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分歧與赫爾利(3)

外交、分歧與赫爾利(3)

9月24日,蔣和宋交給赫爾利一封信,請他轉交羅斯福總統。信中重申,儘管蔣介石接受美國司令負責他的軍隊的原則,但他不能接受史迪威將軍擔任這個職位。迫使他這樣做將"招致不可避免的災難"。赫爾利附加了自己的意見:史迪威已經成為中國的中心問題。只有撤換史迪威才能彌補已經造成的損失。而且,在羅斯福總統任命新的美國最高司令之前,其他問題的解決也沒有進展。最後在10月5日,羅斯福總統發電報給蔣介石:儘管他會找另外的人代替史迪威的總參謀長和主管租借法案的職位,但羅斯福總統想讓史迪威留任雲南和緬甸的前線指揮官,蔣介石堅持他的要求。10月18日,在一份語氣冷淡和商業性的公報中,羅斯福告訴蔣介石,他馬上召回史迪威。此後,中緬印戰區將分為兩個部分:丹尼爾·I.蘇丹(Daniel)少將指揮印度和緬甸,魏德邁指揮中國戰區。魏德邁被任命為中國戰區美軍總司令,他也受權接受委員長任命的總參謀長職位。丹尼爾·I.蘇丹少將擔任印緬戰區的總參謀長,並指揮在緬甸戰鬥的中**隊。丹尼爾·I.蘇丹少將和魏德邁密切合作。史迪威班子里的有些人覺得選擇魏德邁的部分原因是因為他能與英國人相處,而史迪威與英國人處得不好。新任命使得魏德邁的指揮關係要比史迪威努力運作的要簡單得多。魏德邁滿腹狐疑地前往中國。在華盛頓,他曾經是馬歇爾手下的參謀人員,他曾經聽說關於委員長的可怕事情。他也聽過史迪威關於蔣介石不誠實和缺乏軍事知識的觀點。魏德邁覺得史迪威是中國的最高權威,所以他對去中國覺得吃驚和不願意,他還發現史迪威已經離開中國。魏德邁本指望史迪威能作為一個美國同伴,給他簡單的事實通報,但史迪威已經於10月21日離開了中國。魏德邁也預料到史迪威不但對自己因為政治理由而去職,而且被比自己年輕15~20歲的人所代替而憤怒。魏德邁將軍在飛越駝峰後到達昆明,第十四航空隊指揮官陳納德將軍在昆明會見了魏德邁將軍。但陳納德將軍與史迪威沒談多長時間。結果,沒有人告訴魏德邁將軍前戰區司令史迪威都做了什麼處置或者他給遙遠的軍官都下達了什麼指示。中國和美國差不多一樣大,在重慶總部的魏德邁將軍就好像以前在芝加哥一樣,被賦予用落後的道路和有限的通訊設施來管理佛羅里達和新英格蘭的職責。魏德邁將軍在1944年10月31日就職,不同於史迪威,他經常依靠靈活性去調和而不是嚴格堅持要點。他的指令如下:1.關於他指揮下的美**隊,他的首要任務是完成從中國發動的空中攻勢;2.他要繼續協助中國空中和地面部隊進行戰鬥、訓練和後勤支持;3.他要控制租借法物資在中國的分配,總參謀部有優先權;4.他與中**隊的關係是建議和協助委員長完成抗擊日本的軍事戰役;5.除非是為保衛美國公民的生命和財產而在必要時,否則不得使用美國物資壓制內部爭鬥。對於戰爭期間大部分時間裡像謝偉思這樣在中國的人來說,史迪威的被召回標誌著中美關係的又一次倒退。蔣介石已經利用史迪威不受歡迎的消息收回了讓史迪威指揮軍隊的承諾;因為史迪威已經發布了消息,他仍然是蔣的下屬。在泄露的與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秘密"談話里,蔣威脅要在沒有美國支援的情況下繼續抗戰。加上史迪威的脾氣,實際上這裡有許多關於他的抱怨,蔣堅持自己作為國家元首的特權,而赫爾利則支持蔣,也導致羅斯福決定召回史迪威。這個故事可能有巨大的重要性,因為這反映了南中**事重要性的下降和華盛頓認識到中國在戰後將不會是一個大國。很久以後,戴維斯得出結論:關於史迪威的指揮權之爭是兩種錯覺的結果。一是美國對中國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這體現了一種內疚的因素,因為美國沒有在日本侵略時跑來拯救中國。另一種是這樣一種信念--美國以為能在很大程度上按照它的願望來確定中國事件的進程。不過當時羅斯福總統對史迪威的召回所發生的指揮權的事情看做是"性格的問題"。它並不涉及戰略、物資分配或者與中國**的關係。很明顯,個性是有衝突的,因為儘管史迪威了解中國,但他不是為戰爭中裝病而高興的人。因為他努力讓蔣佔領敵人的戰場經歷了種種挫折,這讓他變得不耐煩了。另一方面,蔣介石從未容忍周圍對其政治計劃的任何反對,而且他也不會容忍一個敵意的外國人,尤其是此前一直是一個陸軍上校的人。史迪威被召回后,委員長受到美國的強硬威脅就更少了。不過,他不得不時時想到美國人,因為這個變動使美國人有更大的自由決定將他的軍隊所需要的資源送到什麼地方。而且,他的勝利也不像他以前所想像的那樣,因為他已經失去了用美國人的錢將國民黨軍隊重新改造成一支有效率的現代軍隊的機會。像與他一起共事的人那樣,將史迪威說成是有洞察力的無私英雄和中國未來的救世主也是不正確的。實際上,與像陳納德這樣的美國人和像幫助戴笠建立秘密警察的邁爾斯(Miles)上將這樣的海軍軍官相比,他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除了他建立一支強大的高效的美國式中**隊的想法外,史迪威對中國乏善可陳。他的改革集中在美國指導下培訓一支中國軍隊,後來在越南進行了試驗而結果證明是災難性的。記者白修德(TheodoreWhite)在《追尋歷史》一書中認為,史迪威是政治鬥爭中的無辜犧牲者,他太驕傲、太老套而無法改變。他是在中國的第一個美國人,堅持增進美國的利益,要求在政治上沒有外國的國家元首。當史迪威提出這個要求時,他沒有認識到什麼東西對美國人有益,這樣情況下進行的戰爭努力將對其他民族有害。不過美國與延安建立聯繫后,把戰地司令史迪威召回似乎把美國放在了中國國內鬥爭國民黨的一邊。許多察覺到中國**力量增長的人覺得,假如美國反對中國**,就會發現自己陷入無盡的麻煩之中。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揭密美軍觀察組行動--延安使命(精彩章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歷史揭密美軍觀察組行動--延安使命(精彩章節)
上一章下一章

外交、分歧與赫爾利(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