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樓,喘口氣接著爬/王安

爬樓,喘口氣接著爬/王安

王安,經濟評論家好像陰轉晴了,從今以後朗晴白日了?半夜,一漢子吹著口哨爬上樓,打開家門,坐在床上,「啪」,一隻鞋甩在地板上,另一隻鞋剛要砸下,忽想起樓下老者的交涉,遂輕輕放下這隻鞋,然後帶著一種好人做了好事的滿足感睡去。這樓下的老者可傻了:第二隻鞋什麼時候摔下來呀,您老下來吧,您老要是老不下來咱就老不敢去睡,求求您老了,我就是心臟病啊……這第一隻鞋就是央行121號文件。據說,在全國萬億銀行貸款里,房地產貸款就是6000億元。又據國家審計署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計報告,抽查建行廣州分行8家支行樓宇按揭貸款,發現了10億元虛假按揭。恰此時,「上海首富」周正毅事發。不能說周正毅案促使央行發了121號文件,但在千人指萬人罵的中國房地產這條破船上,實在說不清哪一縷草就能把這條船砸翻,而也正是周正毅稻草砸下來的時候,央行的121號文件這隻鞋也摔下來了,就算這兩者真的沒什麼關係,別人也不信。下文就下文吧,說自己是行政干預也好,違背市場規則也罷,誰愛說什麼就說什麼吧,央行打自家的孩子,天皇老子也管不著。但偏不,這回央行的做派有點不一樣。央行121號文件發出后,幾乎在最快的時間裡,央行官員在不同的媒體上做解釋,據說這破天荒的。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戴根有的話就頗具有代表性:房貸新政不是要打壓房地產行業,而是要避免這個產業的大起大落。另外,央行的文件發出后,國務院、銀監會並沒有直接表態。這可以理解為政府部門之間不同的看法或利益衝突,也可以理解為官員們互相配合,以後在執行《通知》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可以有政策調控的空間,黑臉紅臉,進退應變。只是苦了開發商。這第二隻鞋什麼時候砸下來呀?——不管是國務院還是銀監會或者是央行,誰砸下來都成,砸完了就死心了。所有的動物,在臨死之前,尖叫聲都是最響亮的,開發商也不例外。面對尖叫,經濟學家易憲容不動聲色,就像白衣天使,面對SARS病人的戰慄,說:「考試表」。易說:房地產業強烈反應,並不說明其利益受損之大小,而是表明房地產業能夠利用所掌握的話語權向社會挑戰。這話說得夠硬的。說挑戰也可以,但其它一些詞也許更適當,比如抗爭,表白,遊說,解釋,探討,嘀咕。中國社會日益多元,每一個政府部門或行業做出的決定,都是對他人的限制、阻礙、侵入、傷害或者易語「挑戰」。北京警察說,只有劃了停車線的地方可以停車,其它地方格拖勿論。此舉可以說是對交通秩序的維護,也可以說對開車者停車權利的無限挑戰。關鍵是,為什麼房地產商就掌握了話語權,而121號文的製造者的話語權就弱得多?嗓門就小得多?不能說央行的地位低微,也不能說央行官員沒有好好學習**的名言「槍杆子筆杆子,幹革命就靠這兩杆子」,而是這個社會太世俗了,讀書都嫌煩而改讀圖了,這讓央行官員的正襟危坐如何深入人心?反觀房地產諸位大佬,哪個不是身懷絕技?王石橫上珠峰,潘石屹移豬入院,張寶全泳池捉憋,這哪是小燕子或康熙、袁世凱、喜來樂玩得來的?地產大佬們也許本意沒想表演,沒想表演都達到表演的效果,這是什麼境界?都說眼球經濟,沒點玩藝拿什麼對付眼球?不能說是因為房地產大佬嗓門大,於是一條款款無形的紗綢便褱在了第二隻鞋上,令其殺氣頓滅,化形於無。7月30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議題之一是研究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會議認為,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有利於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國務院的這一態度是可以預料的,發展肯定是舉國大道理。7月18日晨,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中,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姚景源說:抗擊**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此前公眾只被告知取得階段性勝利、不能掉以輕心之類,直到寫此文的9月7日,也沒有官方正式決定性勝利的說法出現。而且,即使要宣布SARS的死訊,也應是國務院總理或衛生部長出面,也應搞個儀式之類,而不應是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在一個電台採訪中不經意地「泄露」吧。