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西遊記》二(6)

破譯《西遊記》二(6)

十八,最終是一個功德圓滿的結局,是人生成功的結局,是取經終得正果的結局,是戰勝千難萬險的勝利結局,是一個喜劇的結局。然而,不論是兒童或是成年讀者,都在這個結局之後產生一種普遍的、難以言語的、不自覺的卻又是非常深刻的失落感和虛無感。這種感覺長久地瀰漫心頭,餘音裊裊。如果對這種失落感、虛無感進行分析,那麼,我們看到:第一,無法無天的兒童時代自從取經開始就喪失了,取經的成功意味著更徹底的喪失。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點,但每個讀者都接受了這一事實的情緒影響。第二,兒子的成功終於被父親承認並且接受了。兒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是個好孩子。然而,潛在的對父親的反抗與敵視也被完全地壓抑了,再也沒有顯示的機會了,再也不可能大鬧天宮了。這一潛在的事實是人們不自覺的,卻在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讀者。它激起的情緒反應也是十分強烈的。第三,從此,兒子與母親的關係改變了,自己成佛了,和觀音菩薩平等了,不能再嬉笑母親了,不能再得到深深渴望的觀音菩薩的關照了。兒子成功了,獲得社會地位了,完成道德形象了,就很難再得到兒時的母愛。這也以非常隱蔽而又強烈的方式滲透著讀者的心靈。第四,人生成功了,奮鬥的苦難經歷了,似乎可以永享太平和圓滿了。然而,就因為從此沒有了苦難,沒有了奮鬥,沒有了和妖魔鬥爭的曲折故事,沒有了這種種刺激,既超脫了,也虛無了。每一個讀者都會在《西遊記》的結尾,被成功帶來的虛無感籠罩。第五,豬八戒所代表的令人喜愛的、親切的、難以割捨的食色本性,在成功的人生進取中,也被升華和抑制了。豬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不過表明獲得成功之後,還可以有冠冕堂皇的文雅的飲食而已。除此之外,那種原始的、粗俗的、衝動又充滿痴憨樂趣的**本能被消滅了。只要對讀者的閱讀情緒稍加分析,就會明白,真正讓他們惆悵的,不是離開唐僧,沒沙和尚也無關緊要,而是離開孫悟空和豬八戒這兩個人物。在《西遊記》的世界中沒有了孫悟空,是讓人感到難過的,沒有了豬八戒,也是讓人失落的。離開孫悟空,象徵著離開人生的奮鬥。離開了豬八戒,象徵著離開了生動可愛、憨實有趣的**。第六,生命的真正意義就是與客體搏鬥,無論是兒時大鬧天宮,還是成年後的人生奮鬥。奮鬥結束了,意義也就沒有了。第七,孫悟空成佛,意味著兒子達到了父親的境界,達到了父親所取得的社會地位,同時也意味著自己將要扮演的父親角色。這一結局不論對沒有成為父親的兒童、青年,還是對那些已經成為父親的成年人,都會產生相同的震動。一方面是成功;一方面是失去。一方面是父親地位的獲得;一方面是兒童時代以及青少年時代的喪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解析人格觸摸靈魂的書:童話人格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解析人格觸摸靈魂的書:童話人格
上一章下一章

破譯《西遊記》二(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