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 教育方略
就在各人各懷心思的往京里趕,就在戚繼光等人著手進行京軍整頓時,我在這世上過了一個不算熱鬧的熱鬧中秋節后,時間一轉眼就到了九月初四。
就在昨日----九月初三!歷史還在按著原來的軌跡,準時的讓我當了便宜老爸。大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朱常洛哇哇叫著來到了世上,全國為大明朝終於後繼有人而被勒令萬民同慶,京城裡慶祝活動連擺三日。只是我的到來,歷史還會不會讓這個大明朝的繼承人當皇帝呢?對於我來說,這正是我所煩的。一邊做著便宜老爸,並對未來進行籌劃,一邊卻還要演著「喜得貴子」的喜悅去應付皇宮裡的人。這些日子下來,已然忘了自已是林子傑。而更加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皇帝!
自從把名單給了王國光后的這一個多月里,我也並非只等著這些人的到來而什麼事也沒做。每次到了上朝的日子,就叫來內閣輔臣和六部九卿堂官,在文華殿里對各地奏本進行批閱與討論,當然,馮保也在場。雖然這些都讓他們多少想起了嘉靖帝的「御前會議」和二十年不上朝的千古奇聞,但好在我沒去練道成仙,而且政議也放在文華殿這個本來就是議事的地方進行,倒也沒讓他們將這種聯想直接劃上等號。古代人不知道什麼叫基因,卻是知道上樑不正下樑歪的道理。京中官員私底下的風言風語還是起來了!
而這些風言風語我是知道的,馮保那裡每天都有東廠呈報的京中各級官員每日的情事,只要不關他勢力中人的事,還是會呈上來給我看的。但這些情報我卻是把它跟那些反對朝制變化及京軍整頓的奏疏一起,放到一邊不去理會。這些到文華殿里開會的人,見我沒提,自然也不會去提。現在的朝局裡有一股風刮的最猛,那就是靜觀。很多人都瞪大眼睛,豎起耳朵,了解一切能了解到的內情,紛紛去猜測聖意。京軍的整頓在很多有心人的眼裡,不是為了重振武備,而是某種政治風雲變幻的前奏。但這京軍與這些京里的官員們又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干係,一時間還真沒有人能拿準,這風到底會往哪邊吹!
當中張四維就是一個!比起歷史上唯皇意是從,並按皇意反張居正到底的作法,現在的他變得有些沉默。正所謂皇威莫測,做為內閣首輔,少了當初剛當大任時的意氣滿滿。戚繼光的升遷宴席他不敢去,怕有一天皇上反悔,那他張四維就極有可能因為去了而成「同黨」。對於京軍整頓,他除了約束門子門孫們將與京軍的干係洗清楚外,還授意他們不要站出來反對。整個新張系的人一時間在這京城銷聲匿跡了般!與他有著聯盟關係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張鯨,也沉默了。這一個月來沒有為我提供任何有關馮保的「不法證據」,也沒有聽到他發表任何有關政事的見論。兩人似乎是達成了某種共識,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落井下石」的機會!
大名、真定二府的官員已經被押解京城,只是認了自己所犯的過錯,卻是誰也沒供出來,刑部已擬好罪文等著我下最後的定奪。我並不急,讓戶部落實好兩地賑災事宜。而那兩個官員的命運已經決定了,暫時先留著,或許還能為我做點「貢獻」!
各種奏章我也不是全都一一拿出主意,比如賑災等當急之事就給辦了。而一些在我看來可能會牽涉朝局的事,在我沒想好之前還是先行壓下。如此一來,需要我拿出辦法的事也就不多了。大明朝雖說災禍連年,可分攤到每一年,倒也沒多少件大到需要皇上去處理的事情。
除此之外,其餘的時間就全放在京軍的整頓及各類教材的編寫上。對於一個國家的科技及意識的發展來說,我一個後世人的能力還不足於推動,而教育才是唯一有效的辦法。當真要普及教育,卻又是一條很長的路要走。首先是大辦教育所需的資金,教育是一種長期的投入,對現在的大明朝來說,要想全面普及財政絕對無以負擔,只能是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慢慢來。其次是師資力量。雖說翰林院各國子監里不乏有學問的人,但他們的學問多是放在孔孟之道上。如果再讓他們這般之乎者也的儒學下去,歷史證明幾百年後還依然只懂得孔子,卻不知道牛頓!第三為生源。這是一個一時也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在現代也有很多上不起學的人,何況是明朝呢?再者,這時候的百姓向學的意識還不是很濃。最後就是需要有好的教材!
