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月陽:善用「經濟」的眼光 (2)

包月陽:善用「經濟」的眼光 (2)

客觀性是針對當時經濟類報紙的通病提出來的。本來,客觀性是做新聞的基本要求,但直到現在,中國的新聞媒體還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連一些消息都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直接告訴讀者這個消息意味著什麼。我們要相信讀者,客觀地擺出事實讓讀者去判斷。就《中國經濟時報》來說,我們的讀者是官員、理論界人士、大企業的管理層,這些人的智商不會比我們低。國際性是要體現一種國際色彩,幫助讀者培養國際視野。這一條堅持得並不是很好,辦刊初期比現在做得好一些。當時我們經常在一版刊登大塊的國際新聞,這在別的報紙上是沒有的。我覺得,中國經濟同世界經濟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經濟報紙不應該將國內和國際割裂開來,就國內談國內,就國際談國際,那樣的信息至少是片面的。我們提倡要幫助讀者培養一種國際化的視野,讓他能夠用全球的眼光看中國,用中國的眼光看世界。採訪者:1994年中國的媒體市場化剛剛開始,《中國經濟時報》當時的讀者定位是什麼樣的?包月陽:當時的讀者定位是,一個是官員,一個是經濟理論界的,再就是大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到現在也是這樣,官員佔一半左右,理論界佔四分之一左右,企業界佔四分之一左右。普通老百姓很少。採訪者: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經濟時報》這樣的讀者沒有消費能力,你怎麼看?包月陽:我不這麼看。我認為我們的讀者有待開發。我們的讀者多數是管簽單的,主要是為政府採購簽單。在中國,政府是最大的買家呀,從工程到汽車、到辦公用品,不僅是政府採購法調節範圍之內的採購,而且未納入政府採購法調節範圍的廣義的政府採購,我們的讀者都是有決策權力的。在我們的報紙上投放廣告,對許多產品尤其是大宗產品的供應商是相當有價值的。採訪者:談談報紙的經營思路吧。包月陽:我不分管經營,到目前為止,報社經營的路子走得不是特別好。經營思路與這份報紙的定位、優勢、讀者群之間的關係都沒搞清楚,這是一個遺憾。我們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採訪者:請你談談報紙的發行和影響力如何?包月陽:發行量增長非常快。頭一年只有幾千份,第二年就有幾萬份,以後每年百分之四十、三十、二十地增長,今年還在增長,還沒有下降過。在全國性的經濟類日報的發行量上早就達到了僅次於《經濟日報》的規模。這份報紙對輿論的影響力還是不小的。前些年,胡舒立做過研究,在國內媒體中,除了《中國日報》,就是《中國經濟時報》,被國外轉載引用得最多。直到現在,我們的網路轉載率還是非常之高。採訪者:一位經濟類媒體的老總認為報紙生產的商品是讀者,要強調贏利,你怎麼看?包月陽:報紙當然要賺錢,否則怎麼生存發展。但我認為報紙一定不是僅僅為賺錢而存在的,一定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中國的經濟改革進行到現在這一步,有些人感到困惑,我們要走向哪裡?中國已經出現很嚴重的兩極分化,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黑金政治」。有人認為: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中國的民主化就是富人的民主化,而沒有弱勢群體的民主,普通老百姓根本沒有發言權。如果報紙這樣的社會工具也只強調賺錢,只為富人服務,只寫老闆的生活,沒有人為弱勢群體說話,中國的市場經濟就會被市場勢力所操縱,那樣的市場經濟就是吳敬璉所說的「壞的市場經濟」;那樣的民主只是富人的民主,當然也就不是真正的民主。目前中國的一些報紙過於強調贏利,越來越強調為富人服務,為富人鼓吹。媒體在維護市場經濟規則、維護社會公正、弘揚社會正氣上的義務是不能迴避的,媒體不能一門心思賺錢,變成一個只追求利潤的普通企業。採訪者:你認為《中國經濟時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包月陽:前面所提到的四項編輯方針,其中第一條(前導性)非常重要。例如,十五大前夕我們作了一系列報道,包括對吳敬璉的專訪,當時他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社會公正加市場經濟,還有對當時《求是》雜誌總編輯邢賁思的專訪,還有對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的專訪,以及一些市委書記談市場經濟的專訪;還刊登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為十五大準備的一系列研究報告,關於國有經濟戰略性高速的,其中包括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等重要思想。這些報道將十五大的東西提前透露給了社會,也可以說是做了輿論上的準備,形成了很大的聲音,前導性很強。具有前導意識的思想性的東西、政策性的東西,是我們報紙具有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我們還會堅持。採訪者:你如何評價經濟類報紙的成功與否?包月陽:要看是否擁有多而穩定的讀者。沒有讀者就不能掙錢。但如果要在掙錢和影響力之間選擇,我選擇後者。在美國,《紐約時報》不是最賺錢的,但是社會影響力是最大的。採訪者:經濟類媒體特別多,你如何看《中國經濟時報》的競爭對手?包月陽:《國際金融報》是重要的對手。採訪者:不覺得《21世紀經濟報道》、《經濟觀察報》是對手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影響未來:中國傳媒30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影響未來:中國傳媒30人
上一章下一章

包月陽:善用「經濟」的眼光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