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麵館之錯過/木木、灣景
木木:一次我坐夜航飛機,有三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安心地看了一部挺舊的電影《半生緣》。電影里男女主角世鈞和曼貞音信阻隔了十幾年後在早先經常踏過的木樓梯上相遇,兩人隔著在光影里沉浮舞動的灰塵,平靜地打招呼,說,你還好吧。一場永不重來的錯過就在平靜的問候里等來了它最後的結局。時間不能倒流,命運也不能逆轉,所有失散時的焦慮絕望和以後生活里的撕心裂肺都沉到時間的底層,波瀾不驚。兩人來到一家嘈雜的小飯館,熱氣騰騰,人影憧憧,兩人在這世間的熱鬧里擁抱,此時的擁抱已完全不能改變各自的命運格局和生活軌道,隔著一萬種不可能,一直冷靜的曼貞開始淚流洶湧,說,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張愛玲借曼貞之口說出的這句話在我毫無防備的時候突然擊中我,我在幾千米的高空里一瞬怔忡,下面掠過的不知是哪裡的模糊燈光。灣景:你描述的錯過的確是個很別緻的話題,幾乎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或多或少體驗到錯過的感受,一些人會說出來,而更多的人可能把這種感受作為一個秘密永遠留在心裡。木木:我覺得人們貌似嚴肅慎重地過著自己的一生,其實荒謬和偶然隨時可以徹底顛覆你的生活。有時你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它成為你生活里的蒼涼背景,越來越遠,你卻仍然只能在你錯過的方向上向前;更多的時候,你不知道錯過了什麼,每天都有無數的可能,而在選擇完成的那一刻,就註定你只能實踐其中一種,而其它無數種被排除在你的生活之外。它們所衍生的另外的可能性也與你永不相遇,你的每一天就在這種錯過和選擇里過去,你的人生就成了現在的樣子,可是,你知道,你本來有無數種可能,它可能是另外一萬種樣子,但它們每天在與你擦肩而過,你永遠沒有機會看到它們的樣子。灣景:你說的也許過於嚴重了。其實錯過和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心理預期關係很強,也和一個人選擇面的寬窄有關。比如一個農村人對錯過的感受可能就不如一個城裡人強烈,因為他一生中面臨的選擇機會並不多,而像幾米在《向左走、向右走》中所描述的錯過在城市中幾乎天天都在發生,幾乎是一個必然現象。木木:的確,錯過好像就和死亡一樣,是個宿命的東西,因為我們一生都在錯過。我用GOOGLE在網上搜索「錯過」,無數的「錯過」紛至沓來,在那裡有無數人告誡我,不要錯過一本好書,不要錯過一個好職業,不要錯過一次戀情,更不要錯過一個能改變我一生的機會。我都看到了,可是還是在無盡的錯過中無力地前行。灣景:我倒覺得沒有必要過分誇大錯過的心理預期。因為錯過的東西都是未實現的,容易給我們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比較有利於成就文學作品的審美。但在現實中,不錯過真的就那麼美好嗎?《半生緣》里的世鈞和曼貞如果當年結合了,在瑣碎的生活細節磨礪后還會有那麼豐富動人的情感嗎?木木:你的意思是不要給錯過賦予太多的遺憾,而應該珍惜我們得到的東西?灣景:其實錯過揭示的是一個更深層次的現象,就是人的主觀努力和客觀結果往往總是相背離的,這有點像西方哲學中的存在荒謬性。而中國的《紅樓夢》通篇也似乎都在強調這種錯過,書里的每個人物最終都走向了自己願望的反面,沒有一個如願者,最典型的就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裡面雖然是一種中國道家式的消極,但也表達了人不應過分誇大自己的力量,不應和大勢較勁,要順應潮流,順應自然的樸素思想。從這個角度看,把錯過當成一種宿命也未嘗不可。因為一生中要走的路太多,而我們畢竟只能選擇一條。木木:你的話讓我想起羅伯特的《未選擇的路》,「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對不起,有點離題了,我們今天就聊到這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