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苗,愁不愁長?/陳勁松
陳勁松,世聯地產顧問(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家苗成長大概與國務院開會討論《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同時,我們家也正在召開一個正式的會議,主題可以稱之為「關於促進我們兒子持續健康成長的辦法」。這個會議頗為嚴肅,因為我和佟捷都知道這關乎兒子的前程,但麻煩在於不滿兩歲的兒子卻不能參加和發表決定他前程的任何意見。事實上在孩子一歲的時候,我們已經不相信「有苗不愁長了」。原因在於我們發現自然狀態之下成長有如下幾個問題:投機行為——在父母那裡得不到的東西,往往能從奶奶和阿姨那裡得到;裝假造勢——經常哭聲震天,卻不流眼淚;製造概念——比如不會說「挖掘機」就製造出「哇哇」來代替;推高物價——我們還來不及講價,他就緊緊地把玩具抱在懷裡;浪費資源——在我的稿子上用彩筆亂畫;早期失范——這一點是讀了「0歲教育」之類感受最深的;嫌貧愛富——總是對給他好吃的人笑;畸形發展——小肚子見脹,而隨地大小便不改;惡性競爭——總是和小朋友比誰哭的聲大;前景堪憂!——三歲看老,了解了嬰幼兒早教內容和對比了同齡先進指標(認字、數數、動作、藝術、說話)。出台政策從以上十大問題,我們不能不得出如果不採取有力措施,一失足頓成百年恨,兒子就會發展為危害家庭穩定和破壞家庭經濟的小怪物的結論。於是大約三個月前我們家大人分別出台了有關規範孩子不良行為的政策和措施,記有:預警體系——這是我夫人特別諮詢了專家之後,建立出不良發展趨勢提示系統,徹底改變了以前只聽兒子哭就採取行動的被動局面;資格審查制度——自己碗里的東西不吃完,絕對不再給新的好吃的東西,這是阿姨制定並實施的;「周審」制度——這是我提議的,旨在通過每周小紅旗和小白旗檢討並定級;嚴格控制高檔要求——這是專家建議的,認為可以培養品質;鼓勵發展適當需求政策——這是奶奶一定堅持的,只要需求不是高檔的,一概滿足,至於什麼是適當的,奶奶說了算;培訓考試製度——這是幼教中心老師建議的,認為可以提高素質。就這樣月余,我們家大人忙得不可開交,各種政策屢屢衝突,紅旗、白旗交相輝映,我兒子基本上依然如故,偶爾也對大人們評論他的各種「論壇」頗為迷惑。於是某天大人中的一位認為出於對家庭今後的長久治安負責的精神,使家庭財政不至於花在壞小子身上,有必要採取「如果他不達大人要求,就斷奶」的斷然措施。於是引發了這次關於「促進孩子健康發展」的正式會議。本次會議在分析了各種現象之後,回歸到幾個最基本的共識上:(一)、孩子誕生的原因不是孩子需要大人,而是大人需要孩子;(二)、孩子的成長本身是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三)、孩子怎麼成長,不取決於幼小的嬰孩,而取決於大人;(四)、對正在迅速成長中的孩子,不能打壓,而是使他更健康;(五)、對什麼是健康,要根據自己家庭環境的實際而不是根據什麼「卡爾·維特」家的實際;(六)、大人各自出台的政策,需要統一梳理一下,有必要出台《關於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通知》來統籌;(七)、會議再次重申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我們都愛孩子,而不是恨孩子。會後,我們家終於舒了一口氣,好像開了一個十一屆三中全會。有苗,愁不愁長?有苗,到底愁不愁長?這不是一個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如果我們把世界分為三個系統——自然系統、技術系統和社會系統的話,那麼小苗成長的自然系統和房地產發展的社會系統都屬於複雜系統。所謂複雜系統就是沒有標準或有限因果關係,沒有完整技術指標和參數,因此也沒有標準解決方案的系統。完全的計劃經濟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沒有考慮到系統的複雜性,而認定社會系統等同於技術了。因此對於複雜系統,任何人都不能過於自信,正如父母不能對自己培養孩子過於自信一樣。但系統複雜歸複雜,還是有些內在規律顯現出來的,那麼是誰更直接地把握了這些規律?就以種地而言吧,一定是種了十年地的老農民知道適合種什麼和怎麼種而不是書記。這一點似乎就不用再解釋了。雖然書記也想讓小苗茁壯成長,但最好不要在這方面發揮,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市場和資源分配的公平規則上吧。這時,我們才不會有「種了一輩子地,反而擔心自己不會種了」的擔心。至於老農為了掙錢只種「細糧」(大米、白面),不願種「粗糧」(玉米、高粱),書記也不必心急如焚,來一個「只要社會主義草,不要資本主義苗」的急剎車。這一點歷史經驗已經告訴我們為什麼了。至於其他人發現農民承包土地掙了大錢紛紛解甲歸田,跑馬圈地,這時書記的任務,一定不是給他們找各種名目(小苗開發區和小苗高科技),而是要做到:信息透明和公開拍賣。這也有歷史公案可考,想當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放火燒山的結果如何?總之,「讓上帝歸上帝,讓撒旦歸撒旦」,農民既不是上帝,也不是撒旦,讓他自由地種地吧。中國的經驗挺有意思,是對解決複雜問題的一個大貢獻:當政府和全國人民不幫老農出謀劃策、橫加干預的時候,小苗就不愁長了,中國人就都可以吃上「細糧」,過上小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