何治理朝政,今天子懦弱,不如陳留王聰明好學,可以繼承大業,我欲廢少帝而立陳留王,不知眾位有什麼意見?」眾人聽董卓的話意這哪是商量啊,簡直就是**裸地威脅。
堂下一人掀桌而起,大喝道:「你是何人,敢說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話,當今天子乃先帝長子,並沒有犯什麼過錯,你憑什麼要廢帝自立!你想篡位不成?」
董卓看向來人,原來是并州刺史丁原,丁建陽,遂大怒道:「順我者生,逆我者亡!」拔出身上的佩帶的寶劍就要斬丁原,李儒看到丁原背後站著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正怒目而視董卓,他清楚丁建陽之所以這麼有恃無恐,大概就是依仗背後之人武藝高強,急忙攔住董卓說道:「今天群宴各位大臣,咱們不談國事,改天再在朝中商議也不遲,丁原蔑視地看了董卓一眼,憤恨地離去。
董卓見丁原已走,再問堂下眾官道:「我剛才所說之事,有道理么。」
盧植說道:「明公所言差矣,昔日太甲不明,伊尹放放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才二十七日,便造下三千多條罪,所以霍光才祭祀太廟而廢之,如今天子年幼,聰明仁厚,並沒有犯有什麼過錯,公你乃外郡刺史,從來沒有參加過朝政,又沒有無伊、霍光之大才,如何能強行廢立之事?聖人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董卓聽了大怒,拔劍上前欲殺盧植,侍中蔡邕、議郎彭伯勸道:「盧尚書的聲名天下皆知,如今要是殺了他,恐怕引來天下人的非議。」
王允也勸道:「廢帝之事,不要在酒後相議,還是改日有時間再議。」董卓見眾人都不同意,也沒有其他辦法,酒宴散后百官各自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