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本身看傳承

從藝術本身看傳承

古:現在我想從崑劇藝術本身來聽聽您對傳承的看法。您一向主張轉益多師,亦曾受教於多位專業崑劇老藝人和著名的曲家、學者。可不可以請您談談自己的體會?張:如果說我的崑劇表演還得到大家的承認,那應該說是許多前輩藝人、曲家、學者們栽培的結果,並不是說我有什麼過人的天才。當然,我也確曾用過功,去學習、實踐這些前輩教給我的東西。我們當時學習的客觀條件,比這一代青年演員要差,就是要跟當時「上昆」或「浙昆」的同代演員比,也差得很遠。在上海有正規的戲曲學校,有俞振飛先生領導,還有多位「傳」字輩老師長駐傳藝—朱傳茗、沉傳芷、鄭傳鑒、倪傳鉞、華傳浩、方傳芸等。「浙昆」也有周傳瑛、王傳淞、包傳鐸和姚傳薌等老師坐鎮。長期在我們劇團里教學的「傳」字輩老師可以說一個也沒有。我們向「傳」字輩老師學藝,就像打游擊,哪位老師到蘇州參加活動,我們就趁機請教;或者請他排一齣戲,或者將已學過的戲演給他們看,請他們點撥點撥。現在的「蘇州崑劇院」原叫「江蘇省蘇崑劇團」,前身是「民鋒蘇劇團」,專演蘇劇。「民鋒蘇劇團」由蘇灘女藝人吳蘭英等創辦於上海,一九五三年遷蘇州,一九五六年改名「江蘇省蘇崑劇團」,兼唱崑劇。「蘇灘」原名「南詞」或「對白南詞」,由南詞、崑曲、花鼓、灘簧合流衍變而成,原是一種素衣清唱的代言體戲文,其形式為坐唱,一如評彈。蘇灘是蘇劇的前身,大概在上世紀四○年代才成為一個化裝兼演的舞台劇種。我的祖父、母親、姑母都唱蘇灘,我念到小學四年級時,為了糊口,就停學去唱蘇灘,加入「民鋒蘇劇團」。那是五○年代初,蘇劇已排演了好些劇目,身段方面多向崑劇和京劇演員請教。我進團后就唱《王寶釧》、《茶瓶記》等戲,這些劇目或由京、昆,或由其它劇種移植過來。這時期蘇劇演出的劇目大概有一百多本,人物眾多,腳色豐富,我演這些戲也是一大鍛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生死的至情:牡丹還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穿越生死的至情:牡丹還魂
上一章下一章

從藝術本身看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