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錦衣裘服(2)
故宮現存皇帝龍袍還有在綉金龍、十二章、彩雲之中,加綉雙喜字文飾的。在清代典章服飾制度中沒有見到文字記載,但它是皇帝成婚時穿用的。按照清代規制,皇帝成婚稱為「大婚」,幼年即位的皇帝成年後,要舉行隆重的大婚典禮,清早期的順治、康熙和晚期的同治、光緒都是即位后舉行大婚的皇帝。是時,頒詔天下,舉國同慶。宮廷內圍繞皇帝、皇后的吃、穿、用及洞房陳設等都以龍鳳雙喜為主要圖案。同治十一年(1872)、光緒十四年(1888)晚清的兩位小皇帝成婚前,蘇州織造定織、綉了一大批龍鳳雙喜的門帘、床帳。皇帝大婚時穿的龍袍上加綉雙喜字樣,也是理所當然的。皇帝在平常的日子穿便服,又稱常服。皇帝在宮中穿常服的時間最多,如經筵、御門聽政、恭上尊謚、恭捧冊寶等都是穿著常服活動的。常服有常服袍和常服褂兩種,其顏色、紋飾沒有特殊的規定,隨皇帝所欲。但從故宮收藏的皇帝便服的顏色、文飾來看,也都有明顯的隱義。清代入關之初,滿族貴族喜穿天藍、寶藍色衣褂,寓意清淡、明快,「清」與國號同字同音,因此淡藍、寶藍、天藍等顏色成為宮廷服飾中領導潮流的顏色。皇帝的便服也選天藍色、寶藍色。故宮藏宮廷畫《清康熙讀書像》康熙便服像,畫的就是年輕的康熙身著寶藍色便服的寫實作品。就連面用明黃或石青色的皇帝禮服、吉服,里襯也用天藍或月白色。宮廷崇尚藍色,乾隆、嘉慶朝都有這種顏色的便服。直到道光年間仍為流行顏色。故宮藏《喜溢秋庭》圖卷,描繪的就是身著寶藍色便服的道光皇帝與后妃、子女在御苑內嬉戲休閑,共享天倫之樂。除此以外,皇帝的便服顏色還有象徵天下富足、生活紅火的木紅色、棗紅色,諧音「祿」的灰綠色,以及潔凈、清爽的薑黃色、淺米色等。清代皇帝的便服的衣料多選用單色織花或提花的綢、緞、紗、錦等質地。無論是織花、提花,多採用象徵吉祥富貴的紋樣。如團龍、團壽、團鶴,寓意「幸福」、「長壽」;蝙蝠、團壽字、盤腸、綬帶紋樣,寓「福壽綿長」,因蝙蝠諧音「福」、盤腸諧「長」、綬與「壽」同音。再如,用「」字或萬年青花與靈芝頭組成的紋樣稱「萬事如意」;葫蘆頸上系彩帶,與「」字合稱「子孫萬代」文飾,因葫蘆是爬蔓植物,連續接果有連綿繁衍子孫,永遠不斷的意思。清代服飾制度還規定,穿不同的服裝,頭上要戴相應的冠帽。皇帝的冠帽有朝服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冬朝冠面為熏貂和黑狐,夏朝冠面為玉草。皇帝的冠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和行服冠。朝冠有冬夏之分。冬朝冠呈卷檐式,用海龍、熏貂或黑狐皮製成,外部覆蓋紅色的絲絨線穗,正中飾柱形三層金頂,每層中間飾一等大東珠一顆。環繞金頂周圍,飾以四條金龍。金龍的頭上和脊背上各鑲嵌一顆一等大東珠,四條金龍的口中又各銜一顆東珠。夏朝冠呈覆缽形,用玉草、藤、竹橋編製。其頂亦為柱形,共三層,每層為四金龍合抱,口中各飾一東珠,頂上端一顆大東珠。另在冠檐上,前輟金佛,嵌十五顆東珠,后輟「舍林」,前飾七顆東珠。吉服冠,頂子為滿花金座,上端一顆大珍珠。常服冠,黑絨滿綴紅纓,紅絨結頂。皇帝穿朝服時要戴朝珠,根據不同的場合戴不同質地的朝珠。朝珠由一百零八顆東珠串成,每二十七顆東珠又用四粒紅珊瑚結珠等距間隔出上、下、左、右四部分,其上部結珠呈葫蘆形稱「佛頭」。佩戴朝珠時,佛頭垂於背後,用黃絛帶連接一組玉飾,稱做「背雲」。朝珠垂在胸前的左右紅珊瑚結珠處,分別飾一兩串綠松石珠串,稱為「紀念」。朝珠的構成,有著特殊的含義。一百零八顆珠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四個紅珊瑚結珠象徵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下垂於背後的佛頭、背雲,寓意「一元復始」,三串綠松石紀念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個旬期。皇帝穿朝服時戴一盤東珠朝珠,皇后、皇太后穿朝服時戴一盤東珠外,還在兩肩斜掛兩盤紅珊瑚朝珠,以示身份特殊。皇帝佩戴朝珠,還根據不同的場合戴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祭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戴琥珀或蜜臘朝珠,祭日戴紅珊瑚朝珠,祭月戴綠松石朝珠。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朝珠寓意天、地、日、月,而東珠朝珠作為天地與人間的紐帶,為皇帝專用。皇帝在穿戴服飾中,腰間都要系相應的腰帶,穿朝服系朝服帶,穿吉服時系吉服帶。朝帶有兩種,一種用於大典,為明黃絲織帶,帶上有龍文金圓版四塊,中間嵌蜜石、東珠;一種用於祭祀,帶上用四塊金方版,嵌以束珠及各色玉、石。朝帶並有垂帶物品,即左右佩盼、囊、隧、鞘刀等。吉服帶與朝帶顏色相同,形制相似。帶上的四塊金版嵌珠寶隨意,帶端的一版角帶扣,列左右的二塊有環,以佩帶玢(音fēn)。帶上拴的荷包也格外講究。滿語稱荷包為「法都」,是滿族人喜歡的飾物。滿族舊俗,無論男女,穿長袍系腰帶,帶上都拴「活計」,荷包是活計之一。它是由滿族先世出獵或游牧時隨身帶的「囊」(一種皮質的飯袋)演變來的,同切割用的鞘刀、點火用的火鐮、擦汗用的手帕等同為出獵的必備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方式的改變,游牧、狩獵變為固定的居住與耕種,這些活計就失去原來的意義而變為裝飾。清代皇帝的活計更是質地精良,製作精美。在綢緞上綉各種圖案,與衣服相配。荷包上繡的紋飾有「五穀豐登」(正月)、「五毒」(端陽節)、「鵲橋仙會」(七月)、「丹桂飄香」(中秋)、「菊花」(九月初九重陽)、「葫蘆陽升」(冬至節)、「甲子重新」、「萬國咸寧」(大年三十)等,以應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