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第37章 財富分裂,折斷了夢想的翅膀(5)

37.第37章 財富分裂,折斷了夢想的翅膀(5)

當2005年切尼搞到環保局通行證時,天然氣價格為每千立方英尺14美元;到2011年2月,價格已暴跌至3.88美元;2013年年初,天然氣進一步跌到3.5美元。而頁岩氣的平均成本約8美元~9美元,這意味著絕大部分的頁岩氣井都處於嚴重虧損狀態。

頁岩氣行業財務上的負循環,導致了資金的困境。到2013年,頁岩氣生產商為了維持現有產量,每年不得不繼續開採7000口新井,耗資420億美元,而2012年頁岩氣的產出價值僅為325億美元。如果價格不漲,全行業每年虧損近100億美元[9]。

賠本賺吆喝誰都吃不消,為什麼頁岩氣生產商不減產抬價呢?

這與頁岩氣的產權有關。美國的頁岩氣井大都是在私有土地上開採,土地所有人與頁岩商的合同期為3年~5年,如果這段時間內不開工,那開採權將被收回,定金和其他投入就全打了水漂。而生產商們也是從華爾街借的錢,早一天開採就早一天見到現金流,只有這樣才能緩解還債的壓力,同時還能提升股價。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頁岩氣產量越大,價格跌得越凶,企業賠得越慘。

眾多公司已經很難支撐現金流的壓力了,它們只能靠變賣含頁岩氣的土地來彌補現金流的不足,同時,越來越多的公司被迫大規模減記資產,以反映實際的財務狀況。在這場豪賭中,資本欠佳的公司將是率先被淘汰出局的殉葬品,即便是資本雄厚的大玩家,也感到力不從心了。

2013年10月6日,世界重量級的石油大佬殼牌公司,不得不宣布在頁岩革命的豪賭中認賭服輸。殼牌CEO在下台前的感言中,痛悔看錯了美國的「頁岩革命」,在北美投入了高達240億美元用於頁岩資源收購和開採,8月被迫進行了21億美元的巨額資產減記。殼牌在北美的頁岩大冒險中扭虧無望,CEO坦言「所以你得承認高達30億美元的資產貶值,而這些資產卻沒有收入」。[10]

如果以殼牌在世界石油行業的地位和資本,尚且不能在頁岩革命中盈利,奧巴馬所指望的170萬~300萬個頁岩行業的高薪就業機會,恐怕又是一場春夢。

其實,所有的技術革命和社會革命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真正的革命在發生初期,沒有人意識到它們是革命,而一開始就號稱是革命的事情,最後往往是泡沫。20世紀90年代以來,「革命」一詞早已被華爾街用濫了,什麼「電動汽車革命」「風能革命」「太陽能—光伏革命」「乙醇燃料革命」,到今天的「頁岩革命」,無非是金融市場圈錢的題材,這並不是說這些技術方向是錯誤的,而是被資本市場的極度貪婪所嚴重誇大了。

誇大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讓少數人偷走多數人的財富。華爾街主要圖財,而石油和軍工複合體,不僅圖財還要害命。當利益集團肆意綁架政策和法律,集團貪婪就異化成了制度性貪婪。

財富分裂折斷了美國夢的翅膀

最能說明制度性貪婪的指標莫過於國民收入的分配,即少數富人與多數窮人分別佔有一國收入的比例。

如果把美國1%最高收入的人群稱為超級富人的話,那麼也只有他們才能算是美國真正的統治集團。在他們之中,年收入(包括資本收益)最少也要在44.3萬美元以上,而0.1%的頂級富豪的年收入至少為560萬美元。超級富人集團的總人數約152萬人,如果以一家4口計算,那麼超級富人的總人口約610萬人,在美國3.1億人口中僅佔2%。

美國的統治集團不僅佔據著社會各領域的領導地位,而且享有巨大的話語權和決策權,國家的財富分配大權就掌握在這一集團手中。如果說金融危機之後,誰是美國社會中最大的獲益者,那麼正是他們分享了貨幣寬鬆、資產升值、財政刺激、轉移支付、美元鑄幣稅等紅利的絕大部分,在整個國民收入的增加值中,他們獨佔了高達95%的份額!

