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蒙古攻城失敗
「是阿,王爺,不能再派兵前去攻城了,這樣攻城傷亡實在是太大了。」又一個蒙古將領向忽必烈語重心長的進言道。
兩個蒙古將領同時進言不要派兵,而且二人都是蒙古舉足輕重的貴族,有一個還是忽必烈帳下資格最老的王爺塔察爾,張柔不再敢貿然決定,向忽必烈進言道:「王爺,攻取鄂州這麼大的城池,傷亡在所難免,鄂州城防堅固,如果想要在短時間內拿下鄂州,只有不斷的派兵強攻。」
「不斷的派兵強攻,那我問你,你還需要多少人馬才能夠拿下鄂州。」塔察爾不屑的冷嘲熱諷道。
「如果再派五到六隊人馬,或許有機會拿下鄂州。」張柔老實答道。
「再派五到六隊人馬還不一定拿下,哼,張柔匹夫,你要讓我們蒙古的勇士們像你手下那些蠻子們一樣去送死嗎?」塔察爾咆哮著叫道。小理
「塔察爾老王爺請息怒?」見到塔察爾發怒,忽必烈連忙勸道,塔察爾是他帳下資格最老的王爺,連在都必須給面子,張柔被塔察爾戳到痛處,自也不敢多說一句,至於其它大帳內的其它漢人,蒙古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蒙古人向來看不起漢人,忽必烈大多數時候也偏袒蒙古人,所以這一時候無一例外的選擇了閉嘴。
「王爺,末將以為張將軍說的有理,鄂州城防堅固,想要短時間內拿下鄂州,只有不斷的派兵強攻。」就在其它人不敢答話時,歷史上蒙古的未來之星,帶兵最終佔領南宋,現在已經有了大將之風的伯顏站了出來為張柔說話。
「伯顏,你說什麼,難道你想我們蒙古的勇士們繼續去送死嗎?」伯顏此話一出,忽必烈身邊的蒙古將領們議論紛紛,責怪這個歷史上蒙古的未來之星。小理
「夠了?」蒙古將領們議論一會,忽必烈叫了一身夠了,所有的人立刻安靜了下來,忽必烈繼續沉思了起來,他本人也有些贊同張柔的的觀點,可這些攻城的士兵畢竟不是張柔自己所帶來的士兵,裡面除了漢軍還有大量的蒙古人和色目人,這些可都是忽必烈自己嫡系部隊,是忽必烈稱霸中原的本錢之一,眼看著自己這些嫡系部隊不斷衝到了鄂州城下送死,蒙古征服史上蒙古還從來沒有遇到過傷亡這麼慘重的戰爭,忽必烈心中於心不忍阿。
「傳令下去,放棄攻城,全軍後退!」忽必烈沉思良久了,終於痛下決定下達了放棄攻城命令,張柔聽到忽必烈這麼說,立刻癱坐到了地上,他心裡估記這次可能為他兒子報仇無望了。
就在蒙古這邊討論是否增兵的同時,鄂州城下的蒙古軍隊傷亡不斷的加大,蒙古軍隊在城下至少要保持城上宋軍三倍以上兵力對城上宋軍的攻擊,才能夠壓制城下射下來的弓箭的拋下的震天雷,隨著蒙古軍隊不斷傷亡,又沒有援軍的支援,城上宋軍的攻擊更加的凌厲。
「韃子跑了!」蒙古的軍號聲再次響起,鄂州城下的士兵開始撤退,而城上宋軍卻一片歡呼,此時楊林正站在城牆上觀看戰事,鄂州城的城防由張勝一手布置,楊林並不干預,楊林身為文官又是鄂州地區的最高軍事指揮,本不必坐到這裡,在大營里指揮調度就行,但楊林來認為作為鄂州地區的最高軍事指揮坐陣在這裡,很有穩定軍心的作用,歷史上很多城池都是因為主帥貪生怕死,軍心不穩而導致城被攻破,所以蒙古開始攻城后,楊林不理眾人的反對,堅持守在這裡,楊林平時很怕死,很多時候是因為他認為那樣死很不值的,但是為自己的民族而死,他認為很值的,在二十一世紀,那個物慾橫飛的年代時,他的心底下仍保持了一份拳拳的華夏之心。
看著蒙古人敗退,楊林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他本人要比他看起來還要堅強,戰爭他已經習慣,戰爭就意味死亡,對於城下的戰死的蒙古軍隊,楊林都沒有絲毫同情,因為他知道歷史上全世界有一億多人口死於蒙古鐵蹄,其中有幾千萬是他的同胞,這些人對他來說惡魔,比侵華日軍還可惡的惡魔,惡魔是根本不值的同情的。
楊林走到城邊,蒙古軍隊正在後退,城下堆滿了屍體,城上宋軍的傷亡也非常的大,但由於居高臨下,又有城牆的避護和改進火藥配方后威力巨大的熱兵器震天雷等優勢,宋軍的傷亡不及蒙古的三分之一。
全軍為戰死的將士戴孝三天並好好安葬戰死的將士和盡一切可能治好受傷的人員,這是楊林每次和蒙古打完戰後都要親自交代的事情,楊林交代完后,才發現一直都沒有見張勝,按理說張勝一直都在城上指揮,怎麼突然不見了,楊林問一旁士兵,就在這時,城門大開,從裡面衝出了一股宋軍。
「張將軍在那裡。」一個士兵指著城外從城門裡衝出來的宋軍叫道,楊林連忙向城外看去,只見張勝正帶領著一大隊宋軍向敗退的蒙古軍隊殺去。
「張將軍,回來!」楊林立刻想起了唐伯虎寫給他那封戰報是所說歷史上張勝是出城迎敵時戰死,難道歷史要重演,楊林想都沒有想就對張勝大聲叫道,想叫他回來,可惜張勝好像並沒有聽到,繼續向蒙古的退兵追去。
「御林軍聽令,快速出城,務必把張勝將軍接回來。」楊林這時候還算冷靜,立刻調動了身邊他最容易調動,也是戰鬥力最強的相當於現代的特種部隊的御林軍前去接張勝。
「是!」這些御林軍是皇帝專門派來楊林這個未來駙馬的,這些人目前只聽從楊林一個人的命令,楊林派了一半去保護趙雅晴和賈妙,另一半楊林留下備用,今天蒙古攻城,楊林把這一半都調上了城協助守城,這些御林軍一聽到楊林的命令,就立刻出城去接張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