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6.第1144章 三朝勛業遍旂常(下)

1146.第1144章 三朝勛業遍旂常(下)

第1144章三朝勛業遍旂常(下)

而在晉州曲陽城,正當在中條山一帶剿匪兼練兵的河中戍防副使孟絕海,也剛剛帶著成群的俘獲和戰利品歸來,而口中難免罵罵咧咧的,將這些臨近城池之後隊形和士氣愈發散亂起來的士卒,給趕羊一般的驅散進了營地當中。

當然了,他負責操練的不是原有河中軍的降卒。這些河中降卒已經被打散之後相繼遷往他地(關北、河西、隴右和山南西道等處),因此,他手下操練的這些全是在生活在解縣、安邑諸池附近,世代討生活的鹽丁、鹽戶當中重新挑選出來的新卒。

這一方面是因為這些鹽丁、鹽戶之家,自古以來就有集體生活的習慣和彪悍敢斗的傳統,而一直是河中勁卒的主要來源。另一方面也是抽空掉當地最後一點潛在的不安定因素,而重新移民填戶進行摻沙子,以為建設鹽業為基礎的化工場體系鋪路。

而他需要剿滅和肅清的對象,也是當初河中軍戰敗之後,不願接受收編和管制而就此逃入中條山中,裹挾了當地山民和流亡避難百姓而嘯聚一方的殘兵敗卒;因此新兵對上敗卒,倒也棋逢對手一般的鬧出好些個意外狀況來。

就見與他輪流坐鎮當地的搭檔戍防正使許毅將,當面拿出一封全新火封的調任書來;卻是剛剛從東都傳來軍令,命這對坐鎮河中一府六州的搭檔,就此率領駐守河中十數營新舊兵馬,自沁州土門關東進上黨之地,以為火速接管當地的局面。

因為,隨著趙王王鎔被外來的客軍李嗣源所部劫奪,並佔據了大名府城之後,隨著成德軍/趙國境內的各種紛爭和亂像不休,聚集於上黨之地的近三萬趙軍各部,也是難免軍心惶然而人人思歸起來。

結果,就在數日之前一番不知什麼因由,所引發的一連串大規模火併之後,遼州境內的一部分趙軍就地潰滅四散,一部分潞州境內的趙軍則是在各自軍將帶領下,開始沿著井陘和飛狐陘自行向河北境內退走。

而澤州境內倖存下來的趙軍守將張文禮,則就此帶領剩餘的人馬(收降自昭義軍的本地士卒),主動向佔據河東的太平軍請降了。因此,這次調令就是前去接管相應上黨之地的遼、澤、潞三州之地;同時伺機奪取太行八陘之中的井陘和飛狐陘。

本來,這件事情應該落在如今駐紮在北都太原,而負責收拾河東鎮故地的河東討擊軍統將葛從周和副統孟楷身上,但是因為孟楷在之前大戰當中再度身負重傷不良與行伍,以關北別遣軍副將楊師厚暫代其責;

而葛從周本人則是正在忙著收復燕軍潰走之後,所留下一片糜爛的雲嵐朔代蔚等代北各州,以及重建和整頓延邊諸塞的防線要務,枚平和收服殘餘流竄的各族藩部,因此一時之間也是分身無暇;

所以,在來自大都督府在半路上的諸多權衡和折衝之下,這此的突發任務才落到了局勢已經基本平穩下來的新設河中戍防區方面。然而,孟絕海在看完這封軍令之後,卻又忍不住再問道:

「既然你我都要帶兵前往,那這河中的局面卻是該由誰人來接手,督府沒有提及么?」

畢竟,作為一個後期才從黃王麾下轉頭太平軍的大齊舊將,雖然那位大都督給他破格優待的地位和生分,但是按照慣例在很長一段的考驗和甄別期限內,只能擔任佐副之職來協同那些苗正根紅的資深太平軍將。

他原本也沒有抱過太大的期望和企圖;但是眼下正在河中、河東編練的第十六、十七兩個軍序,卻是給了他提前結束相應的觀察和考驗期的希望所在,也投入了不少心血和精力而讓他有些難以割捨和撒手了。

「怕不是蘇(無名)左郎,就是吳(星辰)右郎了。。就算是王(崇隱)戍使也不無可能的。。」

許毅將卻是意味深長的道:

「不過,孟兄弟且聽我一句!編練部伍的事情大可以暫時放一放也無妨;但是如今天下大多安定,眼見得戰陣上擊敵建功的機會,放在日後只會是越來越少了。還望你我繼續同舟共濟,好好把握住這一次的戰機才是啊。」

「多謝許正使提點,我自當省的了。。」

形容粗豪的孟絕海卻是當即團手拜謝道:

而在在千里之外平盧軍境內,剛剛開城出降沒有多久的登州州城附近的蓬萊外港。一支滿身風霜而布衣徒手抵達的隊伍,也緩緩開入臨時設定的營地當中;就此加入了當地正在等候著登船出海,前往對海遼東半島的批次序列當中。

