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董卓之亂

第三章 董卓之亂

第二日,皇城守軍來報,丁原帶兵在城外叫陣,董卓聽了大怒,親自領軍來到城外與丁原對陣。只見昨天那位與丁原一起赴宴的悍將正策馬引軍站在陣前,他頭頂束髮金冠,身披著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隱隱透出一股霸氣,董卓問身邊的李儒才知道,此人姓呂名布,字奉先,是丁原收的義子。

丁原來到陣前指著董卓大罵,「國家不幸,閹官掌權,弄得天下萬民生靈塗炭,你沒有半點之功,竟然敢在庭上妄言廢立天子,**朝庭,你這亂臣賊子,我今日必將為民除害。」

董卓被丁原氣得說不出話,示意手下諸將前去取丁原的首級,呂布見有人出戰,忙策馬迎了過去,剛一交鋒就把沖在最前面的那員將領一戟刺死於馬上,餘下眾將領見呂布厲害忙上前圍攻,皆被呂布一戟一個輕輕鬆鬆地解決掉了。呂布衝進董卓軍中,一陣廝殺,董卓軍大亂,再加上呂布剛在陣前輕鬆斬殺將領的勇猛模樣,嚇得士兵們誰還敢戀戰,轉身便逃,董卓軍大敗,後退了三十里下寨,董卓躲來軍中與眾人商議道:「我觀呂布此人勇猛異常,軍中尚無大將可敵得過他,要是我能得到此人相助,何愁天下不定。」

帳下一人獻計道:「主公請不要擔憂,我與呂布同鄉,深知他雖然勇猛,但卻無大智,從小就父母雙亡,生活過得十分貧苦,只要主公能許以他榮華富貴,某定能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呂布來降。」

董卓聽了大喜,獻計之人乃是虎賁中郎將李肅,遂對李肅道:「你有多大把握?」

李肅說道:「我有七分把握能勸其歸降,如果主公能割愛把自已的寶馬座騎相贈,那就萬無一失了。」

董卓顯明有點不舍,此寶馬名曰赤兔,能日行千里,是當年在西涼無意中所得,甚是不舍,疑惑地問道:「為何送呂布赤兔,他就一定會降?」

李肅恭敬地說道:「呂布乃世之虎將,武將所愛惜者,一是兵刃,二是座騎,三是鎧甲,些三樣乃武將者必備之物,他如今有方天畫戟和獸面吞頭連環鎧皆非尋常之物,今日我看他所騎之馬十分瘦弱,要是他能得此良駒,必然如虎添翼,主公若想收降呂布,肅以為非赤兔馬不足以動其之心,也不足以示主公的誠意,不知主公是否捨得此馬。」

李儒對董卓勸道:「主公想要稱雄天下,怎能在乎區區一匹良馬。」董卓默然,忍痛讓李肅帶著赤兔寶馬以及黃金、珠寶前去說服呂布。

李肅帶著禮物來到呂布營寨,被埋伏在一邊的士兵逮住,李肅說道:「你們快去稟報呂布,就說有故人前來相見。」士兵不知他是從董卓那裡來的,入營前去通報。李肅來到呂布營中,對呂布十分熱情地說道:「賢弟好久不見,最近可好。」

呂布看向來人,原來是以前自已的同鄉李肅,逐上前迎接道:「一切安好,轉眼咱倆有幾年沒見了,不知兄現今高就?」

李肅回答道:「我如今任虎賁中郎將,聽聞賢弟武藝出眾,罕逢敵手,有匡扶社稷之心,某有良馬一匹,能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叫赤兔,今特來獻與賢弟,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呂布令人牽過馬來仔細觀看,果然如李肅所說不同一般:那馬渾身上下,如火炭一般的赤色,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馬首,高八尺,嘶叫聲如山河咆哮一般,長得十分健壯。呂布見了十分喜歡,對李肅謝道:「李兄送我如些神駒,這叫我何以為報?」

