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耦齋存放那麼多蠶豆乾什麼?
在春耦齋放映過、孩子們依稀數落出來的歐美影片,有《瑞貝卡》、《魂斷藍橋》、《紅菱艷》、《遠大前程》、《摩登時代》、《叛艦喋血記》、《偷自行車的人》等;東歐和蘇聯的影片,有《好兵帥克》、《左拉》、《斯大林格勒》、《青年近衛軍》等。搞清了哪個片子是哪國攝製的,只是部分孩子在很久以後的事。
伍紹祖說:「在春耦齋究竟看了多少電影,我也記不清了。但印象比較深的一部,我還記得。就是那部又歌又舞,還跳水中芭蕾的《出水芙蓉》。」
「那時的男孩子,愛看打仗的電影。還愛看那種行俠仗義的影片,看完還特受影響。像《三劍客》、《芳芳和鬱金香》什麼的,看了以後,就學那豪氣干雲的達達尼昂或黑鬱金香。當時中南海里老有些殿堂房屋在維修,哪兒維修哪兒就有腳手架,我們就用捆腳手架的粗鉛絲,窩成長劍,在牆頭、迴廊、假山、草地間,劈來刺去的。」
聽周延安說起這個,筆者眼前馬上就浮現出當年孩子們學著馬跑的步子,手持鉛絲劍劈殺的場面。如今想來還真覺得有幾分危險,可我們胳膊和腿上的筋肉,就是在這種遊戲中強健起來的。幾十年過去了,現在我們的孩子是在電腦和遊戲機上,做著類似我們童年親身投入的遊戲。
有時候,遊戲就開展在春耦齋。就因為在這裡遊戲,還發現了這裡藏著的許多秘密。
春耦齋的周圍,有小坡,有水流,還有幾幢房屋。這些房屋並沒有住人,成天關得嚴嚴的,多數不是插著就是鎖著,裡面究竟放了些什麼呢,逗得孩子們心癢難撓。
「終於有一天,」周延安說:「我姐姐和康輝他們弄開了一間房子,發現裡面是一麻袋一麻袋的黃豆。他們發現后,把我也帶進去看。我看見這麼多黃豆,可高興啦,這東西打在臉上有點疼,卻不會造成什麼傷害,玩打仗當子彈撒多好啊!」
從那以後,這兒就成了周延安他們取之不盡的彈藥庫了,時不時到這裡裝兩兜子「子彈」。「我後來感到貯存黃豆裡面應該有點文章,但也沒琢磨出所以然。過了些時候,看了個電影叫《農村婦女》,裡面有撒黃豆防賊的情節,賊一踏上去就會滑跟頭,老站不穩。我受此啟發,推想這黃豆也可能是撒在房上地下,防刺客用的。」
聽周延安這麼分析,筆者也覺得有道理。西苑是明、清間才具規模的,明、清兩代均有刺殺皇帝的事發生;清代的皇帝、皇太后又確曾駐蹕豐澤園;民國后北洋政府的首腦袁世凱、曹錕,也在春耦齋及緊鄰的居仁堂住過,為了這些頭頭腦腦的安全,以黃豆鋪地防範刺客,或許真是正解呢。
在春耦齋南面另一幢房子,孩子們透過窗戶的縫隙,看見裡面摞著一個又一個的鐵盒子。後來在看電影時,他們發現放映員裝電影膠帶的盒子,恰和那幢房子里的鐵盒子是一樣的,由是知道了這幢房子是存放電影片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