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公孫取冀
初平二年四月,董卓軍出弘農,與孫堅軍戰於諸陵,大敗。董卓命中郎將牛輔、董越、楊定等分屯華陰、安邑、澠池等地防備孫堅,自己率軍返回長安。
五月,袁紹遣周昂為豫州刺史,攻陽城。孫堅糧道被斷,於是從雒陽退軍,與周昂爭豫州。
六月,東郡黑山賊起,殺太守王肱。兗州刺史劉岱畏懼,四處求援。公孫瓚遣范方領兵三千支援劉岱。曹操陰使胡毋班族人殺河內太守王匡,降其軍得數千人。袁紹命上黨太守張楊坐鎮河內。
七月,袁紹騙公孫瓚攻冀州,又脅迫韓馥讓冀州,自領冀州牧;曹操奉袁紹之命擊魏郡、東郡黑山諸賊,被表為東郡太守,改治東武陽。南匈奴王於夫羅附董卓。
八月,公孫越奉命前往鄴城,向袁紹討要合謀的冀州數郡之地,不成,差點被袁紹所派刺客殺死,幸被何白遣使告戒,單騎逃歸幽州。
董卓任命楊懿為河南尹,還駐洛陽。朱儁聞訊,率兵還洛陽,楊懿退走。朱儁見河南殘破,引軍向東,屯駐中牟縣。並傳信各個州郡,召請部隊討伐董卓。陶謙派兵三千,與他郡聯合,表奏朱儁為權車騎將軍。董卓令李傕、郭汜率數萬人攻朱儁。朱儁出擊,被擊敗。
九月,公孫瓚大怒,領兵步騎兩萬進入冀州之地。並傳檄冀州諸郡國,曆數袁紹十大罪狀。袁紹詐取冀州,驅離韓馥並不得人心。加上公孫瓚攻勢凌厲,威震河北。北部郡縣紛紛反叛袁紹,歸附公孫瓚。袁軍內部不穩,畏其兵威,授其弟公孫越為渤海太守。
十月,袁術使破虜將軍孫堅進攻劉表。劉表派其將黃祖出屯樊城、鄧縣之間,迎擊孫堅。董卓制小錢以亂中原,中原經濟大亂,百姓只以布帛糧食交易。
十一月,公孫越至郡后反以渤海郡兵進攻袁紹。一時間公孫瓚兵勢甚盛。於是,公孫瓚以其將嚴綱為冀州刺史,田楷為并州刺史,單經為兗州刺史,從弟公孫范為河間太守,又改置冀州州治,各郡縣守令。
十二月,孫堅大破黃祖,進圍襄陽。劉表命黃祖乘夜出城召集救兵,黃祖率救兵返回襄陽時,被孫堅攔截,敗逃峴山之中。並於峴山設伏將孫堅射傷,荊州兵馬趁勢圍攻,江東兵馬大潰,最後逃過江者,十不存一二。袁紹所任的豫州刺史周昂又咄咄緊逼,孫氏無奈,徹底的歸在了南陽袁術的麾下。
陶謙應公孫瓚之請,出兵東郡屯兵發乾,自東方迫袁紹;袁術亦從南陽出兵穎川、陳留遙相呼應。兗州太守劉岱相助袁紹,范方領兵返回河北。
這就是初平二年中,中原各方勢力的大至軍情。令何白驚奇的是,孫堅居然沒有在峴山被射死。這孫堅不死,那可就與歷史相背離了。孫家的第一代雄主不死,那孫家的發展只怕不慢,這天下恐將會愈加的混亂了。
經過三個月的侵吞,公孫瓚已經將渤海、河間、中山、安平、清河、巨鹿大部郡縣佔據了下來,兵力一度雄厚達十萬之眾。除卻各地守軍,僅僅只是公孫瓚的本部兵馬,就有四萬餘軍。巨鹿田楷、安平單經兩路偏師也有近三萬之眾。
只是隨著公孫瓚的不斷進軍,軍隊銳氣盡消,將領狂妄自大,兵員良莠不齊,幾成強弩之末。加上公孫瓚一路的橫徵暴斂,大肆任用庸碌小人,使得公孫瓚在冀州的民心盡失。
不少百姓脫離了冀州,望著青州而來。何白至少收納了十數萬口的災民,達兩萬餘戶,全部分散到各郡安置。聽聞幽州的劉虞也收了不少的冀州流民,看來冀州真的是大亂矣。
而袁紹也終於眾望所歸,被冀州吏民所期盼,等到了大破公孫瓚軍的大好良機。初平三年一月,袁紹令東郡曹操防備陶謙,周昂防備袁術;另派出袁譚出任城,擊田楷;高幹出堂陽,敵單經;自已親領大軍三萬六千餘,以麴義為先鋒,抵達清河界橋,與駐軍磐河的公孫瓚軍對峙。
而此時,何白則領著一萬青州兵在平原縣內與劉備飲酒,並讓數月不見劉備的關羽、張飛拜見大哥。
劉備遲疑的舉杯問道:「主公既然想要派兵支援伯珪兄長,卻又為何停留平原不前。」
何白笑道:「其實,以我跟伯珪兄長的實力,擊敗袁紹並不難。我兩家聯合一起,絕對可以輕易佔據整個河北之地。只是伯珪兄長忌憚我有統一天下之志,自已又想獨吞冀州膏腴之地。因此對我的聯合請求不理不睬,卻遠求陶謙與袁術遙相呼應。我若輕易踏入冀州之地,必然會被伯珪兄長懷疑是來搶地盤的,轉而領兵前來攻我。因此,不得伯珪兄長的允許,我只能停在平原靜靜的觀戰。」
劉備搖搖頭道:「主公既有統一天下之志,為何會坐視伯珪兄長鯨吞冀州?若伯珪兄長得到了冀州之地,以伯珪兄長的能力,豈不是主公統一天下的強敵也?」