李肅假惺惺地說道:「你我義氣相投,才贈此良馬與你,又豈是為了報酬而來。」

呂布得此良駒十分高興,和李肅多喝了幾杯,李肅假裝有點醉了,對呂佈道:「憑賢弟這等好身手,如今一定很受重用吧,不知現官居何職,以後不要望了多提拔為兄我啊。」呂布聽了,有點尷尬地說道:「我哪有兄長般官居高職啊,我現今只不過是個小小將領而已。」

李肅故意不信地說道:「賢弟不要謙虛了,就憑你這一身本領,就算是當個大將軍也不成問題,怎麼會是個小小將官呢。」

呂布聽了更是覺得臉上無光,心想道:我呂布一身武藝,縱橫沙場,末逢敵手,也曾立下過不少功勞,如今也不過就一個偏將軍,李肅無才無德,光憑一張嘴巴就能坐上中郎將的官職,上天待我何其不公也。

李肅繼續勸說道:「既然賢弟在丁建陽處沒有前途,不如另投名主?」呂布為難道:「義父待我不薄,曾在我落難之時相助於我,現在義父正需要我的相助,我怎能就這樣棄義父而去呢?」

李肅見呂布有點心動了,繼續勸道:「賢弟這麼念舊情,依我看丁建陽卻末必真心實意地待你,他之所以收留你,是看中你的一身武藝,只是想利用你而已,如今你呆在他這裡這麼久,也就得到這麼個小小官職,還不如與我一起干,保證日後高官厚碌,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何必在這裡當這麼個小小將領呢。」

呂布嘆道:「要是離開義父,我能去投靠誰呢,李兄認為朝中誰可以算得上是當世英雄。」

李肅故做思考,說道:「以我之見,某觀朝中眾群臣,沒有一人能比得上董卓的,董卓他禮賢下士,對將士則賞罰分明,日後一定能成就大業。」

呂布大笑道:「我看李兄今日醉了,董卓他專橫拔扈,懷篡逆之心,滿期文武人人皆知,

而你竟然說他是英雄,真是可笑。」

李肅逐辯解道:「賢弟你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當今天子懦弱,不足以威懾群雄,滿期文武都心知肚明,而陳留王聰明好學,精明能幹,強天子百倍,董公欲立陳留王為帝,滿朝文武皆反對此事,他們只是為自已的聲名著想,怕擔當不忠不孝之名,怕擔亂國篡逆之罪也。天子懦弱則好欺,天子精明則難伺奉,滿朝文武表面上是一副忠臣嘴臉,實際上全是為了他們自已,有誰真正為國家社稷著想,董公則和其他人不同,他講別人不敢講之言,做別人不敢做之事,敢負不忠不孝之名,敢當篡逆廢主之罪,董公之行何其磊落也。」

呂布聽了李肅的一番話后,說道:「兄之言也不無道理,然而董卓妄自廢立,此行乃是篡立之道。」

李肅笑道:「賢弟,自古以來,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今陳留王與天子俱是先帝之子,扶陳留王廢立大統,又怎談得上算是篡逆呢。再者,聽聞先帝在位時,曾有意讓陳留王繼承大統,是何后何進二人強行立嗣,才會鑄成今日之錯,董卓此舉乃遵從先帝之遺命,還陳留王之帝位,何來篡逆之說。」

呂布聽了李肅一番話之後,沉思了好久,才大笑道:「李兄的一番話讓布茅塞頓開,可惜布之前與董公對陣,開罪了他,如今相投,怕是很難。」李肅見呂布終於被自已說動了,忙取出金銀珠寶以及各種綿衣玉帶放在呂布面前。呂布見李肅一下子拿出這麼多貴重之物,不解地:「李兄這是什麼意思?」