注意,1%的統治集團席捲了全社會收入增量的95%,如果不是政策和法律的刻意設計,那就只能是上帝特殊眷顧這批人了。換句話說,沒有任何合理的經濟邏輯能解釋這種極端的不平等現象。

正如一位英國學者所說:人們早該想到,有權有勢者和富人們是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來做事的,這就叫資本主義。

除了吃肉的,還有喝湯的。

在1%以下和10%以上,就是美國的高收入階層了,他們算是富人或精英集團,但並不屬於統治集團,他們對社會的財富分配,有一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但並沒有決策權。雖然以金錢作為劃分美國社會各階層的依據稍顯武斷,但些許誤差並不影響結論。跟著統治集團喝湯的富人集團的年收入大致在12.7萬~44.3萬美元之間,他們有1360萬之眾,準確地說,富人集團的生活品質才算得上是人們嚮往的「美國夢」。

除了1%的統治集團和9%的富人階層,剩下的90%都算美國的中下階級。他們的人數高達1.37億,他們之中很多都是雙職工,算上家庭成員,總人口至少2.5億。中下階級的平均年收入僅3.1萬美元,雙職工的家庭總收入約6.2萬美元,中位家庭收入約5萬美元。中位收入是中下階級家庭收入的中間值,而非平均值,因而更具代表性。

一個4口之家收入為5萬美元的典型中下階級家庭,在繳稅和扣除社保、醫保等強制性費用后,每月實際收入不到3000美元,房貸或租金去掉1200美元,兩部汽車油費加保養至少500美元,4口之家的吃喝再去掉1000美元,上網、手機、有線電視、水電氣、房屋維護等生活必須開支至少也要300美元,這些都屬於強制性生活成本,基本沒有節省的空間。5萬美元的收入,僅僅能夠保證4口之家最基本的生活開支,而幾乎沒有任何剩餘。

很多家庭還有車貸、學生貸款、信用卡的還債壓力,看電影、下館子、買衣服、添置電器、旅遊度假、過年過節的開銷要是算上的話,家庭非但不可能有儲蓄,而且很大可能是需要負債。這就是絕大多數美國家庭的銀行儲蓄很少,極度依賴工資支票的原因。

佔總人口90%的美國中下階級的實際收入,在1970年之後的40多年裡,非但沒有增長,反而下降了1%。這是美國立國200多年以來,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情況。

1%的人吃肉,9%的人喝湯,90%的人被吃,這就是金融危機以來,甚至是1971年美國廢除金本位之後的長期趨勢。2013年,美國400個最富有的人所擁有的財富,超過了1.5億中下階級的財富總和,後者是美國人口的一半!

什麼叫「美國夢」?就業機會是夢的基礎,收入增加是夢的翅膀,而對於90%的美國人來說,「美國夢」的基礎嚴重動搖,翅膀早已折斷,財富分裂使「美國夢」在過去的40年中逐步演變成一場噩夢。

2011年9月,美國爆發了20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以來,半個世紀里最嚴重的階級對立衝突,這就是持續時間之長,波及城市之多,參與人數之眾都令人震驚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美國民眾明確提出了99%的窮人要挑戰1%富人的政治口號,這在美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美國人的抗議行動,在全世界所有發達國家中引起了強烈共鳴,從倫敦到巴黎,從法蘭克福到羅馬,從中國香港到悉尼,全球幾乎沒有一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城市沒有被波及。貧富分化和階級對立的情緒之強烈,在冷戰之後的世界里堪稱是絕無僅有,這已經不再是美國的問題,而是遍及世界各國的普遍問題。

貪婪與盜夢

從歷史上看,美國的財富分裂曾在1927年達到了第一個頂峰,10%的富人集團席捲了國民收入的50%,緊接著發生的就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大蕭條。1929年危機爆發的原理與2008年並沒有本質的不同。貨幣的過度寬鬆,刺激了資產價格猛漲,社會財富隨之出現了大洗牌,富人們獲益最大,窮人們則被緣邊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陷入長達4年的戰火硝煙之中,而美國則變成了歐洲最大的軍火供應商。戰爭的殘酷與激烈遠超歐洲人的預想,金錢的消耗達到了令各國財政破產的程度。英、法、俄等16個協約國被迫向美國大舉借債以維持戰爭,結果,美國賒賬搞生產,工業產能一飛衝天。戰後,德國的天價賠款壓垮了經濟,俄國革命賴掉了欠債,法國拿不到德國賠款就拒絕償還美國和英國,而英國收不回法、俄的欠款就還不了美國。1918年,軍事上勝利的協約國,卻變成了財政上失敗的「次級貸款人」。

放貸的欠錢的糾纏不清,債務困境、賠款爭議久拖不決,歐洲經濟難以復甦,美國出口無法擴大,局面僵持到1922年,英國人想出了一個「貨幣寬鬆」的法子來,以英鎊和美元的紙幣為各國央行的貨幣儲備,以外匯替代黃金進行貨幣創造,這就是金匯兌本位制的由來。美元、英鎊與黃金等同,信用創造的基礎大為擴張,貨幣泛濫,特別是美元泛濫,催生出一個「喧囂的20年代」。