何白看了劉備一眼,笑道:「有統一天下之志,不代表非要自已統一。如果伯珪兄長也能統一天下,以他對外族人的憤恨,想必一定會成為另一個漢武大帝吧。到時我願為衛大將軍也。」
劉備不由在暗中癟嘴,並不相信何白的言語。自已本不是真心的要相助何白,而何白也不是真心的信任自已。多年的志向,又豈會讓何白三言兩語就說放棄了。
自已可不相信世間還真的有先賢聖王之類的人物,憑什麼你何白可以一統天下,我劉備就不行?抗擊異族,揚我大漢聲威,將來自已統一天下也會去做。
至於何白說什麼兵連禍結,天下百姓十不遺一。只要心懷大志之人,誰人不知人口的重要性,誰又會大肆的殘害百姓?縱然百姓十不遺一,但若休生養息數十年,還不是可以回復如初。
何白所說的華夏苗裔滅絕,想來不過是欺瞞世人的大言罷了。不如此,不能夠證明何白篡漢自立的英明偉岸之處。何白所預言的天下三分,據自已這段時間想來,該是有遠見者,給何白所分析的天下大勢吧。
然而何白卻詐言以奇夢流傳,就如流傳數百年的「代漢者,當塗高」一般,只是為了讓他明正言順的篡漢自立。只是其中的三分天下,究竟都有誰人?
鄴城一地如今有袁紹,又有公孫瓚,再加上還有何白在旁窺探,想來必是他們其中的一個吧。秣陵遠在江東,想必會是江東左近的人士吧。不是揚州刺史陳溫,就是南陽袁術,再不濟會是陶謙,也許荊州劉表皆有可能。那麼唯一留給自已的就是益州成都了?
劉備眉頭大皺,益州有劉焉在,自已曾在其麾下為將,劉焉此人可非易與之輩。而且北有董卓,不過董卓暴虐,勢必不得長久。我應該就是在劉焉死後,方取成都於益州自立的吧。
劉備緊皺半載的眉頭不由舒展開來,終於得意的看了何白一眼。天下數不盡的英豪,你何白既然言說我能成事,我又怎會自甘墮落,甘附尾翼。唯一可慮的是那隻河內玄武。呵,數十、百年後的事物何白也能料知?定是在詐言哄人罷了。
只是轉念又深深的疑慮起來。為何何白已然認定了自已將來可能會給他帶來麻煩,可他又為什麼不殺了自已以絕後患?看著在旁陪坐的關羽、張飛二人,劉備不由深深的沉思下去。
難道僅僅只是為了得到二弟、三弟?二弟、三弟雖勇,可何白已然有了典韋、黃忠之輩,又何需下大力氣在自已手中強奪?只是如今他似乎成功了,二弟、三弟已不如半年前對已那般言聽計從。區區何氏兩個賤人,就已經讓他們忘記了桃園之誓,著實可恨。
公孫瓚的騎兵戰鬥力很強,白馬義從更是當之無愧的當世強軍。然而,公孫瓚的弱點也很多,而且每一個都很嚴重,其中最為致命的一個就是,他缺少地盤收稅,更沒有錢糧養兵。
公孫瓚麾下的部隊雖被稱之為幽州軍,但並不是真正的幽州軍。而是公孫瓚利用以前張舉、張純叛亂,所挾裹的降民訓練出來的。可說這支軍隊是他的私兵,也是他的心血,更是他準備用來平定烏桓、鮮卑的依仗。
只是不巧的是,等公孫瓚強行將大軍建成,而朝庭卻生亂了。而作為幽州軍政一把抓的幽州牧劉虞,只懂得保境安民,發展農業。對外只懂安撫,並不懂得以實力去征服異族,對向來激進的公孫瓚也並不支持。
若非有劉虞的軍師魏攸多方勸解,劉虞甚至連公孫瓚一軍的基本口糧都不願支給。恨不得命令破壞安撫大計的公孫瓚,將其部下軍隊全部散去才好。
一時間,公孫瓚這個純粹沒有地盤的武將頓時抓瞎了,因為軍隊為了就食方便,轉移駐地至右北平郡屯紮。原來的右北平太守懼他跋扈,不久便棄官而走,之後也無人敢赴任。所以,公孫瓚又被重新任命為右北平太守。
公孫瓚不願受制於劉虞,然而右北平郡地廣人稀,稅收又少,怎麼可能養得起兩萬騎兵?於是公孫瓚響應了渤海太守袁紹的號召,出兵討董,看看進入中原后,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在中原,公孫瓚發現朝庭已經不能再度掌控天下了。而在他的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武力擴張,另一條是找個靠山。然而公孫瓚是個驕傲的人,怎肯隨意的屈居人下?
特別是有資格,或者說有能力給他當靠山的人選。幽州牧劉虞互看不順眼,名滿天下的袁紹也靠之不住。韓馥么,那就呵呵了。青州的何白,公孫瓚是想都沒想。因此,武力擴張是他唯一的一條出路。
也因此被袁紹一遊說同取冀州平分之,公孫瓚立即贊同了。只是令公孫瓚想不到的是,這袁紹也太陰了,事成后立即翻臉。頓時讓直爽暴躁,又性子古怪的公孫瓚怒了,揮兵直進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