李肅讓呂布叱退左右,說道:「這些貴重之物都是董公令某拿來敬獻給將軍的,董公久慕將軍大名久矣,赤兔馬就是董公的坐騎,特此賜於你的。」

呂布受寵若驚地說道:「董公如此厚愛,讓我如何報答他的大恩。」

李肅說道:「想要報答董公大恩這也不難,眼前就有這麼一個機會,只看你下不下得了手了。」

呂布聽李肅這麼說,當然明白他話中的意思,沉吟了一會對李肅說道:「我去殺了丁原,再引兵來投董公,你看意下如何?」

李肅知道自已成功地說服了呂布,自已在董卓面前也算是立了一功,高興地拍拍呂布的肩膀說道:「賢弟要是能這樣做,可真是為董公立下了一大功,為怕夢長夜多,你還是早點下手為好。」呂布與李肅約好明日來投的時辰后,李肅趁著夜黑急忙趕回董營覆命去了。

二更時分,呂布趁著天黑,提著方天畫戟直闖入丁原的帳中,此時丁原正在燈下看書,見呂布手拿武器進來,問道:「奉先吾兒深夜過來不知有何要事?」

呂布說道:「誰是你的兒子,當初你收留我認我為義子,只不過是利用我而已,這年些我在你的帳下也立過不少功,卻只不過個是小小偏將,要到何時才能加官進爵,如今我要借你之首級好立一大功,不要怪我手下無情。」

丁原剛要向呂布解釋,呂布已上前一戟切下了丁原的首級,然後對營中士兵大聲喊道:「丁原意欲圖謀不軌,對朝庭不忠,已被我所殺,軍中各士兵願追隨我的則留在此處,不願相隨的也不為難,可自行散去。」等天明后,呂布整備軍馬,已去一半人馬,呂布領著剩下的一半人馬去見李肅,李肅著人引呂布來見董卓。

董卓看到呂布拿著丁原的人頭來降,又帶了丁原的一半軍馬,十分高興,設下酒宴大肆慶祝,呂布為了巴結董卓遂建議拜他為義父,董卓把自已的金甲錦袍賜給呂布,表示對他的重視,從此以後董卓的勢力越來越大,他自領前將軍事,大封手下親信眾將,封呂布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

董卓得勝回京,李儒勸其再定廢帝之計。於是董卓在自已府上設宴,邀請朝中各大小官員參加,命呂布領帶甲兵士一百多人站在兩旁,朝中官員皆怕董卓,不敢不到,酒過三巡,董卓手按寶劍說道:「如今天子軟弱無能,無才治理朝庭,我將依照先朝伊尹.霍光他們的辦法,廢少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有誰不服者,立刻斬之!」朝中大臣也不止一次見識到董卓的霸道了,都不敢出言反對,只見中軍校尉袁紹挺身而出,怒叱道:「如今天子登基一年不到,並沒有犯什麼過錯失德之事,你要廢長立幼分明是居心不良,不是想篡位造反又是什麼?」

董卓見袁紹出來反對,憤而大怒道:「天下之事都由我來作主,我如今這樣做,你敢反對,難道怕我不敢殺你不成。」袁紹也拔劍指著董卓罵道:「那就要看你沒有有這種本事了。」李儒上前阻止道:「事情都還沒有決定下來,不可妄開殺戒。」袁紹手拿寶劍,辭別百官出東門,往冀州而去。

董卓見袁紹當著眾朝臣的面反對自已,還憤然離去,於是他把氣都發在了太傅袁隗的身上,「你的侄兒如此無禮,我今天看在你的面子上就不再追究了,廢帝之事,你有何意見?」

袁隗說道:「太尉說得甚是有理。」董卓聽了十分滿意,然後還在後面狠狠地補了一句,「誰敢再反對阻攔廢帝之事,就以軍法處置!」朝中眾官俱皆不敢出言反對,怕一句話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宴散后,董卓問侍中周毖.校尉伍瓊道:「袁紹此次憤然離去,恐怕會徒生變數耳.」周毖說道:「袁紹此次忿忿而去,若逼得太急,會徒然生變,而且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倘若招集豪傑聚眾造反,那山東之地則會易主,不如赦免袁紹的罪過,封他為一地的太守,袁紹得此官職,他就不會再有怨言了。」伍瓊說道:「袁紹這人好謀無斷,不足為慮,還不如賣他一個人情,以安民心。」董卓覺得二人說得有理,即帶著詔書拜袁紹為渤海太守。

