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月陽:善用「經濟」的眼光 (4)
看到了中國經濟類報紙的癥結,包月陽在辦報的指導方針上就相當明確。「前導性、服務性、客觀性、國際性」,這是他為報紙定義的核心競爭力。其中「前導性」是《中國經濟時報》自身的背景優勢所特有的,而「服務性、客觀性、國際性」確實為後來的經濟類媒體提供了一條可以借鑒的路線。包月陽的夢想是,「如果我有力量,我就會辦一張像《華爾街日報》那樣囊括所有重要經濟信息的經濟報紙」。「我希望這一輩子做兩件事,現在已經做了一件,另一件就是希望有機會辦《華爾街日報》一樣的報紙。為了實現第二個理想,我在等機會。我還可以再等五年、八年,哪怕在五十歲的時候跳槽,換個工作平台都願意。」請包月陽在「主編、記者、言論作者」中選擇自己的個人興趣,他坦言要做主編。「如果單純做記者,我就不離開新華社。做記者,就算我個人能力再強,也無法控制報紙的走向,就跟屈原跟楚國的關係是一樣的。」要掌握報紙的走向,也許這應該是一位經濟類媒體總編輯應有的「經濟」眼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