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1)

封面故事(1)

目前世界上大概有十來個人在販賣複製書衣。其中一半的人,只是以「彩色影印」替代,效果、品質都不佳;另一半的人,雖然也以計算機掃描並加以修補,他們所提供的書衣卻都不超過一百種。而馬克已經累積了超過八千種書衣……。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對於一本書而言,封面就像是人的衣裝、佛的金裝一樣。雖然英文里有句名言「Don'tjudgeabookbyitscover」(不要以封面評斷一本書),指的是千萬別由皮相判定內容,也就是中文裡「不要以貌取人」的意思,然而,多數人逛書店選書、買書時,若非已經閱聽過書評、書介,或經由他人口耳相傳而尋找某本特定的書,則書籍封面往往就是吸引讀者的最重要元素。也難怪出版社除了絞盡腦汁想書名之外,更要千方百計找來美術編輯,企圖為書籍設計出最能奪人目光的封面。封面的封面歐美書業的出版習慣,一般都是先出精裝本(hardcover),再出平裝本(paperback)。而精裝本的硬殼封面外,往往還要加上一件活動的防塵紙封套,英文名之為「dustjacket」或「dustwrapper」,台灣出版業俗稱為「書衣」。這件書衣,其實可視為「封面的封面」。不少圖書館為了便於在書脊貼書號及上架,經常在進書之後,就把這件書衣給丟棄了,這些圖書館員眼中的累贅,卻成了書商們爭相收購的寶貝。因為對於挑剔龜毛的藏書家而言,一本書若少了書衣,就像有缺口的瓷器,收藏價值不僅是大打折扣,有時甚至一文不值。我所認識的舊金山「瓦哈拉書店」(ValhallaBooks)合伙人之一的艾倫?米克瑞特(AllanMilkerit),在因緣際會下便曾收購了上千張圖書館所淘汰的書衣,有些歷史超過四、五十年。艾倫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為這些書衣找書,配成套之後,再以高價賣出。多數藏書家則沒艾倫那麼幸運。他們所面臨的景況是,手邊有書,卻苦無書衣加蓋;有時就算有書衣,卻已面目全非。畢竟薄薄的一張紙,很容易就會脫落、毀損。除非使用者夠細心,否則書衣被妥善保存的機率真是很低,特別是上了年紀的書籍。20世紀美國文學史上公認最著名的一張書衣,當屬費滋傑羅(F.ScottFitzgerlad)於1925年出版的經典之作《大亨小傳》(TheGreatGatsby,英文直譯應為《偉大的蓋茨比》)。這張書衣的正面是一雙上了妝的女性眉眼,以及塗著口紅的小巧櫻唇,在一片似海洋又似天空的暗寶藍色背景襯托下,幾條細細的黑曲線宛如被風吹散的髮絲。那張沒有鼻子與輪廓的巨大臉龐,散發著某種神秘、冷漠、憂鬱又飄忽的氣息。書衣下方則是燈火通明的遊樂場,整體構圖營造出了既虛幻又寫實的風格。千萬別把那張書衣讓給別人根據數據顯示,費滋傑羅對於《大亨小傳》的英文書名並不滿意,但卻非常喜愛書衣。他在書作完成之前,其實已經看過書衣的設計(是初稿或定稿並無定論),並將其中的意像轉換成書中文字。他曾在1924年,也就是出書前一年,寫給史奎博納出版社(CharlesScribner'sSons)編輯馬克斯韋爾?培金斯(MaxwellPerkins)的一封信上焦慮地表示:「看在老天的份上,你千萬別把那張替我保留的書衣讓給別人,我可是已經把它寫進這本書中了!」至於費滋傑羅將它寫進何處?這圖像所指,到底是書中提到的一個畫有巨型眼睛的廢棄看板,或是書中第四章後段里所描繪的漂浮的女人面孔?一直是文學史家爭議的話題。這張設計搶眼的書衣雖然頗得作者歡心,卻被海明威奚落一番。認為它俗麗、沒格調,讓人很不舒服,所以閱讀前就先把書衣扯掉了。海明威晚年在回憶錄《流動的饗宴》(AMoveableFeast)一書中曾提到這段陳年往事。他還說,費滋傑羅向他表示,原本挺喜愛那書衣,後來卻已沒什麼好感。這番話的真實性有多高不得而知,費滋傑羅可能只是客氣,也可能是順著海明威隨口說說罷了。值得一提的是,被視為「失落的一代」最佳代言人的這兩位,於1925年相識於巴黎,當時費滋傑羅已是頗具知名度的作家,海明威卻還是個剛初道的窮小子,正在撰寫第一本長篇小說,也是日後的成名作《旭日東升》(TheSunAlsoRises)。後來,費滋傑羅還推薦海明威給編輯培金斯,因此《旭日東升》和《大亨小傳》的編輯與出版社完全一樣,兩本書的書衣則由不同的人設計,所以風格大異其趣。《旭日東升》的圖案較為古典素樸,想必海明威曾向出版社表達過他的看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書天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書天堂
上一章下一章

封面故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