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碼頭》四十九?(1)

《旱碼頭》四十九?(1)

郝智帶領一行車隊急急趕向永川。按照常規要到哪個縣的話,那個縣的領導應該作為主人在前面帶路,習慣了這種規則的潘東方的司機緊隨在郝智車後面,問潘縣長怎麼辦?潘東方顯得比較隨便,他笑著說那按規矩超吧!於是,司機急促地按動喇叭。前面車司機看了沉思的郝智沒有言語,就準備讓開。郝智說別讓,壓住他們。強硬的話語變得很反常。

到了永川縣賓館已是下午一點多鐘,早等在大門口的縣接待辦主任立即張羅大家到房間里休息洗漱,他殷勤地在郝智前面領路,誰知一回頭卻見郝書記獨自走進食堂。見郝書記進了食堂,其他人也紛紛退出住宿樓,進了食堂。此時飯桌上已擺放好了六個冷盤,還放置了幾瓶啤酒,在生活已經好起來的今天,貧困地區里餐餐有酒這樣的場面也是早已司空見慣的了。郝智對坐在身邊的姚凱歌說馬上上飯,姚又對接待辦主任說了。也就是說話的工夫,燉雞肉、煮羊肉、紅燒魚頭、粉條燴豆腐,永川人所說的「四盆子」熱菜和豆面、白面、剁蕎面、雜麵、花捲、包子、油糕、饅頭,外帶一盆香噴噴的泰國香米飯,變魔術般地擺上餐桌。吃這樣的便飯,馬俑、潘東方他們沒有了主人的敬酒義務,大家稀里嘩啦很快吃完,直接進到會議室。此時,接到通知的永川縣相關單位的領導早已落座了。

「我們永川這裡的人,真是很刁鑽的,縣誌里曾經就有過記載,永川自古刁民多聚也。」會沒開始前,潘東方對旁邊坐的魏有亮、姚凱歌等人低聲說著,有點緩解上午出現上訪事件尷尬的意思,也是在給自己放鬆心情。

會議一開始,郝智按照以往的風格直奔主題。「同志們,會議內容不用我說,因為今天的事情大家都在現場看到了!我在這裡還想給大家介紹另外一個你們可能聽說過、但沒有親眼目睹的上訪,那就是不久前發生在地委門口的另一起上訪事件,也是咱們永川縣的群眾。」他平實地講述完那天的上訪過程后,看著馬俑和潘東方說,「我們整天講,首先要保證一個穩定的政治局面,沒有社會的穩定,我們的一切繁榮都無從談起。可一個永川縣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惡性上訪事件接二連三地發生,還談得上什麼穩定、什麼長治久安?現在請你們二位關於連續惡性上訪的事情,先在這裡做一個檢查,表個態度。姚秘書長,他們的檢查整理后在全地區範圍內發文進行通報。」郝智的這一招數令在場所有的人感到威嚴,因為上次的檢查剛發下來,現在又是縣裡領導的檢查,那以後他們的政治生命是否會在兩個檢查中結束呢?人們心裡都在揣度。

在全場目光的注視下,馬俑和潘東方紅著臉,面面相覷,不知說什麼是好。「我先說,最近我縣連續出現了兩起越級惡性上訪事件,特別是今天出現的事件,在中央、省里造成惡劣的政治和經濟影響,給重點工程建設帶來負面效應,作為縣委書記,我應該承擔主要領導責任。」馬俑用一副誠懇的樣子,從組織管理、三項教育、領導責任等幾個方面做了檢討。他說完后,潘東方說:「事情造成的惡劣影響和嚴重後果,馬書記該說的都說了,我這裡要說的是,這些事務都是政府管理的,所有的責任應該由我來負,特別是地委郝書記很早就提醒過我們,要注意榆樹峁村可能出現的群體上訪問題,但沒有引起我的足夠重視。今天發生的事,給路山地區和縣裡的聲譽帶來惡劣影響,所以我請求組織上給我處分。」

他倆的檢討做完后,郝智說,檢討和批評僅僅是一種工作手段,要解決問題才是根本和最終的目的。現在村民依然在那裡守著,電廠工程建設停滯,怎麼辦?!

潘東方叫梁詮山先把土地情況進行彙報。梁詮山拿起一摞資料穩噹噹地照本宣科起來。此時,有人把這些材料人手一份地發給大家。郝智想到第一次見他時領教過的黏糊,便打斷他說,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你先別念了,還是直接說到正題上,講講榆樹灘土地的事情。梁詮山說前面說的這些都和後面有聯繫,還是繼續照本宣科。說了好一會兒終於到了榆樹灘,他說老早以前這裡是榆樹遍地、水草旺盛的好地方,但後來水位降低了,樹林成片死亡,逐漸成為荒漠。好像一直沒有主家,天年好了長起野草,附近的百姓就隨便進來放牧,遇到幾年大旱,這裡就是個無人的不毛之地。大概是在民國時期,榆樹峁有個姓梁的財主很富裕,在春秋季節雇些農民進這裡來種樹,看樹真的長起來了,附近有些村民也進來圈地植樹,修點零星的水地。土改的時候農民分了財主的財產,這片地也都劃到了各個村集體的名下,當然其他村加起來也沒有榆樹峁村的多。到了六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時,榆樹峁村在這裡辦過林場,大概是缺水的原因,林場沒有栽活多少樹便荒蕪了。再後來就是青年營接管了林場,搞起了開發。

潘東方說:「畢竟這片土地不算是國有土地,作為土地所有者的農民看到現在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把原來和地區說好的事情變了卦,他們採取這樣的過激行動算是合理不合法,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可以理解的。」

聽他這樣一說,大家開始議論紛紛,這明顯是為上訪甚至鬧事找託詞,這樣的發言真還很有些挑戰的味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反腐長篇小說:旱碼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反腐長篇小說:旱碼頭
上一章下一章

《旱碼頭》四十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