而教材就首推要先普及數學。在電腦的幫助下,選用現代小學及初中數學課本的部份內容,編寫上中下三本的《數學本論》,一個月下來居然被我完成了一半。上本為阿拉伯數字的應用,以及加減乘除的演算法,乘法表的應用,多則演算法等。中本為小數點及分數的應用,平方及立方數的應用,簡單的方程式,三角形、四方形等常規圖形的計算方法等,下本為珠算及其口袂,常規立方體計算方法以及表格記數方法應用等。
雖然我將這三本書下的定位為面對成年人,最差也得是秀才級別的。但內容的描述上也讓我好生為難了一番。
上本只要將阿拉伯數字的應用方法說明清楚,再將乘法口袂背一下,稍加應用應該不難理解。中本的小數點及分數也一樣,方程式的「X」就用兩橫一豎代替,意思是「未」字未入人,自然就是未知之數!但圖形的計算方式卻難住我了。如果之前的歷史里找不到出處,我這個教材的編寫者自然就會受到懷疑,別人就會想這些我都是從哪知道的呢?圓形的計算倒還可以用祖沖之,命名為祖氏率,依然用「派」的符號在公式中應用。但是三角形計算公式里的那些「SIN、COS」等又是從何而來好呢?
於是我決定再編一本《漢字拼音解》,首先就是要讓大家認識這些英文字母,莫將這些看成是蚯蚓般。而漢字拼音法的推廣,也是掃盲的必要之舉。老百姓只有多認識字,才能理解政府的政令明文,形成上下一心。朱元璋曾經將《大明律》印了很多發到民間,希望老百姓都知法而不犯法,可他沒想到的是,大明朝又有多少人能看懂大明律呢?
只要認識了漢字拼音法,再利用漢字拼音的首字母加以解釋。如長的公式應用符號為「C」,寬為「K」,面積為「M」,計算公式就是「M=C*K」!如后首字母遇有重複則向後多取一位,或是加上第二字的首字母加以區別。至於這樣做算不算多此一舉?或者沒能與國際接軌?則不是我擔心的。不管用什麼符號,要推行就必然要解釋,而且這種符號的認定,對於現代人來說已經成了定論,再改自然沒必要。但對於明朝的人們來說,不管是用什麼符號都是新的,為此覺得彆扭的就只有我一人而已,多此一舉也就無從談起了!
與國際接軌嘛?那就讓別人來跟我們接軌吧!
下本的珠算及其口袂。我只要將這時造的上一下四六排的算盤改成現代的上二下五十三排,再加上已被後世人幾經考驗的口袂一起推廣,問題並不大。算盤早在漢朝時就已出現,但歷史卻讓它沉睡到明時還未能廣加普及。好在現在已經有些應用,推廣起來也算是有了基礎。同時這時候也不缺這方面的人才,像柯尚遷的《數學通軌》,楊溥的《算林拔萃》,徐心魯的《盤珠演算法》,以及之後程大為的《演算法統宗》,但中國珠算的歷史卻是在明未清初時才得以奠定的。這不能不謂之歷史的可笑之處!除了柯尚遷已死外,朱元濬、邢雲路、王應選等人也是此次被召進京來的人之一,通過我的「指教」,他們或許能成為一代數學大家!
數學知識的普及對商業發展、工程建設、科學研究等等都有莫大的益處。
之所以現在就要急於開始彙編數學課本,是因為明年三月就是科舉之期。我準備在這一次的科舉前,先將一應考生集中學習。將傳統的詩經古文匯成一門學科,名為《漢學》。擇《論語》、《尚書》、《左傳》等八股精闢文章,再附於部份百家學說,編成《漢學》三部。《漢學》的編修以我那點古文的道行自然是無法湊合的,只能交給翰林院那些院士主修。但為了避免出現程朱理學過於泛濫,就是我此次將李贄召進京來的原因。李贄此人很有才學,在別人看來乃離經判道之徒,常有駁斥正統學說的言語。讓此人進入翰林院和之後的教育領域,或能在學術界引起一番激論。這也正是我所需要的,唯有辯論方能得真理,也比我去強加而更能讓人心服。最後,再讓海瑞與戚繼光這樣的歷史人物,各寫一篇專題文章編入《漢學》之中,或能教諭學子們做人為官的正義道理!
