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月陽:善用「經濟」的眼光 (3)

包月陽:善用「經濟」的眼光 (3)

包月陽:首先他們是周報,我們是日報。關鍵是我們的讀者基本不讀他們的報紙,他們的讀者也基本不讀我們的。這是正常的差別化競爭。任何一份報紙,作為一種商品,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採訪者:請你預測一下眾多的經濟類媒體的走勢,將會如何分化?競爭力如何對比?包月陽:周報不會繼續存在這麼多,會被半月刊、周刊取代,一部分會向日報過渡。周刊閱讀方便,易保存,比報紙方便得多。採訪者:請你談談《中國經濟時報》的長遠目標。包月陽:如果有機會,一定會朝著《華爾街日報》的方向發展,最重要的是要有錢,有兩個億的人民幣就足夠了。我個人覺得《中國經濟時報》是一個優良的媒體,沒有多少債務,發行量沒有下降過,讀者是中上層的讀者,有價值並且穩定,雖然廣告不是特別多,但影響力還不錯,如果投資者有眼光,會看到它的價值不錯。採訪者:未來的三五年內《中國經濟時報》有什麼樣的計劃?包月陽:積蓄力量,等待機會。目前二三千萬元的營業額不允許我們做成像《華爾街日報》那樣。採訪者:讀者一般認為《中國經濟時報》學術性的東西多一些。2003年年初你們做的「計程車黑幕」,是否標誌著你們在做一些調整?在編輯、報道方針上會慢慢有所改變?包月陽:不是。過去我們也做類似的問題性報道,尤其是初期比較多。1994年、1995年我們做過非常多的關於民工的報道,從調查到評論都有,而且很尖銳。2001年我們做過蘭州證券黑市,很轟動。但像這樣的報道我們近來做得不是很多,一是要有做這類報道的記者,二是要有這樣的機會。「出租汽車壟斷黑幕」這件事情對我們來說,壓力非常大。但這件事情涉及包括計程車司機、乘客在內的許多人的利益,涉及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而且我們的記者用了這麼長的時間做了這麼細緻的調查,做得很紮實,我們要是不發,作為一個報人,良心上說不過去。採訪者:貴報創辦時你已經看到經濟類報紙有許多問題,在稿件方面你如何對記者進行管理?包月陽:剛才提到的四個編輯方針是一個重要原則。我們有一份《編採指南》,是借鑒了路透社、美聯社、《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的采編指南,從中挑出一些適合中國的東西,又加上本報特色的東西形成的。採訪者:具體來講,你是否欣賞那種深挖內幕的、破壞性的、爆炸性的報道方式?包月陽:對這種方式我認為無需作評論。但我認為做這種報道,調查一定要紮實,要客觀,準確。我不欣賞那種報告文學式的報道,而且堅決反對。在我的《編採指南》上就有這麼一條,不準用報告文學的方式寫新聞。對於調查性的報道,我們要求每一個細節都有事實來源,都有錄音,或者有經採訪對象簽名認可的文字記錄。採訪者:在版面設計、文章體例方面,《中國經濟時報》如何根據市場發展進行變化?包月陽:2003年10月我們做了改版,質量較差的紙換成了很好的紙,黑白印刷改成了彩色印刷,在版面設計上,風格作了很大的調整,調整後有點像《21世紀經濟報道》,這一點上太盲目了,因為「21世紀」是周報,日報的版式不能像周報。我認為,首先要定位的是日報的版式,內容搭配要以消息為主體,日報主要是做新聞的。要分清稿子的輕重緩急,通過標題、引題、小標題來導讀。現在我們沒有導讀,標題都用一樣的字型大小,這個我反對。日報就要通過標題的欄寬、字型大小來導讀,要讓讀者一眼能看到版面上重要的文章,看到文章的主題。在圖片和圖表的選用上,我認為圖片對於經濟類日報價值不大,它的信息含量不大,在網路時代尤其如此。對經濟報紙來說,圖表應該更重要,有了圖表,不用圖片也可以把版做得很漂亮,而且信息量大。採訪手記包月陽是武漢大學經濟系1983屆的畢業生,因為是經濟學科班出身,又經常在為《中國經濟時報》寫一些經濟方面的社論,所以不少人認為他是位經濟學家。對此,包月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即所謂的「后發先至」說:就經濟報道來說,「學新聞和中文出身的,頭三年進步很快;五年後學經濟的會趕上來,因為學經濟的雖然入門慢,但是後勁足,對問題會看得更加深入一些」。二十年的職業生涯里,包月陽在中國經濟界兩份極有分量的報紙中都擔當了很重要的職位。與他聊天的三個小時中,他對於中國經濟類媒體的市場化進程娓娓道來,讓人感受最深的,還是他從「經濟」的角度看問題、辦報紙,甚至選擇人生路線的獨特眼光。1994年離開新華社的時候,包月陽在那裡已工作了十一年,當時是《經濟參考報》記者部的主編,這份報紙可謂是中國經濟類報紙的開山鼻祖。那時不到三十二歲的他剛剛被評為新華社首屆「十佳記者」,個人事業正是蒸蒸日上的時候。他毅然決然放棄已經打下的事業基礎,目標就是要辦一份「中國最好的經濟報紙」。而他敢於「冒險」的原因,其中很關鍵的一條就是他「看到了當時中國經濟類媒體的許多問題」,「一些常識性的錯誤比比皆是,如報道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報紙上幾乎沒有真正的資訊和信息。我只要屏蔽那些垃圾信息,提供有用信息,就能贏得讀者」。從市場學的角度來看,包月陽要做的是一件「人無我有」的事情,而這樣的眼光正是「學經濟的」人所擁有的市場敏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影響未來:中國傳媒30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影響未來:中國傳媒30人
上一章下一章

包月陽:善用「經濟」的眼光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