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亂套了的時空
五個剽竊專家如今也挺忙的,除了每天要到軍校講兩節課之外,還得為我研製火箭炮。我決定先一步把蘇聯的「喀秋莎」剽竊出來,當然版權還是蘇聯的,畢竟他們已經試製成功,開始小規模生產了。其實就算他們不要版權我也會強加到他們身上的,因為這些火箭炮不僅樣式和蘇軍即將裝備的「喀秋莎」一樣,炮身上還特意刷上了「喀秋莎」所特有的「K」字。其目的就是要把贓栽到老大哥身上,誰讓他們和小日本定了那什麼狗屁條約的?只是根據地產的「喀秋莎」的射程要比正牌「喀秋莎」遠上那麼一點點(七、八公里)、威力要強上那麼一點點(也就翻一倍),反正這個時空已經被小日本攪得完全變了樣,中國出現一支裝備蘇美武器的軍隊也不過分吧?
1938年10月2日,波蘭對捷克特斯申地區採取了軍事行動,瓜分了那裡的23萬居住者。德國以此為借口,入侵波蘭,10月4日,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緊隨其後,義大利宣布了「不參戰」的態度。英國做出了最壞的打算,立即向法國派出由15萬人組成的特遣部隊,10月6日,美國宣布保持中立。
德國空軍轟炸了華沙,波蘭軍隊只有幾支英勇的古老的騎兵隊向侵略者發動反擊,同在布茲拉河向兩個坦克團發動的反擊一樣,最終大量的馬匹和騎兵遭屠殺。戰爭初期,德國空軍就已將波蘭空軍摧毀在地面。停泊在波羅的海的幾艘戰艦遭到同樣的命運。德國裝甲師突破了南部和北部,10月9日已經到達了華沙。10月12日,政府組成人員和里茨•希米格維元帥以及一些倖存者躲到羅馬尼亞。19日,華沙失陷。10月27日,西科爾斯基在巴黎成立了波蘭流放政府。
法國和英國遠遠地看著他們的同盟者遭屠殺,還來不及組織進攻。4個星期內,波蘭共有7萬人死亡、13.3萬人受傷、7萬人被俘。德國0.6萬人死亡、1萬人受傷。這標誌著「閃電戰」的誕生:它的代表是改裝后的容克「斯圖卡」,這架飛機在俯衝和轟炸中,座艙底下安裝的鋼管發出令人恐怖的嗖嗖聲,將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暴發。
1939年3月9日,德國進攻挪威,3月27日,挪威投降,國王哈康七世逃往倫敦。親納粹代表維德昆•吉斯林成立了政府,宣布挪威為德國盟國。
1939年3月11日,對挪威進攻后僅2天,第三次閃電戰開始了:進攻丹麥——「魏澤行動」。這次行動更加迅速,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中午時分,德國人便進入了哥本哈根。廣播電台播報了國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宣布丹麥保持中立立場,並將丹麥「置於德國保護下」的消息。
1939年4月10日,德國對荷蘭發動進攻。大量的傘兵潮水般從側翼包圍了遍布荷蘭的運河及水路。不幸的是,一個世紀以來一直處於和平狀態的荷蘭全**隊,將這些水路看成防禦工事。4月13日,王后威廉明娜逃往英格蘭,4月14日,鹿特丹被德國空軍夷為平地(1000多人死亡,2.5萬座房屋被摧毀),4月15日,荷蘭投降。
德國在同一天還發動了對比利時的進攻。85名德國工兵乘滑翔機從空中掃射,佔領了埃本—埃爾馬,1000名守衛者隨時準備抵禦坦克的進攻。此外,德國襲擊者還裝扮成比利時士兵,佔領了主要橋樑。5月28日,國王利奧波德命令比利時軍隊向德軍投降。
