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林興祖
說話的人就坐在吳凌風附近靠窗的位子上,一個四十開外的中年人。從衣著服飾看,像是一個商賈,只不過眼下看來,頗有些狼狽,顯然也是昨日倭寇襲港的受害人。
他口中的林員外,是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論年紀,比剛才那中年人要小上幾歲。但他神情孤傲,顧盼生威,氣派遠非那人可比,這「員外」果然不是白叫的,卻不知到底是甚人物。
這林員外的來歷,趙四海是清楚的,他見吳凌風一臉疑惑,便低聲道:「這林員外名叫興祖,祖上也是海商,在泉州一帶可稱望族。據說在正統年間,其祖因為私自下海被官府拿去問罪,病死獄中。其父一怒之下舉族外遷,到了東蕃……」
吳凌風一愣:「東蕃?這是什麼地方?」趙四海不由怔住了,在海上行走的人,怎會不知道東蕃?說道:「東蕃就是北港,我們閩人也稱之為『埋冤』!」見吳凌風還是不明所以,又道:「便是我們福建與琉球之間的一個大島,也被稱為『小琉球』……」
這下子吳凌風明白了,道:「原來就是台灣啊!」心裡嘀咕道:「明朝的台灣叫東蕃、北港么?我怎的不知道?」這可怨不得別人,只能怪他學藝不精了。
宋元之時,這台灣被稱為琉球。有明一代,台灣的稱呼甚是繁多,東蕃、北港、小琉球最為常見,另有大員、台員等多種稱呼。一直到明末,台灣這名字才開始使用,而在當時也僅僅是指台南部分。滿清設置台灣府後,才作為全島的正式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吳凌風一直認為,台灣這稱呼在明初就開始使用了。
「台灣?」趙四海一愣,「小弟,你們那邊是這麼稱呼東蕃的?」吳凌風暗暗苦笑,自己一個不慎,居然說漏了嘴。台灣便台灣吧,反正這名字遲早會出現。當下點頭道:「吳越一帶,多以台灣稱呼這大島!」
趙四海沒去過浙江,自然不會起疑,反而讚歎道:「曾聽人說那大島『地形如彎弓,浮海如平台』,台灣這名字倒確實比那東蕃、北港要貼切得多!」
浮海如平台?何止平台,簡直就是一艘航空母艦!吳凌風身為現代人,台灣的戰略地位當然清楚。十五世紀末的台灣,料想還沒大規模的開發,只怕比這琉球還要落後幾百年,島上的居民多半還是些土著生番。
吳凌風想著想著,不由心動。他原本的計劃是先在琉球落腳,招攬人才,打好基礎,有朝一日取代尚氏,掌控東海。然則尚氏立國百年,根深蒂固,要想取而代之,絕非易事。再者,琉球地狹人稀,物資奇缺,便是成功取代了尚氏,也難以與葡、西各國一較長短,稱雄大航海時代。
可台灣就不一樣了。一則它是個大島,幅員廣,物產豐富,一旦開發起來,前途不可限量;二則戰略位置比琉球更為顯要,正如後世所言,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三則台灣名義上雖是大明領土,實則全島上下並無一處官衙,便是那澎湖巡檢司也在洪武二十年撤銷了,如無主之地一般。若是經營得法,他日便是海外稱王稱帝,又有何妨?或者以此為跳板階石,內附大明為一省,出將入相,絕非空想。他日秉政,以中華之物力,爭霸於四海,葡、西各國又如何能與之爭鋒?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吳凌風兀自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那林興祖林員外沉吟了半晌,忽然清了清了嗓子,朗聲道:「倭寇滯留不去,必有所圖!」他聲音甚是響亮,這一番話整個客棧都能聽清楚。
「這人嗓門倒是挺大!」吳凌風心道,「卻沒多少見識!倭寇滯留在那什麼毛尖島,任誰都能看出來,必然有所圖謀!愣了半晌,卻說了這麼一句廢話!」
