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成功,翻開圓滿的一頁(1)
經過幾個月的雕琢磨練,一出完整的青春版《牡丹亭》終於呈現在蘇州會展中心,一處空曠而四面透風的舞台上。記得那時已是嚴寒的天氣,白先生帶著一批台灣創作人員來審察我們的劇目,台上台下都沒有空調,但我穿上王童老師設計的漂亮戲服,非常自信而又熱情地把自己一年來所學到的技藝展現給台灣的專家們看,每個人都熱血沸騰。三天的戲演下來,得到了白先生的許可,並決定四月二十九號如期在台灣的國家劇院上演我們的青春版《牡丹亭》。台灣對崑曲這門古老的傳統藝術重視程度不亞於大陸,曾多次邀請國內六大劇團的著名演員演過崑曲,台灣的觀眾對崑曲非常內行,好多人都能唱上幾齣,所以面對這些高水平的觀眾,我們這些年輕演員就更加緊張了。可一路乘車來到國家劇院,看見馬路兩旁的廣告牌上掛滿了我和俞玖林的劇照,劇院門口更是掛著一幅幾十米的巨幅海報,遠遠就能望見,面對這種宣傳陣仗,連張老師和汪老師都感慨地說:「我們唱到這個份上,還從來沒有過這種場面。」走進國家劇院的劇場,觀眾席共分四層,有一千八百個位子,可用「金碧輝煌」來形容,演員站在舞台上顯得非常的渺小,再加上林克華老師設計的舞台非常的簡潔,一面屏風或一塊吊景加上一桌二椅,就表現出了所有的場景,既給了演員充分的表演空間,又不失《牡丹亭》淡雅的風格,最主要的是給觀眾一個乾乾淨淨的舞台,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演員的表演上來。首演那天,我的心情激動到了最高點,因為上本都是我的戲,想到晚上的演出是我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經過老師們的精心琢磨,才有了今天的水平,如果晚上不能正常發揮,那我將辜負領導老師及台灣數以千計的觀眾對我的期望,所以我對自己說:「只准成功,不準失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距離開演也越來越近,我努力讓自己激動的心情平靜下來,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后,獨自在舞台邊靜靜等待著開場。最後一遍場外音結束,場燈一遍遍地熄滅,黑暗中響起了開場音來:「忙處拋人,閑處住……」「有請小姐出堂……」當我跨出第一步,在「九龍口」亮相時,台下爆出熱烈的掌聲,我感謝這第一次的掌聲,雖然我知道這是觀眾們禮貌的掌聲,但對我這樣一個沒有多少演出經驗的青年演員來說,無疑是讓我吃了一顆定心丸,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掌聲過後,觀眾們又回到了靜態,整個劇場顯然只有我一個人的存在,起先聲音由於緊張而不受控制,一段【皂羅袍】下來,台下又傳來熱烈的掌聲,此時我想到了白先生對我說的話:「妳一定要把【皂羅袍】唱好,台灣人都會唱的。」我想掌聲代表了一切。當演到〈尋夢〉時,我如痴如醉地演繹著一位古代女子的情感故事,台下一千八百位觀眾鴉雀無聲地欣賞我帶著點稚嫩,卻有著青春、朝氣的表演,我獨自享受著尋求夢中情人一幕幕的情節,彷彿真的從空空的舞台上看到了「太湖石」、「牡丹亭」、「芍藥欄」……直至把所有的情感寄託於園中的一棵大梅樹,然後在音樂聲中慢慢地靠向大梅樹。燈光緩緩收去,台下掌聲四起,再一次地激起了演出**,為下面的戲做好了鋪陳,一切如我所願。當演到〈離魂〉時,寂靜的觀眾席里傳出陣陣抽泣的聲音,這些聲音與我產生了共鳴,使我更加投入演出。最後,我披著一襲大紅的長披風,在花神們簇擁下,通向舞台最深處,結束了上本首場的演出任務。長達十幾分鐘的謝幕,觀眾們如雷般的掌聲一浪高過一浪,久久不能散去,這樣的迴響充分肯定了我們首場演出的成功,也為青春版《牡丹亭》翻開了圓滿的一頁。中本的「人鬼情」從劇情上出發是最有故事性的,相對來說,受歡迎的程度也比較大,再加上一些新的劇目,所以中本的戲我演起來沒有多大的負擔。在第二天的演出中我充分發揮,尤其把杜麗娘的鬼戲演得入木三分,演到〈幽媾〉時,勾起了觀眾們激動的心情,短短二十幾分鐘的戲,就有十幾次的掌聲,說明生活中只要有愛,人們都會祝福他們。下本的「人間夫妻情」也同樣受到台灣觀眾的喜愛,觀眾們看到〈如杭〉時,也為這對小夫妻甜甜蜜蜜的生活氣息而感動。由於我們整部戲的劇本是按照原著,採取了只減不增的原則,所以台灣觀眾很欣賞這種原汁原味的崑曲,再加上白先勇先生的精心製作,和汪世瑜、張繼青兩位大師的親自傳授,以及台灣名家們的聯合打造,使青春版《牡丹亭》在台灣國家劇院的舞台上綻放出璀璨的光芒。我要感謝他們給我們年輕一輩這麼好的機會,讓我們能把老師們優秀、精湛的表演藝術繼承下來,也要感謝白先生,讓我成為張繼青老師的叩頭弟子。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讓我跨進了崑曲這門古老藝術殿堂的第一步,今後我要走的路還很長,並且要不斷進步,學更多的戲,從各方面不斷充實,靠自己爭取成為一名崑曲藝術家,把崑曲傳播到全中國乃至全世界,讓世人們都了解崑曲、喜歡崑曲,讓崑曲藝術永遠釋放出它獨特的魅力,我想這正是我們年輕一輩肩負著的巨大歷史使命吧!二○○四年四月二十九日,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受歡迎的程度出乎意料之外。我是第一次來到台灣,曾經聽說:最好的崑曲演員在大陸,最好的崑曲觀眾在台灣。我們青春版《牡丹亭》中的年輕演員談不上好,但在這最好的觀眾面前,我們實在緊張而興奮。我真切地感應到那觀眾的心聲,想用「魚水相融」來形容我感覺到的那種演員與觀眾的關係。他們不是完全帶著批評審視的眼光來看戲,而是有一種與演員一起演戲,同呼吸、同歡笑、同感傷的氣息。戲到精采處,有激勵的掌聲;演員有稚嫩處,他們包容呵護。我覺得我的表演**得到了最大的刺激,因為觀眾一股股善意的注視,使我安心而又亢奮,這應是最佳的演出場合。「觀」與「演」是默契,而不是對立。台北國家劇院的首演,我的體會太多太多,我喜歡這樣的觀眾與這種演出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