而看著魚貫入營這一幕,負責押隊的副都尉王秋,也暗自鬆了一口氣;他現在是有家室的人了,是以在家裡女人的調養之下,原本已經消瘦下來的腰身眼看又往當初小胖方向發展了:所以為了賺錢養家也為了更好的生活,他才謀求的這個機會。

隨後在徹底封營閉門之後,他就對著前來點收人頭的軍吏大聲道:

「某奉督府命,帶領暫編第八十三營,自兗州編管地出發時八百九十一人,中途生病、跌傷滯留六人,其中逃亡、掉隊者為零,實到蓬萊港八百八十五員;還請點驗分明。。」

在點驗過人頭無差之後,就有幾輛大板車拖載著現地做好的餅食進的營中。這些看起來俯首帖耳而沉默不言的徒手士卒,見狀也不由有些騷動和奮身嘈雜起來;然而在四下里哨樓和箭塔上的持銃軍士威懾和巡曳之下,還是很快重新恢復了秩序。

然後以這幾輛大板車為開端,按照暫時編成的各隊名號,在王秋的叫喚之下由隊頭上前來,輪番將裝滿大餅的筐子和裝著濃稠熱湯的桶子提領回去;然後圍繞著這些湯餅分發下去而大口吞食起來。

他們就是響應大都督府的最新《感化令》,就此從諸多前泰寧軍降卒當中招募和挑選出來,願意到域外之地去的第一批「志願者」(試驗品)。因此對海的遼東半島上,隸屬於昔日安東都護府下積利州(今大連市區)的都里港(今旅順附近),只是他們出海的第一站而已。

待到負責打前站的他們在遼東半島站穩腳跟之後,就會繼續以此為跳板營造和擴建港市,而將更多來自中土編城的全新部伍,通過海陸並進的兩條線,給輸送到位於大同江以南的新羅國境內去,充當前期駐軍的後援。

雖然,這才不過一個多月的編管加上勞役,並不能磨滅掉這些降卒身上所帶有的舊式軍隊烙印和諸多積習所在;但是也足以在他們之中培養起了基本的服從性和紀律,以及對於太平軍政權的敬畏之心。

因此,在七嘴八舌的呼嚕嗚呼取食聲中,偶然間也有個別人忍不住想要多拿多佔,或是仗著身份剋扣別人的份額,或又是試圖將其私藏下來;然後就會被四下營牆巡哨的眼尖軍士,當場指出闖入拖曳按在空地上,露出后股來執行鞭笞之刑。

隨後,在重新吹響起來的熟悉哨子聲中,這些才吃了個半飽而依舊有些意猶未盡徒手士卒,也紛紛從團座的地上起身來把食具在旁堆起來,又將因為進食而一片變得狼藉的地面重新清理過,再依次排成數十個隊列。

不久之後,港口中有清脆的撞鐘連聲響起,而臨時設立的各處滯留營地當中也隨著門戶大開,而在持銃跨刀的太平軍士監督和押送下,走出一隊隊徒手士卒來,又在旗幟的引導下走過港市的棧橋和碼頭的搭板,就此登上了一艘又一艘輕輕浮動的海船上。

而當這些登船的徒手士卒逐個下倉之後,船上負責監押的十多名太平兵就會關上門板,用粗壯的橫隔將擠滿人而變得狹促的艙室給逐一封堵起來,然後貼上一張寫滿數量和所需物資的封記,只留下兩個甲板上的格窗作為透氣和吊送飲食的出口。

然後在海浪顛簸著經過了一天一夜的航行之後,這些被就地徵募而來的海船,就會在已經被太平水軍所佔據的都里港靠岸;重新放出這些已經在短暫航程中,因為人類的嘔吐物和排泄物混雜在一起,而變得臭不可聞艙室里的旅客們。

而後,在這裡他們會被扒光身上的衣物,然後投進火堆上燒的各種虱子跳蚤嗶啵作響。而驅趕進一個個燒開熱水的營帳當中,重新做一輪的個人衛生清潔和多餘鬚髮的剔除,然後,就這麼袒露無疑的接受身體健康檢查。

但凡有陳年積傷、感染風寒、痹症和皮膚病都被扣留下來,而別做處置;剩下的人等再重新縮編作相應的隊火,最終變成三個團,約十一個旅、三十三隊人,共計七百五十六員額。

這時候,外間再度推進來了許多的平板大車,這一次車上卻是堆著成捆成捆帶有毛邊的灰不溜秋連身袍子,以及成疊的夾耳毛氈帽子;還有裝在縢箱里半新不舊的一雙雙步履,將這些士卒全身都給套上了嚴嚴實實。

接下來,負責押隊的王秋又領來了成捆的刀槍和團牌,還有鑲嵌泡釘或是鐵片的半身皮鎧,按照他們之前所慣用的種類分發下去。因此僅僅在第二天,第一團批武裝完畢的義從,就此開往前往故積利州的州治,也是如今被當地土族所盤踞的積利城(今遼寧復縣龍潭山古城)。

進程過渡一下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殘
上一章下一章

1146.第1144章 三朝勛業遍旂常(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