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爭論
藺相如話音剛落,趙勝趙豹以及樓昌紛紛面露不屑,擺出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趙勝甚至用鼻孔狠狠的哼了一聲,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趙丹穩坐王位,不急不忙的看著藺相如,道:「不知藺卿何出此言?」
藺相如朝著趙丹一拱手,道:「以臣所見,今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此何能令我軍獲勝哉?故趙括不可為將。」
由於融合了記憶,所以趙丹很容易就明白了藺相如的話,翻譯成白話就是:「大王你因為趙括有一點虛名而讓他去替換廉頗,這簡直就是拿著透明膠去黏住琴弦,還彈個串串啊。趙括這貨吧腦子非常死板,充其量也就是那種打打電腦AI的水準,要是上戰場和王齕對剛絕對被虐啊,還是別讓他去了。」
藺相如話音一落,平原君趙勝就開口了:「上卿此言謬也,括乃馬服君之子,將門之後,言兵事則天下莫能當。而今長平廉頗屢敗於秦將王齕,不如換將趙括,必能獲勝。」
趙勝的意思也很明顯,人家趙括可是大名鼎鼎的馬服君、當年趙國的第一名將趙奢的兒子,是正兒八經的將門虎子,討論起兵法來更是天下無敵。
現在你藺相如的鐵杆廉頗在長平被秦國的王齕打得好像孫子一樣,所以你也別BB了,還是趕緊讓你的小夥伴廉頗滾犢子,讓這趙括上去試試吧。
僅僅兩段話,趙國的公族和布衣兩派之間圍繞著換將一事的矛盾就昭然若揭。
在藺相如和趙勝兩大BOSS開口之後,趙豹、樓昌、虞信也紛紛發言,力挺自家的BOSS。
但是總的來說,公族派這邊人數更多、聲音更大而且也更占理,畢竟布衣派的廉頗在長平連戰連敗、損兵折將那是明擺著的事實,說起話來沒底氣啊。
一番爭論之後,大家自覺的停了下來,等待著身為國君的趙丹最終一錘定音。
在公族派的心中,他們是覺得自己必勝無疑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就在幾天前,身為國君的趙丹剛剛下令撤掉了都平君田單的相邦之位,而取代田單接任相邦的人正是公族派的領袖,趙丹的叔叔平原君趙勝。
之前的相邦都平君田單是個齊國人,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權力,相邦的權力當時實際上是由平原君趙勝和上卿藺相如共同執掌。
在這樣一個微妙的時刻,公族派領袖趙勝成功上位第三次出任趙國相邦,直接擠掉了布衣派領袖藺相如,獨自一人掌握了整個相權。
這裡面的政治信號實在是再明顯不過了。
然而心中竊喜的公族派們並不知道的是,雖然上面坐著的趙丹確實還是那個趙丹,但是這具身體裡面卻多了一個來自兩千多年之後的靈魂。
趙丹環視了一眼在場的諸大臣,緩緩的說出了心中早就已經想好的結論。
「寡人以為,換將之事,暫不可行!」
趙丹話音一落,大廳之中所有人的臉上都出現了驚訝的神情。
趙丹的決定,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竟然——不換了?
趙丹看著面前這五張驚訝的臉龐,心中也是有些感慨。
換將?換個屁啊!
我可是從後世來的人好吧,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的好吧。
換趙括?腦子被踢了才換趙括。
趙丹的這一個決定讓本以為必敗的藺相如喜出望外,連贊大王英明,但另外一邊的平原君趙勝可就坐不住了,忙起身道:「大王,臣以為——」
趙丹擺了擺手,打斷了平原君的話:「我意已決,平原君不必多言。」
趙勝楞了一下,還想要再說些什麼,但此刻身邊的平陽君趙豹突然拉了一下趙勝的袖子,趙勝只好無奈的坐下,但臉上那種不服的表情卻是一望可知。
趙丹看了一眼趙勝,哪裡不知道自己這個目光短淺的叔父心中不滿?但如今可是國家大事,趙丹還真是懶得去理會趙勝的這點小情緒。
其實趙勝還是運氣好,如果趙丹提早幾天穿越,趙勝這個相邦都沒得當呢。
但很顯然,公族派是不可能這麼輕易就認輸的,只見趙丹的另外一名叔叔平陽君趙豹在勸阻了趙勝之後,自己開口了:「大王,今若不換將,而廉頗亦死守不肯出戰,則此局何解?」
另外一名公族派的上大夫樓昌也道:「大王,今國中之糧不過可供全軍半年之食,若仍堅守不出,則秦軍不必出,我軍自敗也。」
趙豹和樓昌說的其實就是一回事,那就是趙國的另外一大危機——沒糧了。
這裡就要說一說趙國這個國家內部的情況了。
相較於其他六國來說,趙國的國土雖然這時候並不小,僅僅位於秦、楚兩國之後,是戰國七雄之中第三大的,但是趙國能夠用來種糧食的地方,其實並不多。
先看北邊,趙國北邊的五原、九原、雲中、雁門以及代郡這五個郡都是從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就是樓煩和林胡手中奪來的,這些地方都是草原,面積加起來差不多是整個趙國面積的一半,但只適合游牧部族養馬,不適合耕種。
而趙國的中部,則是有「天下屋脊」之稱的太行山,在山上種糧食?這想得有點多。
剩下來的地方,也就是趙國國都邯鄲所在的東南部平原,這一帶才是趙國的主要糧產區,而且由於面積的緣故,產量也相當的有限。
除了地形之外,趙國的國民也不喜歡農耕,司馬遷在史記里就明明白白的說了,趙國人是「人民矜懻忮,好氣,任俠為奸,不事農桑。」《鹽鐵論》裡面也稱趙地「民淫好末,侈糜而不務本」。
這翻譯成白話,那就是趙國人腦子只有打架和做生意這種東西,而且追求享受,不喜歡腳踏實地的干農活。
所以趙國的工商業在六國之中是非常發達的,趙國的軍力在六國之中也是非常強盛,強盛到能夠和秦國來一場勢均力敵、不到最後分不出誰勝誰負的長平之戰,但是趙國的農業就差點意思了。
事實上趙國的農業就是戰國七雄之中倒數的。
耕地少,種田的人也少,哪來的糧,從天上掉下來嗎?
這還不算完,依照之前的計劃,趙括不僅要替換下廉頗的位置,而且還要帶上二十萬大軍去到長平前線,和秦軍來一場決戰,那麼前線的趙軍就達到了四十五萬人。
現在整個趙國才三百多萬人,先把男女對半開再除去老弱病殘,趙國的成年青壯男子撐死了也就七八十萬。
青壯是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同時也是士兵的來源,四十五萬這個數字就意味著整個趙國的一大半青壯都被派去了長平前線。
都在前線了,後方的收割怎麼辦?如果繼續這麼打下去,今年趙國的秋收肯定是要黃了。
這秋收一黃,那麼下一次再有糧就要等到明年的秋收了。這樣的話別說是前線將士的糧草供應了,就是趙國其他平民百姓的口糧都要出問題,而且是大問題。
這麼一來趙國就是整整一年多沒有糧食入庫,發生飢荒、糧價飛漲可以說是必然的事情。
到時候趙國就是前線四十五萬張嘴,後面兩百多萬張嘴都要吃飯,都沒有飯吃。
三個字——完犢子!
所以公族派的大臣們意思也很明顯了,既然大王你不同意派上主動出擊的趙括,而是依舊堅持用堅守不出的廉頗,那糧食的問題你就先給我解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