4月12日,對比利時發動進攻兩天後,古德里安將軍開始派出裝甲工兵,為其坦克開路,試圖越過「不可逾越的」阿登。德國裝甲師以閃電般的速度到達英吉利海峽,以鐵鉗之勢控制住英國特遣部隊,以及駐紮在沿比利時邊境至安特衛普的佛蘭德斯的法軍。對這些同盟國來說,他們在南部和北部(從被德國佔領的荷蘭)遭到德國坦克的攻擊,惟一的出路就是經由敦刻爾克從海上逃跑。1939年4月28日,丘吉爾的新政府動用了2200隻船,包括從巡洋艦到漁船的所有船隻,想撤出在敦刻爾克的聯軍。但是提前知道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真相的希特勒果斷出擊,德國空軍日夜不停地轟炸著海灘,而英國那隻雜牌運輸隊受到了德國海軍的頑強阻擊,敦刻爾克大撤退宣告失敗。德國繳獲了2500門大炮,1.1萬架機關槍,6.4萬輛坦克、卡車和裝甲車,俘虜了162萬人,其中有65萬名法國人,55萬名比利時人,30萬名荷蘭人,12萬名英國人。5月3日,德國佔領敦刻爾克,屍體、卡車和摩托車的殘骸遍布海灘。
對法國和英國而言,敦刻爾克一戰是個沉重的打擊。法國由馬克西姆•韋甘德將軍替代了總參謀長莫里斯•加默蘭。韋甘德將軍發誓要保衛索姆河和馬恩河,法國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產生的奇迹能夠重演,巴黎能夠被拯救。但法國前線已經被擊潰,成了一盤散沙。1939年5月14日,德軍從凱旋門進入巴黎。19日法國西北端的布雷斯特被攻佔,位於市中心的萊昂斯於20日被佔領。此時法國作為一個武裝力量的概念已不復存在。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雄菲利蒲•貝當將軍於6月16日被任命為總理,取代了曾經宣稱要抵抗至死的保羅•雷諾。貝當將政府遷至維希,並於6月22日在貢比涅簽訂了停戰協定。1918年11月11日,正是在同一輛鐵路客車上(該車現已經變成博物館)德國被迫簽字投降。希特勒手持騎手短鞭,以勝利者的姿態,小心翼翼走到客車前。德•戈勒將軍從敦刻爾克逃到倫敦的安全地點后,起義反對政府的決定,宣布成立自由法國,繼續與德國人戰鬥。
小日本也沒閑著。
在德軍佔領波蘭后,日軍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它們的「東南亞大戰略」。
1938年12月3日,日軍進攻香港,並向英、法宣戰,港督楊慕琦宣布投降。
1938年12月25日,日軍攻佔海南島。
1939年2月,菲律賓、馬來西亞淪入日手。
1939年3月,新加坡淪陷,八萬英聯軍投降;巴厘島、爪哇島也相繼失守。
1939年4月,仰光失守,緬甸、越南淪陷;同月,日軍攻陷泰國。
1939年月6月,日軍攻陷蘇門答臘島,印度尼西亞淪陷。日軍鋒芒直指澳大利亞。
半年時間,日軍橫掃東南亞,兵鋒所指,東南亞各國無一倖免。日軍在東南亞戰爭中使用的先進武器裝備和表現出來的強悍戰鬥力引起了歐美各國的極大的觀注,小日本也由一個不怎麼受歐美注意的小國一躍而成世界軍事大國。
1939年4月,小日本傾全國之力、用一年半時間建造的兩艘新型航空母艦下海試航,標誌著小日本的海軍實力已可與歐美海軍相媲美,成為無可非議的亞洲海上霸主。
如鍾華所願,「東南亞大戰略」牽制了日軍大部分的力量,有七個師團從中國戰區調往東南亞戰區,大大減緩了中國戰區的壓力。這一年多來所製造的新型武器,也全都裝備了東南亞部隊,東南亞人民和英、法等殖民軍隊搶先一步領略了小日本的未來科技:有效射程超過步槍的狙擊衝鋒槍、口徑200mm最遠射程達100公里的火箭炮、裝備120mm塔炮和模塊式複合反應裝甲的坦克、大口徑遠程大炮、戰略轟炸機、噴氣式戰鬥機……
嘗到甜頭的小日本加大了東南亞侵略的步伐,1939年6月,又有四個師團從東北抽調到東南亞戰場,準備對澳大利亞進行致命一擊。至此,小日本已從中國抽調十一個師團到東南亞戰場(1939年,日本陸軍共41個師,其中投入侵華戰爭34個師,占其陸軍總兵力的83%),占侵華日軍總數的三分之一。小日本全國上下都驚喜地看到,日本終於從中國這個戰爭泥潭中掙脫了出來,等待它們的是東南亞無盡的寶藏,中國,這個原本它們看來地大物博的大陸,一時間也覺得無所謂了,中國大多數的礦藏都在日軍控制之中,不是么?
看著這些收集來的資料,我們都清楚地知道鍾華的苦心,兩位戰鬥在敵人心臟里的戰友,你們現在究竟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