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詞語的無數種可能性/木木

一個詞語的無數種可能性/木木

有人說,在地球上任何角落的兩個人,中間不出七個人的轉折,就可以找到這兩個人之間的聯繫。李天炳是一個做有關長征的當代藝術的朋友從當年的長征路線上找到的一個人。李天炳是閩西山村的一個老頭,他做夢也沒想到他的生活方式和當代藝術能沾上邊。當年日本鬼子到村裡拍良民證用的照片,李天炳無來由地迷上了那個黑匣子,第二天,他瞞著家人,把家裡的老牛拖到遙遠的鎮子上賣了,換了一架照相機,從此他的生活變得與眾不同。他在黑暗的牛棚里用煙囪透下的光柱自然曝光,不多不少八分之一秒,在此後的四十多年裡,他翻山越嶺,拍下了那片古老地界的婚嫁生死,風轉物移。他不再是一個山村的農民,他以拍照為生,謀生,娛樂,生活的邊界完全模糊,他的生活有了他自己說的自自在在,當他被當代藝術家們發現時,藝術家們說,他的行為方式完全是一個當代藝術的行為方式——他關注自由。小Y是新人類,她從沒離開大都市,致力於實踐一切看似另類的生活方式,染紅頭髮,在同性戀成為圈子裡的時髦話題時愛上一個比她更新的女孩,寫過火的文章,被歸入美女作家,她每年都有一個短期工作史,在北京或者上海,然後遊盪和寫作。一次她遊盪到鼓浪嶼,看著那片海說,這個地方適合寫一個長篇,於是當天就在當地租了一個房子,租三個月,剛好夠寫一個長篇。她的筆記本電腦隨身帶,手機全球通,本身就是一個移動空間。她關注一個生活的姿態——與老貴們不同,她是新貴。長征路上的李天炳和新人類小Y相隔時空遙遠,攀不上聯繫,他們以各自的方式放棄生活軌道,獲得無數種可能性,於是生活的外延無限擴大,融合,李天炳被藝術家們尊為一個難得的當代藝術的實踐和保存者時驚得不知所措,而小Y,誰知道她明天會成為什麼,只有豐富和不確定是確定的。這就有點像我們在討論的有關SOHO的話題,或者SOHO正是不確定和無限可能性的容器,而可能性的永不消失是生活魅力的一部分。就像我們容易被「永遠」這個詞打動,是因為「永遠」以確定的語氣宣告了某種可能性的消失。所以,句子里有一個「永」字,總是很容易擊中我。比如,有一次我在書店翻閑書,翻到詩人芒克的句子:你,和那些遠去的日子,永不再來。我盯著那個永字,腦子一瞬空白。還有一次,灣景拿新出的《三峽:我們在路上,我們眺望故鄉》一書讓作者簽名,我笑灣景行為太年輕。灣景認真地說,不是要簽名,是他本來想用在書里但後來沒用的那句話太好了,就讓他給寫下來。我湊過去看,那句話是:書中大部分景色已永沉江底。那是一本攝影集,用圖像記錄了三峽風光,而那些被千年文人歌詠過的風光將因為一個宏大的工程而消失。我再次被突然擊中,「永沉江底」打到我心裡,說不出的心痛。是確定和可能性的消失讓人心痛。同樣我問那位做長征藝術的朋友,為什麼選擇長征?他笑著反問:有比長征更能永遠可以自圓其說的概念嗎?的確,長征最抽象也最具體,它的裡面包含了無限的可能性,它是物質的,很多產品以它為品牌命名,它是精神的,理想主義,革命情懷,人的心理極限,生理極限,甚至茅台酒,喝了它四渡赤水,甚至美國總統上任,報紙要說「他開始了新的長征」,它是一個意蘊無限豐富的概念,成為中國最獨特的資源——思想的、話語的、藝術的、物質的、情感的。我想,所謂SOHO也是如此,它不只是一種生活姿態,不只是可以轉化成產品的情感和創意,它像是一種生態,這種生態充滿無限可能性,表現到一個人群的生活中,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表現到一個建築形態中,成為一個物化的定義它的擁有者的符號;表現到一個精神領域中,成為引領人接近和探求自由的口號。而SOHO的含義本身,同樣液態無形,充滿可能,就像我們孜孜以求的自由,永遠不能到達它的邊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SOHO小報》文章選集――那一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SOHO小報》文章選集――那一年
上一章下一章

一個詞語的無數種可能性/木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