除了《漢學》之外,再加上《數學本論》,兩門學科同時加入此次科舉之中。如果時間允許,再編一本《萬物學》,將一些這時代的人能理解的物理及化學知識,還有包括農業知識等一併加入,做為補充讀本一併學習。能夠參加京試的學生多為舉人,明時舉人是可以為官的,倒不一定都是三甲進士。讓一批懂得數學知識的人去一方當官,在我看來還是很有好處的。至於這些人會不會也去貪默,則不是靠書本上的這點知識所能左右的了。
在我想定的此次科選之中,還會利用電腦編出一份心理問卷,以考察學子們的思想品質!如果不適合當官的人,也可以將其培養成新一代的老師。
同時,京軍的變革讓軍校的建設不得不提前。大批將官被清除出京軍,勢必造成將官短缺,而且留下的也不一定就符合做軍官。唯有從其他衛所抽調,或從兵士中升一部份人加以補充。但讓這些人就這樣直接上任,與換湯不換藥無異。只能是將這些人進行一次系統的軍事學習后,方能成為符合我心中標準的軍人!
京軍的整頓訓練又缺不得將官,因此這些人是無法當一個「全職學生」的。軍校的生源除了這些「走讀生」外,還要從年輕人之中選擇一批專職的學員,學制三到四年。等京軍整頓完成後,再將各地衛所的軍官輪流調入軍校學習。把不能為將者淘汰掉,而合格的將官學習完后,也不能再回原來的衛所而調往他處,避免一家之兵的出現!
軍校除了學習《漢學》及《數學本論》外,當然少不得軍事。像《孫子兵法》自然是必修課,再讓戚繼光編出幾本來,我再在裡邊加入後世檢驗過的練軍方法做為補充。軍事教材方面倒不是很困難,難就難在軍人榮譽感及愛國主義的培養上。而這些又不是單從軍事方面就能得以解決的,它需要整個社會認知的改變!
由此大明朝將有兩所大學誕生。在城北德勝門外,劃出兩塊原京軍駐地改建成大明太學院和大明軍學院!翰林院將被划入太學院中成一專門國學研究機構,等《漢學》編寫完成後,這一機構將要著手彙編《大明漢字典》。同時,這些人還要在兩所大學任教。其中像王家屏、沈鯉、黃洪憲三人都是我這個皇帝的老師,除了要去大學講課外,還會在實權崗位任職。另外從其它部司及民間調來一批人充實其中,像李贄、耿定向、趙用賢、羅汝芳等人。除李贄是屬於雜家外,其餘的人又可分為多個學派,像羅汝芳乃泰州學派傳人,而趙用賢則是東林學院(東林黨是在高攀龍等人重建東林學院的基礎上所自然形成的)后遺!雖同為朱程理學,但見解卻是各有不同。利用這些人的加入,可以對翰林院的正統學說形成一定的衝擊。另外再讓戚繼光、海瑞這些人客串式的來上上課,完成《漢學》的教學是絕對勝任的。
《數學本論》只能是我自己親自前往教學。為了充分利用古人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向後世的蔣某人學習,兩所大學的校長將暫時由我自己擔任,使學員們都成為真正的「天子門生」!
其它學科再在以後慢慢的加入進去,並完成一應教材的完善,通過數年的努力完成小學、中學、太學的教材編寫。但如此的工作量並不是我一個人所能完成的,只能靠先期培養起來的人幫忙做。
此番科舉變化,反對之聲是肯定會有的,天下文人估計都會跳出來功擊與我,其猛烈程度完全超過我的想像。為此我並未與任何人講起。只是讓吏部出文將孫承宗、徐光啟、高攀龍等此時已有秀才身份並在後世留有名聲的人,在明年三月時一併召來。同時讓各地官府選送一批有才學,或喜奇巧之技者同時進京。並定文,官府要將選送之人的才學立文說明,到京后發現失實官府當受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