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較量【五】
中國政府定下了「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的大方針,為加強上海戰備。中**隊扮作保安隊進入上海市區。日軍則以保衛租界為名,佔領租界外的地區。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
日軍在1937年8月派出上海派遣軍(三個月後增加到50萬人),開始向上海進攻;中華民國則共派出中央軍精銳和大批內地省份部隊(但由於蔣介石與這些部隊的司令關係惡劣,所以裝備極差。而參加者包括川軍、滇軍、桂軍、粵軍、湘軍等)合計70萬人,與日軍血戰三個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華」之戰略,此即為淞滬會戰。指揮凇滬會戰的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先是馮玉祥,后蔣介石親自兼任。戰役結束時,蔣介石為實現抵禦日軍三個月之虛名(日軍宣稱三個月滅亡中國),推遲撤退一周。日軍隨後發動包抄,11月20日,中**隊全線崩潰,傷亡25萬人,上海自此淪陷,江陰保衛戰開始;由於下達撤退命令過於倉促,後方國防工事交接發生失誤,加上中國抗戰初期經過精心訓練之德械師被果粉指責為訓練素質極低,引致撤退演變為潰敗,導致吳福、錫澄兩條「東方馬其諾」國防線也未能發揮作用。同一天,中華民國政府立即宣布將首都和所有政府機構由南京遷往陪都重慶,而軍事作戰中心則是先遷往武漢直到武漢會戰後再遷往陪都重慶。上海的持久抵抗,掩護了黨政機關、學校和大批工商企業轉移內地,為抗戰保留了元氣。
在上海遭到約4萬傷亡的日本軍隊,在同年12月13日侵佔南京。為了摧殘中國民眾抗日士氣日軍持續了數月的殺戮,南京遇難人數達30多萬之多(估計35萬).
同年9月,日本為奪取山西豐富的煤炭資源,派出10餘萬陸軍展開進攻。國民政府因應組織展開了太原會戰。根據9月的國共合作協議,**派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15師協助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進行防禦。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殲敵1000人,在中**隊接連大敗的情況下大大鼓舞了軍心士氣。
1937年底,南京陷落之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節節抵抗。但是因為山東省主席韓復榘臨陣脫逃、並與劉湘密謀阻止蔣介石入川,1938年1月14日,蔣介石將其槍斃。
1938年2月,日軍華北方面軍企圖南下和華中派遣軍會合。中國國民革命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地區與日軍激戰,史稱徐州會戰。3月,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令川軍王銘章所部防守滕縣,滕縣失守,王銘章師長自殺殉國。李宗仁隊以西北軍孫連仲第二十六路軍在徐州以北的台兒庄與日軍反覆爭奪,以西北軍張自忠部五十九軍和龐炳勛軍團掩護台兒庄的右翼臨沂戰場。戰爭結尾,中央軍湯恩伯軍團在李宗仁嚴令下開展進攻,但日軍殘部依然穿越湯恩伯大軍逃脫。台兒庄戰役的勝利,以斃傷日軍兩萬多人的戰果,成為中國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日軍精銳第10師團遭到毀滅性打擊,精銳第5師團遭到重創。大大鼓舞了抗戰軍民。隨後,南北兩線日軍源源不斷增兵,企圖合圍徐州,國民政府也同時大舉增兵徐州,進入包圍圈。同時,為爭取聲望,蔣介石集中精銳,由薛岳挂名、蔣介石親自指揮,發動蘭封會戰,由於包圍日軍后中央軍多次放棄陣地,致使友軍陷入日軍包圍,數次重複后,會戰最終失敗。在李宗仁強烈要求下,蔣介石同意徐州撤併。李宗仁指揮徐州中**隊以極少之損失跳出包圍圈。5月19日日軍佔領徐州。徐州會戰殲敵甚眾、我軍損失較小,成功實現了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目的。但是隨後李宗仁逐步喪失軍事指揮權。
6月6日佔領河南省會開封。6月9日,蔣介石命令在花園口炸開黃河南岸大壩,史稱黃河花園口決堤。此舉造成了黃河下游的大規模水災,造成數百萬民眾直接死亡或間接因飢荒而死。戰後,為獲取民心,蔣介石修復黃河大堤,史稱「黃河歸故」,即恢復故道。同時將黃河大堤建設成隔絕解放區之天塹。參與會戰的國民革命軍分路撤退,粉碎了日軍的合圍企圖,至此,徐州會戰結束。會戰後,有一部分**留在魯南蘇北敵後戰場,后蔣中正下令組建蘇魯戰區,以東北軍于學忠為戰區司令。這部分**堅持到1943年,被日偽軍壓迫,與**軍隊摩擦也告失利,被迫退出魯南蘇北。華北日軍除以主力進攻山東津浦線方向外,還以一部向河北平漢線追擊,宋哲元率部節節抵抗,最後退至黃河以北的豫北地區。
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漢會戰是中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會戰,參戰日軍達30多萬人,中**隊達110萬人,戰爭中日本損失8萬人,因病減員8萬人,由此喪失了戰略進攻的能力。國民革命軍大部脫離戰場,安全撤退,一部留在大別山區敵後堅持游擊,主要是桂系軍隊。武漢會戰中,中**隊最大的勝利是兵團司令薛岳指揮的萬家嶺大捷,這也是八年抗戰中中**隊所取得的最大勝利,日軍第106師團遭到毀滅性打擊,陣亡4000人。10月21日,在大亞灣登陸的日軍佔領廣州,第七戰區司令余漢謀部退至粵北地區。10月25日,湖北重鎮武漢三鎮相繼陷落。中國國民政府的作戰中心遷往重慶繼續抵抗。
日軍在佔領武漢和南方的廣州后,戰線拉長,無力作進一步大規模的戰略進攻,轉入休整。在會戰期間,以盧作孚為首的民族企業家運送了大批軍隊及作戰物資到前線,並將武漢地區的大批工業裝備和人員轉移到四川,在敵機狂轟濫炸下的川江航線為抗戰勝利立下了殊勛。此外,蘇聯航空志願隊參加了保衛武漢的空戰。武漢會戰迫使日軍大本營不得不重新調整對華戰略,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的戰略,以求儘快結束所謂的「中國事變」。在歷時4個多月的武漢會戰中,中**隊傷亡40萬人,中**民以巨大的犧牲迎來了戰爭的戰略相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