佔總人口90%的美國中下階級,在資產膨脹的20世紀20年代卻沒有分享到繁榮的紅利,他們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從1917年的60%,下降到1927年的50%,而10%的富人佔有了國民收入的比例從1917年的40%,上升到1927年的50%[11]。美國巨大的工業生產能力遭遇到「內需不振」的嚴重困擾,而不得不依賴面向歐洲市場的「出口導向」。

美國不僅向歐洲推銷過剩的工業品,而且大量提供廉價的美元信貸,鼓勵歐洲人購買美國貨,以便繼續擴張美國國內的生產能力。另一方面,美國卻用高關稅保護國內工業資本家的利益,阻擋歐洲產品的競爭,結果導致歐洲的美元負債越來越高,而卻無法獲得足夠的美元來償還債務的本息。同時,廉價美元在歐洲不是促進了經濟復興,而是壓制了工業生產,刺激了資產泡沫。20世紀20年代德國獲得的美元貸款,被大量用於地產項目,如到處興建游泳池、電影院、體育館,甚至是歌劇院,原因很簡單,資產升值更快,賺錢更容易。

最終,廉價美元四處泛濫,美國與歐洲的資產泡沫齊飛,美元負債已高到無法償還。1928年美聯儲大幅加息1.5個百分點,利率劇烈反轉,債務違約一觸即發,股市繁榮苟延殘喘,1929年金融危機的爆發絕非偶然。

20世紀30年代初,美元債務違約了,英國的金本位崩潰了,歐洲市場塌方了。美國嚴重過剩的工業生產能力,既沒有外需拉動,又缺乏內需支撐,只能發生大規模的內爆。成千上萬的資本家破產了,數千家銀行倒閉了,1300萬人失業了。

一個讓90%的人口喪失消費力的經濟體,最終也將自我崩潰。貪婪導致財富分裂,財富分裂最終也將葬送貪婪!

美國在應對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時,也是從貨幣寬鬆入手。從1929年11月到1930年6月,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進行了第一輪QE,將利率從6%陡降到2.5%,向銀行體系注入了5億美元來挽救倒閉風潮,股票市場在1930年上半年強勁反彈了50%。

1932年2月,美聯儲遊說國會,允許美國國債作為貨幣儲備,第一次將國債與美元進行了徹底捆綁。在歷史上,美國國會對美聯儲的貨幣大權深懷戒懼,擔心有朝一日美聯儲可能將國債貨幣化,對財政赤字提供融資,用貨幣權力進行尋租,腐蝕和綁架政府,顛覆美元的價值。因此美國法律對美元發行有嚴格的規定,100美元紙幣背後,必須有40美元的黃金抵押,剩下的60美元的抵押資產主要是短期商業票據。在法律上,國債被禁止作為美元的抵押資產,因此在1932年之前,國債在美元發行中的地位甚至比不上商業票據。

美聯儲利用危機倒逼國會放權,國債貨幣化的大門洞開,美聯儲終於能夠合法地進行大規模吃進國債的公開市場操作,將美元與國債進行死鎖。從此,美聯儲以及它代表的金融資本勢力,利用貨幣權力進行政治權力的尋租,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1932年,美聯儲啟動了QE2,狂買10億美元的國債,向銀行體系大舉注入流動性,相對於1932年587億美元的GDP總量而言,規模相當於當今2700億美元的QE規模,在20世紀30年代堪稱是史無前例的大手筆,美國股市應聲暴漲了101%。

1933年羅斯福總統上台,隨即開始了QE3,將美元的法定黃金含量,從20.67美元對應1盎司黃金,大幅貶值到35美元,相當於一夜之間將基礎貨幣擴大了近70%,與伯南克的QE3將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實現「倍增」的規模相近。

貨幣寬鬆沒能挽救美國經濟,凱恩斯的赤字政策同樣不能挽救經濟。1937年,美國再度陷入嚴重衰退。1933年羅斯福上台時,美國失業人口1300萬,到1941年美國參加「二戰」時,失業人口仍高達1000萬。30年代歷經8年而無法解決就業的困境,與當今危機5年後就業難以復甦何其相似。

真正使美國經濟徹底擺脫困境的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由於戰爭的力量,使上千萬美國勞動力轉向戰爭機器,從根本上解決了失業問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貨幣戰爭5:山雨欲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貨幣戰爭5:山雨欲來
上一章下一章

37.第37章 財富分裂,折斷了夢想的翅膀(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