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應

報應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佛家的信念,在別的宗教中也能找出類似的訓誨。

事實上,作為一個樸素的願望,它存在於一切善良的人們心中。當我們無力懲惡時,我們只好指望老天顯示正義。

我們還試圖以此警告惡人,惡人之所以敢於肆無忌憚地作惡,就是因為他們自以為可以不受懲罰,如果報應不爽,他們必有所收斂。

可惜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仍然常常看見惡人走運,好人反而遭災。

於是,我們困惑了,憤怒了,斥報應說為謊言,或者,為了安慰自己,我們便將報應的兌現推遲到來世或天國。

如果把報應理解為世俗性質的苦樂禍福,那麼,它在另一個世界里能否兌現,實在是很渺茫的。

即使真有靈魂或來世,我也不相信好人必定上天堂或者投胎富貴人家,惡人必定下地獄或者投胎貧賤人家。

不過,我依然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應該按照一種完全不同的含義來理解。

我相信報應就在現世,而真正的報應是:對於好人和惡人來說,由於內在精神品質的不同,即使相同的外在遭遇也具有迥然不同的意義。

譬如說,好人和惡人都難免遭受人世的苦難,但是,正如奧古斯丁所說:"同樣的痛苦,對善者是證實、洗禮、凈化,對惡者是詛咒、浩劫、毀滅。

"與此同理,同樣的身外之福,例如財產,對善者可以助成閑適、知足、慷慨的心情,對惡者卻是煩惱、繩索和負擔。

總之,世俗的禍福,在善者都可轉化為一種精神價值,在惡者都會成為一種懲罰。

善者播下的是精神的種子,收穫的也是精神的果實,這就已是善報了。

惡者枉活一世,未嘗體會過任何一種美好的精神價值,這也已是惡報了。

《約翰福音書》有言:"上帝遣光明來到世間不是要讓它審判世界,而是要讓世界通過它得救。

信賴它的人不會受審判,不信賴的人便已受了審判……而這即是審判:光明來到人世,而人們寧愛黑暗不愛光明。

"這話說得非常好。的確,光明並不直接懲罰不接受它的人。拒絕光明,停留在黑暗中,這本身即是懲罰。

一切最高的獎勵和懲罰都不是外加的,而是行為本身給行為者造成的精神後果。

高尚是對高尚者的最高獎勵,卑劣是對卑劣者的最大懲罰。上帝的真正寵兒不是那些得到上帝的額外恩賜的人,而是最大限度實現了人性的美好可能性的人。

當人性的光華在你的身上閃耀,使你感受到做人的自豪之時,這光華和自豪便已是給你的報酬,你確實會覺得一切外在的遭際並非很重要的了。

199711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周國平自選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周國平自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