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開的黎明:狂飆為誰從天落(3)
陳獨秀說:「孔教為吾國歷史上有力之學說,為吾人精神上無形統一人心之具,鄙人皆絕對承認之,而不懷絲毫疑義。」我們反對孔教,並不是反對孔子個人,也不是說他在古代社會無價值。不過因他不能支配現代人心,適合現代潮流,還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來壓迫現代人心,抵抗現代潮流,成了我們現代進化的最大障礙。吳虞也說:「我們今日所攻擊的乃是禮教,不是禮儀。」新文化運動猛烈地抨擊舊思想舊道德,大力介紹自由平等學說、個性解放思想、社會進化論等各種西方思潮,尤為突出地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根據民主、科學兩詞的譯音(Democracy和Science),當時又稱為「德先生」與「賽先生」,「五四」先驅們認為,中華文明所急需輸入的新鮮血液非這兩位先生莫數。陳獨秀在《新青年》六卷一號發表《本志罪案之答辯書》,表示:「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正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千鈞棒所掃出的一片玉宇中,文學革命的朝陽噴薄而出了。李大釗在他擔任總編輯的《晨鐘報》創刊號上說:由來新文明之誕生,必有新文藝為之先聲,而新文藝之勃興,尤必賴有一二哲人,犯當世之不韙,發揮其理想,振其自我之權威,為自我覺醒之絕叫,而後當時有眾之沉夢,賴以驚破。文學是思想文化、倫理道德的重要載體,要革新舊文化,就必須革新舊文學。陳獨秀說: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禮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於是,一場反對文言、提倡白話,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文學革命勢不可擋地發生了。這裡,需要介紹那位著名的紳士派領銜主演了,他就是在北京大學當過校長、文學院院長和五個系的系主任,在全世界獲得過幾十個名譽博士頭銜,熱心搜集五大洲怕老婆的故事,還曾經夢想出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胡適。胡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在安徽這塊舊文學的正宗——桐城派的風水寶地上,卻產生了胡適和陳獨秀這樣兩位舊文學的掘墓人。陳獨秀被罵為「獨獸」、「毒蠍」,胡適之這個名字則被一位著名的大學者在出試題時用做「孫行者」的下聯,因為「猢」與「猻」都是猴子的意思。總之是不屬於人類。而在古文大師林琴南的影射小說《荊生》中,胡適的名字叫做「狄莫」,「狄」與「胡」,都是蠻夷之輩,總之還是非我族類。就是這兩位被許多人視為輕浮少年的一胡一陳,共同揭起了文學革命的中軍大旗。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提出「吾因為今日而言文學改良,須從八事入手」。這「八事」是:須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這「八事」被陳獨秀稱讚為「今日中國文界之雷音」。陳獨秀隨後發表了態度更為明確堅決的《文學革命論》,「以為吾友之聲援」。陳獨秀器宇軒昂地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義: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陳獨秀的三個「推倒」,並不是全面否定古代文學。他所要推倒的古典文學,其實是指仿古的文學。就在《文學革命論》這篇文章里,陳獨秀用了大量文字讚美古典文學的優秀部分,說《詩經》中的「國風」、「楚辭」都是「斐然可觀」的,魏晉以下之五言,改變堆砌之風,在當時可謂文學的一大革命,韓柳崛起,一洗前人纖巧堆砌之氣,元明劇本、明清小說,「乃近代文學之粲然可觀者」。他主要批判的是六朝的靡麗文風,明代一味仿古的前後七子,和桐城派的一些人物,稱這些無病呻吟的人為「十八妖魔」。胡適、陳獨秀的文學革命主張提出后,得到了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魯迅等人的積極響應。錢玄同(1887-1939),號疑古,自稱疑古玄同,浙江吳興人,文字音韻學家。劉半農(1891-1934),原名劉復,江蘇江陰人,文學家和語言學家。錢、劉二人為了使文學革命激起更大的反響,發表了著名的「雙簧信」。由錢玄同化名王敬軒,彙集了各種攻擊新文學和白話文的言論,致信《新青年》,然後由劉半農作《復王敬軒書》(即《奉答王敬軒先生》),逐條進行批駁。這個子虛烏有的王敬軒,不但代表了頑固守舊派的觀點,而且還引起了不少復古思想者的共鳴。近代著名學者、翻譯家林紓發表《荊生》、《妖夢》兩篇小說,攻擊新文化運動是「禽獸之言」。又發表《致蔡鶴卿書》,規勸蔡元培保全名教,說「大學為全國師表,五常之所系屬」,不應該「覆孔孟,鏟倫常」。又說如果提倡白話文,那麼小商小販就都可以當教授了。蔡元培回答說,倫常有五: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北京大學除了反對封建君臣這一倫外,「從未有以父子相夷、兄弟相鬩、夫婦無別、朋友不信,教授學生者」。北大還有一個進德會,其基本戒約有不嫖、不納妾等,這都是與孔孟之道不相違背的。蔡元培又說,北京大學也沒有「盡廢古文而專用白話」,國文課本,中國文學史和文字學講義,都是文言。當一位日本學者指責北京大學不尊孔子、廢除講經時,蔡元培答道:「北大崔適教授講《五經要義》,《春秋復始》,陳漢章教授講《經學通論》,黃節、沈尹默教授講《詩經》,梁漱溟教授研究孔家哲學,北大何嘗廢講經?」不過北大對於各家學說「均一視同仁」,這才是北大的胸懷。李大釗則發表了《新舊思潮之激戰》,認為:「宇宙的進化,全仗新舊二種思潮,互相挽進,互相推演,彷彿像兩個輪子運著一輛車一樣;又像一個鳥仗著兩翼,向天空飛翔一般。我確信這兩種思潮都是人群進化必要的,缺一不可。……我又確信這二種思潮,一面要有容人並存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獨守的堅操。」時代的要求,加上先驅者的奮爭,白話文學的主張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