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第1105章 莊子的大宗師教我們如何做人(一)

1111.第1105章 莊子的大宗師教我們如何做人(一)

莊子《大宗師》主題釋義應該是:以此為師,人生無大過。

孔子曾經感嘆:加我數年,五十而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可以說,讀懂了莊子的「大宗師」,以此文為師,「可以無大過矣」,以後就不要再去讀《易》了。

《易》只是占卜之書,只是在不能確定最後結果的情況下,才求告於天地神靈的一種心靈的安慰。最終結果如何,是不可能預料的。

占卜!只是給自己堅定一下信念而已。

智者占卜,其實心中早已有了幾種可能的結果。只是!不知道最終結果。因為!事物的發展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可為了堅定自己的信念,或者!堅定大家的信心,才去占卜的。

如果盲目地相信占卜的結果,那就迷信了。

其實!無論占卜的最終結果如何!智者都有了應對之策。凶有應對凶的辦法,平有應對平的辦法,大吉有應對大吉的辦法。只有庸俗之人,只盼望占卜占出大吉之卦,而害怕大凶之卦。

扯遠了!回歸正題。

再從頭擼一遍莊子的內七篇,以便我們有一個整體的了解,以便解讀這篇《大宗師》。

莊子內篇第一篇逍遙遊講人生境界,如何靈活用「大與小」、「有用與無用」等等來達到逍遙遊人生。其實!不僅僅是善用「大與小」、「有用與無用」,而是!要我們選擇正確地人生觀。人生觀選擇正確了,你的人生就可以逍遙遊。

第二篇「齊物論」主要教我們如何提升境界。莊子講:提升認知境界要站在道的認知高度上,而不是人與社會關係這個狹窄的高度上。要站在人與自然、天地、道的關係上,然後再回歸現實。

在第二篇「齊物論」里,還講了什麼是道。但主要還是講人與天地、自然、道之間的關係。還講了道家的生死觀,以及物化。

什麼叫物化?就是人與萬物一樣都來源於道,來源於自然界,死後又回歸到自然界中去,物化成另外一個物種。

物化,也就是進化、變化的意思。作為任何一個物種或者說是物質,此物死彼物生,是永遠存在的。

當然!物化講的是一種認知的境界!教你要有這種認知的高度。而並不是說,人死了就變成另外一種物了而人的意識還存在,並不是這個意思。可道教和信仰迷信的人會這麼認為的,古代人大多數人是這麼認為的。

因為!畢竟那個時候人類的知識還是有限的,要別人都唯物主義,是不可能地。

而作為真正地道家,不是這麼認為的。

作為道家,是要有這種認知的境界、高度,要認識到這一點。你不能達到這個認知的高度、境界,你可能永遠都不會懂得道家學說。

因為!道家學說或者說是莊子學說是唯物論的,不是唯心論也不是消極虛無主義。解讀者帶著自己的認知成見去解讀,就無法讀懂。只有真正理解了道家的道,才能讀懂老莊哲學。

總之!帶著「成見」去解讀,你就永遠無法讀懂。

關於「成見」,莊子在「齊物論」篇里也解讀了。一個人不改變成見,就無法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就只能永遠做一個「從眾者」,人云亦云,糊裡糊塗地生活著,過影子一般的人生。

影子的人生,莊子也在「齊物論」里講了。

所以說!莊子內篇第二篇《齊物論》非常重要,沒有讀懂齊物論,後面的文章你就無法讀了。

莊子內篇第三篇《養生主》,講人與社會的關係,主要講社會的關係,從理論上講的。莊子把社會比喻成牛,庖丁解的是牛,而莊子解的是社會。如果你理解了社會關係,社會在你面前就簡單多了。

在莊子面前,社會是很簡單的,並不是世人所認為的那樣:社會是很複雜地。

因為!社會是由一個個個體的人組合而成。你只要搞好與周圍人的關係了,社會、國家、組織、企業等等,在你面前就瓦解了。

庖丁解牛,把一頭整牛都解散了,了不起。而莊子一樣了不起,他把社會化整為零,化為一個個個體,社會、國家也一樣解散了。

養生主講養生,莊子告訴我們,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我們用有限的生命去學習無限的知識是沒有必要的。所以!凡是有利於生存的知識,我們就去學習。凡是不利於生存的事,我們都不去做,讓自己活到終老,照顧好家人,你的人生就很了不起了。

說得更直白一些,養生主告訴我們的是:在任何環境下,在任何時期、任何朝代你都能活下去,你就是一個懂得養生的人。

然後!在第三篇養生主的後面,莊子解釋了一下,人為什麼而活著,活著是為了什麼。其實!在第二篇「齊物論」裡面,莊子就講了生死觀了。在這裡,只是重複了一下。

莊子內篇第四篇《人間世》,講人在社會中的具體事例。第三篇「養生主」是講養生,講解了一下社會關係,把社會比喻成牛,錯綜複雜。而到了第四篇「人間世」,是把我們放置到社會關係中,讓我們處世,其實也就是如何實踐?

通過《人間世》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在當今這個社會環境中,無論我們怎麼做,都很難保全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活到終老的。那麼?怎麼辦呢?在文章的後面部分,莊子告訴我們:在不影響他人生存和不被他人影響的情況下,怎麼有利生存,我們就怎麼活。

有用有利於我們生存,我們就做一個有用之人。無用有利於生存,我們就做一個無用之人。

莊子內篇第五篇《德充符》,講的是德。我們只有依據「道」德,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運用人德是不行的,因為境界太低了。「德充符」主要講道德與人德,境界的不同,人生也就不一樣。

而到了莊子內篇第六篇《大宗師》,具體講人了,講如何做人,如何做「真人」。真人!正確地解讀是真正地人!只有這樣地人才算人!才算做對了人!才對得起人,才不枉為人。

自然!到了莊子內篇第七篇《應帝王》,肯定是講如何做才是真正地帝王!應該是這樣地!這樣!莊子內篇就形成了一個整體。

我們認真地從頭擼一遍,就能擼出頭緒來。也因此!再去看其他學者的解讀,就會發現大多數人的解讀都是胡說八道,整體連不起來。東拉西扯,人云亦云,恐怕那些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胡說些什麼?

讀完整個莊子內七篇,如果我們讀懂了的話?我們會發現,整體內七篇是一個多麼完整的整體,邏輯思維是多麼地縝密、嚴謹,幾乎沒有放過任何一個遺漏的地方。任何一個理論,都是有根據的,你都可以從「齊物論」或者是其他篇章中找出來。

雖然莊子內七篇不是莊子親筆寫就的,是後世大能整理編輯而成的。可畢竟是把莊子的文章整合到了一起,能夠做到這樣,就很不簡單了。由此可見!後世大能對莊子學說思想的理解,以及編輯、整合的認真,也充分體現了編者的學識有多淵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莊子的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莊子的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1111.第1105章 莊子的大宗師教我們如何做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