姚景源談話的大意是:**只是打擊了老百姓的消費信心,而不是消費能力,如今抗擊**已經決定性的勝利,被壓抑的消費能力會爆發性的釋放,全年GPP達到7%是有可能的。可是,正是因為對經濟發展這個舉國大道理的熱望,使嚴謹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在本不該他管轄的領域中,失言放了大話。7月30日國務院會議之後,9月初《國務院關於促進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也出台了。此《通知》六大方面二十條,以嚴謹、平衡、熱情、積極,贏得房地產業一片掌聲。其實,這個《通知》的積極只是與央行121號文件相比較而言,細看《通知》本身,並沒有特別偏愛房地產業以及各位大佬,比如,《通知》並沒有要求央行收回121號文,也沒有明確給房地產業泡沫論正名。極而言之,將來一旦出現全國性的資金鏈緊繃,房地產業不能指望國務院阻止銀行決然收回貸款(像1993年的金融整頓),而銀行同樣可以在這個《通知》中找到根據。再細分析,《通知》要求搞活二級市場,取消住房信貸不合理收費,按規定適當調劑增加土地供應量等等,按易憲容的習慣,這些都是國務院對其它利益集團的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各家有各家的高招,房地產大佬們對此早已深有體會,不必繁述。最近的一個挑戰,不是直接對房地產業,但從中也值得品味一番。7月24日,某銀行北京分行房地產金融業務部通知北京50餘家律師事務所,參加其主辦的培訓考試,每人200元,並要移交抵押登記費。業內人士都知道,做房地產貸款法律文件是塊肥肉,能拿到這塊肥肉的律師與銀行都不是一般的親密,本來,律師是中介,就像保險公估行,定損時不是保險公司說了算,也不是被保險人說了算,而是中介公估行拍板。至於房貸律師,一方面要審查借款人的資質和還貸能力,另一方面還要摳銀行條款,別玩霸王條款。但實際上,律師早歪倒了,和銀行親密了,有奶便是娘了。不知動了哪根筋,銀行翻臉了,挑戰律師的利益。律師也急了:我們受借款人的委託為其準備材料,提供法律服務,收取費用,而銀行並不向律師支付費用,律師與銀行之間不存在委託代理關係。7月29日,北京市律協發文,要求所有律師抵制銀行的挑戰。咱局外人看這事是樂壞了。按理說,一家商業銀行地方分行的一個部門算不上多大的衙門吧,怎麼開口閉口像黨政部門一樣就敢收錢就敢玩資格考試呢?您老人家總沒有司法機關坨兒重言威吧,律師整日的堂上堂下跟人家鬥嘴,什麼時候聽說過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給律師培訓考試統一思想呢?有警察(或法警)恨急了,當堂把律師抓了,但也恨不出培訓考試這樣的主意來呀。(金融業人士都有大學問),書讀多了,忘了自己是誰。銀行界對律師如此出格,怎麼就不會對房地產兄弟下手呢?有《通知》又怎麼著?不就是個通知嘛。早多少年,汽車業拼了命要在國家那裡爭個支柱產業的稱號,計委官員就是不給,說發展中國家,老百姓第一要溫飽,云云。沒有稱號汽車業也發展起來了,去年汽車業的利潤竟增加近70%,什麼行業如此之牛!這不是支柱產業又是什麼?但有了稱號又怎麼樣,隨便一個部門都能挑戰他人的利益,甚至不按規矩出牌。近日北京市宣布,汽車尾氣達不到某一標準,只發給黃色標誌,北京市中心的一些道路禁駛。其實,北京市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是大家都預料到的。因此幾年前買車時,就咬牙多花點錢也要買輛進口車,一步到位,別換來換去。掏了錢了,上了各種稅費十來種,上牌前還檢測了一下,沒問題,開車美去吧。忽然就美不成了,環保標準提高了,連商量都沒有,一紙公告就判了死緩,前面說過的話都不算了,前面的檢測都逗你玩了。法律上有一個原則,不溯及既往,《婚姻法》實行前,娶了二房的,法律不會去找麻煩。按理說,一個地方政府部門制定的條例,總不應違背法律原則吧,但這樣的事就堂而皇之地出現了。幾年前,香港政府欲要提前結束香港電訊的壟斷專營,政府撕毀合同了,於是要給經營公司以補償。北京的車主們就沒有公道可講了,以後買車總是要提心弔膽的,不定哪天就變了。這不影響買車積極性嗎?不損害汽車產業嗎?——就影響了你能怎麼著?兀自搓火吧。回到眼下,這《通知》總體上是積極的,但要以為從此往後就天下太平了,就朗晴白日了,那就天真了。今天有勁今天使勁爬樓,明天風來了雨來了,躲一下,喘口氣,接著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SOHO小報》文章選集――那一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SOHO小報》文章選集――那一年
上一章下一章

爬樓,喘口氣接著爬/王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