中平六年九月,董卓在嘉德殿邀滿朝文武上殿,手握寶劍,對朝下眾朝臣說道:「當今天子軟弱無能,沒有能力君臨天下,今有一道詔文宣讀,於是命李儒讀曰:「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屬,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后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李儒宣讀完后,董卓命左右扶著少帝下殿,令他交還璽綬,在下面跪下聽命,又令太后服候敕,這種情景無不令群臣悲憤不已。

就在這時,堂下一大臣出來大聲怒罵道:「亂臣董卓,你竟敢欺侮當今天子,我必當以自已項上人頭與你同歸於盡。」拿起手上的竹簡,扔向堂上的董卓,董卓沒想到現在還有人敢反對他的,要是不殺一儆百,看來以後還會有其他人站出來與自已作對,命令左右衛士把來人押下去砍了,群臣看向被拖下去之人,是尚書丁管,臨死前還大罵董卓,臨死不懼。

董卓知道自已已震住了堂下眾人,請陳留王上殿登基,堂下眾大臣朝拜已畢。董卓命人扶何太后與弘農王往永安宮居住,封鎖宮門,嚴禁群臣進入。陳留王名協,表字伯和,靈帝中子,即後來的漢獻帝,這一年他才九歲,改元初平,董卓自封為相國,上朝不用下跪,入朝不向獻帝行禮,帶劍上朝,威福莫比。

李儒勸董卓啟用名流,以收人望,適因蔡邕大才,於是推薦給董卓,董卓命人征他入朝為官,蔡邕知董卓乃豺狼虎豹,抗命不去。董卓大怒,讓人轉訴蔡邕,如果他不入朝為官,必會滅他全族。蔡邕無奈之下,只好應命前往朝中為官。董卓看到蔡邕前來,十分高興,一月內連升了他三級官,拜為侍中,對他十分禮待。

少帝與何后被困在永安宮中,衣服飲食,漸漸少缺,對董卓頗有微詞,不料此事被董卓知道后,董卓命李儒帶人賜毒酒與少帝與何后,二人不從,何后被李儒推下樓去,少帝被逼喝下毒酒而亡。自此之後,董卓每夜入宮,姦淫宮女、嬪妃,還每夜睡在龍床之上,常引軍出城,看到漂亮婦女,盡皆掠奪過來放在後宮供其淫樂,凡是碰到反抗的,一律屠殺殆盡,懸挂頭顱於車下,回京后揚言是剿殺盜賊,凱旋而歸,於城門外焚燒人頭,把搶來的婦女財物盡皆分拔給手下眾軍士。

越騎校尉伍孚見董卓如此殘暴不仁,憤恨不平,在上朝時藏匕首於袖子中,欲伺機殺掉董卓,不料董卓力氣很大,兩手牢牢摳住伍孚雙手,使之刺殺並末成功,呂布連忙趕來把伍孚押下,董卓大怒,命人把伍孚全家抄斬直至滅族為止。

袁紹在渤海任太守知道董卓在朝中弄權,差人帶密信來見王允,書中寫道:「董卓亂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霸今集兵練卒,欲掃清王室,末敢輕動。公若有心,當乘間圖之。如有驅使,即當奉命。」王允看完書信后,苦思除掉董卓的良策。

(本人是第一次寫小說,大家如果有什麼意見或建議可以給我書評留言或加本人建的QQ群:8265335)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楊威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楊威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董卓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