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感悟/陳建功
陳建功,北京作家。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迷亂的星空》、中短篇小說集《陳建功小說選》、《丹鳳眼》、中篇小說《鬈毛》、中篇小說集《前科》、隨筆集《從實招來》、《北京滋味》、長篇小說《皇城根》等。作品曾多次獲文學獎並被譯成英、法、日、捷、韓、越等文字在海外出版。**時期的日子既悠閑又浮躁。平日里有趣的沒趣的應酬全沒了,有用的沒用的會議全免了,甚至連每天例行的上班,也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了——既然要少開會少聚集,乾脆,自己別找事,也別給別人找事。當然也有人在忙著,比如那些第一線的醫務人員,那些負責防疫工作的人們,在夜以繼日,甚至在犧牲獻身。可無能者如我輩,能做點什麼?於是,這日子便悠閑得很。越是悠閑,反倒越沒有悠閑的心境。為疫情的蔓延焦慮,為那些戰鬥在第一線的人們焦慮,甚至也曾為那些醫護人員的子女們焦慮……說到底,我想大概還是為自己不得不隔岸觀火而焦慮。文藝界尚有所為的恐怕是幾位歌星們了,他們好歹還趕排了一台晚會,名字大概叫「我們眾志成城」,即便不能再和以往那樣對著無數晃動的閃光棒唱,面對家家戶戶的熒屏,好歹也算是為抗擊這民族的乃至人類的災難吼了一把。**尚未引起恐慌的時候,人們都在關注著伊拉克。有的人甚至還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看待別人的災難。我最不能容忍的是某個知名的華語電視台,居然把美伊戰爭的話題編排成嬉笑打趣的話本,讓一個油腔滑調的主持人大過其癮。坦率地說,我深深地為那位同胞感到羞愧。儘管我過去一直很欣賞此公的伶牙俐齒,現在卻覺得他彷彿在扮演狗仔隊里的一個角色。你可以站在戰爭的任何一方,但不可以看著別人在炮火硝煙中的遭遇如獲至寶,把別人的苦難化作解頤的一笑。那時候我曾恨恨地感慨,或許國人真的也需要來一次大難臨頭,好讓我們告別膚淺和冷漠,從靈魂深處感悟一下對災難的悲憫和責任。誰能想到,那時,SARS已經開始肆虐,而且,因為我們的疏忽和猶豫,它正在逐步釀成一場危及民族的災難。然而現在,當災難真的降臨的時候,我得承認對國人的精神境界不能不刮目相看,甚至不能不反省自己內心深處是否還有自命深刻的膚淺。真的,在災難面前,我們的民族是如此迅速地煥發出勇氣和激情。這個民族決不缺少大勇者,不缺少義無反顧的志士。當我知道他們的名字的時候,他們或者已經獻身,比如那位廣東的護士長葉欣;或者已經經過了磨難,在從容若定地告訴人們,**並不可怕,比如那位老軍醫姜素椿。而後,熒屏上閃現一批一批集結起來去支援**治療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們,他們在悲壯地話別、登車;熒屏上又閃現出,在被隔離的人民醫院院牆外面,警戒繩上懸挂起一張張向醫護人員問候、致敬字條……是的,膚淺的,並不是我們這個民族,而是自命不凡的自己。真的,我覺得似乎需要重新認識自己的同胞們。或許,某一件事,某一些人,我們從中會感到膚淺和冷漠,感到敷衍和塞責,甚至也會發現怯懦和逃遁、虛假和掩飾。然而,更多的人,無數的人,都在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在無畏無私、前仆後繼。這才是我們民族的本質和魂魄!現在,正當我坐在電腦前,敲打下這些文字的時候,電視熒屏上又出現了這樣一個畫面:一盒生日蛋糕緩緩升起,在一根繩子的拉動下,越過頭頂、越過樹梢,到達守候在樓上窗口前一群戴口罩的姑娘手裡。這是隔離區外的人們在為隔離區里的一位女學生過生日。在電子琴彈奏的「祝你生日快樂」的旋律聲中,生日蛋糕被窗口裡的姑娘高高地舉過頭頂,同樣被高舉起來的,是隔離區內外、樓上樓下的人們無數「V」字的手勢……坦率地說,現在我已為這畫面潸然淚下。是被頑強快樂的年輕生命所感染,還是被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深情所感動?是被直面困難的自信所鼓舞,還是被萬眾一心的場面所激勵?我無法用語言來概括。但我相信,在未來對這一災難的歷史性描繪中,這將成為一個濃縮了民族精神和當代中國青年風貌的經典畫面。此刻,我忽然想起,曾經在網上讀到**總理的一段話,大意是說,經過這場災難,我們的黨和人民,都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我不敢保證轉述的準確性,但我相信,這會是總理的由衷之言。至少,對我們的民族,我找回了信心。當然,我們學到的,只會更多。我們對人、對生命,將更加珍惜;對歌舞昇平中潛藏的傲慢將保持一份警惕;對開放的世界,將更加耐心地傾聽;對科學與知識,將更加敬畏與尊重……包括近些日子頗為流行的名詞——「知情權」,難道不也是這次災難帶給我們的直接成果嗎。且不說誰也沒有權利剝奪人民的知情權,面對這樣的人民,「知情」將意味著全民族精神的奮起,意味著全民族人心的凝聚,意味著全民族的共濟艱危的開始。保證人民的「知情權」,意味著對民族精神的信心,對人民力量的尊重。災難固然是災難,災難卻可以使我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民族,也可以使我們反省自己。至少,當我們再一次遇到類似災難的時候,我們將不會再遮遮掩掩、欲說還休。我們將首先想到的是,讓人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