先前那中年人說道:「昨日倭寇雖然大敗,死傷慘重,但我看它主力尚存,那毛尖島上的倭寇,起碼還有三百個。據說這伙倭寇的頭領獨眼小林被殺了,他們不肯離去,多半是想報仇!」他一說完,便有很多人齊聲附和。
那中年人頗為得意,又道:「那些打敗倭寇的大食人雖然驍勇,但畢竟人少。我聽人說,昨天那一場大戰,大食人死了一半,只剩下四十幾個了。倭寇若是再殺過來,大食人必然抵擋不住!」說到這兒,他臉上的得意之色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恐懼,道:「我看這那霸城也待不下去了,咱們……咱們得儘快離開!」
有人叫道:「大食人不是還有大炮嘛?有幾十門大炮的船,別說見過,便是聽也沒有聽說過。昨天幾十門大炮一起發射,那聲勢便如天崩地裂一般,倭寇一下子就被打垮了。倭寇哪裡還敢再來送死?」
他這番話也引得多人附和。
那中年人嘿嘿一笑,道:「此言差矣。大食人的大炮雖然厲害,可也有弊端……」
吳凌風一愣,不禁朝他多瞧了幾眼,沒想到這白白胖胖的商人居然也知道火炮的弊端。看來自己實在是太低估古人的智慧了。
卻聽那中年人續道:「……大炮的弊端有三:一則龐大笨重,難以操控;二則裝彈繁瑣,間隔太長;三則耗費太巨,彈藥不足。昨日大食人發了幾十炮,炮彈怕是都快沒了……」
吳凌風不禁對這中年人刮目相看,他說的這三個火炮的弊端,都正中要害,說在了點子上。不由心道:「這胖子那麼熟悉火炮,敢情他是賣火炮的?」
果然有人懷疑道:「你怎知道大炮有這三個弊端?又怎知道大食人快沒炮彈了?」
那中年人道:「大炮這三個弊端,絕非在下杜撰,而是確鑿之言。在下的兄弟在福州衛所當兵,管著一口將軍炮,他親口對我說這大炮的弊端,想來是不會錯的。至於那大食人的炮彈,這倒是我自個兒猜測的。但想那天下大炮,都是這般的模樣,大食大炮跟我朝的將軍炮,也沒多大區別。炮彈製造繁瑣,儲量極少,我那兄弟衛所里的那口將軍炮,便只有三發炮彈。想來大食人的炮彈也極為有限。」
眾人見他說的在理,由不得不信。大食人沒了炮彈,威力巨大的火炮就成了擺設。沒了火炮的震懾,就擋不住倭寇的襲擊。擋不住倭寇的襲擊,他們難免丟了性命,因此不免哀聲嘆息。
吳凌風這才釋然,原來這中年人有個操控大炮的當兵兄弟,難怪這麼清楚大炮。而他那一番猜測,實是錯漏百出。這炮彈固然難造,但總比大炮來得簡單。大明承平已久,尤其是那江南,不歷兵災久矣。各地衛所形同虛設,火炮猶如擺設一般閑置著,儲備炮彈又有何用?馬吉德的雄獅號卻不一樣,這廣袤的大海出沒著無數海賊,若沒有足夠的炮彈,裝備這三十一門火炮又有何用?他去過炮艙,那裡的炮彈只怕不下千枚,豈會一日之間就轟完了?
有人說道:「那該怎麼辦?聽你這麼一說,這倭寇遲早會殺過來,那霸城早晚要被攻破,我們還是快逃吧!」
他話音剛落,就有人反駁道:「逃?往哪裡逃?咱們的船不是被倭寇搶了,就是被他們一把火燒了,怎麼逃得了?再說即便有船,倭寇就守在毛尖島上,又哪裡能避開他們?」
「海路逃不了,那麼便從陸上走!」
「往陸地上逃?這島上還有哪一座城比那霸城堅固?連那霸城都守不住,其他城池更加不行了!」
「不是還有首里城嗎?這琉球的王城,想必有重兵把守,倭寇定然不敢去攻。咱們還是往首里城去吧!」
眾人一聽,倒覺得有些道理。國王所在的城池,守衛必定森嚴。想那大明京師北京城,高大巍峨,氣象萬千,乃天下萬城之首。這島夷琉球的王城首里,即便遠遠不如,料想阻擋幾個倭寇,總是成的。因此附和聲甚多。
這時,林興祖林員外清亮的聲音又響了起來:「王城首里?你也說了,首里是王城,是那些王公親貴住的地方。便是琉球的百姓,也只能住在城外的集鎮上,豈能讓我們這些外商進城避難去?當真可笑!」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