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3)
本書探討了"迪克西使團"成立的原因,它為既定使命所做的努力,以及從使團的存在所引發的辯論中探尋其成就。對使團的評價有幾個時代的觀點:50年前的、戰爭結束后的、20世紀90年代的。**人和美國人的觀點都在我的討論範圍之內。國民黨幾乎一直反對這一使團,但他們可能是故事中惟一貫穿始終的線索。正如史蒂芬·M.哥爾德斯汀(StevenM.Goldstein)所認為的,在"迪克西使團"存在期間,中國**人對與美國和睦相處的願望並不是**誤導華盛頓的一項策略,也不是其要求無條件地與羅斯福政權建立聯繫。它更是預見美蘇會在全球範圍內合作所做的真誠的反應。在延安觀察組建立的50年後,它仍然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其中一件事就是,近些年來,中國人以一種近乎懷舊的情緒來回憶使團,就像我所採訪的大部分使團成員一樣。在1978年和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邀請"迪克西使團"成員及其眷屬回訪中國,給予其紅地毯的禮遇。1991年夏,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邀請我訪問延安,參觀"迪克西使團"駐地和飛機跑道、修復后的中國**中央機關所在地、博物館和其他歷史遺迹。在我看來,中國正努力使人們的注意力轉向二戰時期中美之間的合作精神上。在他們看來,"迪克西使團"顯示了他們是願意與美國官方團體和睦相處的。中國人對使團的重要性的評價與美國人截然相反,它與毛作為民族英雄的復活是同時的。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