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絕不乞討進京
「至於大秦首富宇文征己的招賢榜嘛就比較清楚了,」孫小賤繼續說道:「宇文公子是大秦第一的富貴閑人,他既閑來無事可做便會生出許多奇怪的想法。
宇文府門前常年懸有兩張招賢榜,一張金榜一張銀榜。兩張榜的內容一直都沒有變過,金榜是求一位好廚師,銀榜則是求一個有趣的人。
金榜的賞金為黃金十萬兩,銀榜的賞金為黃金五萬兩。
這幾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人前赴後繼去揭那榜文,卻是有去無回。」
「這是為什麼?」姜姜聽到和錢有關的事情,就忍不住來了精神。
「因為招賢榜上有規定,凡是揭榜的人達不到要求,便入宇文府終身為奴。那成百上千的人都成了宇文府的家奴,從此沒了自由身。」
「哦,原來是這樣!」姜姜聽了連連點頭,又問:「那你再跟我說說乞丐公子和銀面神醫的禁忌。」
「乞丐公子生平最愛的一件衣服,就是他常穿的百衲襖,這件衣服是他自幼穿的,由許多塊破布拼成,每當身體增長便會接上更多的破布,因此被稱為百衲襖。
這件襖雖不算多麼稀奇,但難得的是蘇公子自幼穿著,每一塊布都有它的故事,不可複製。
因此若是誰敢扯下蘇公子百衲襖上的一塊布縷,便是與整個丐幫為敵。」
「至於銀面神醫的面具,那就更好理解了,銀面神醫從不以真面目示人,每次出診的時候必定戴著銀色面具。凡有企圖揭開他面具的人,輕者斷手斷腳,重者死於非命。」孫小賤一氣兒把話說完。
「銀面神醫武功很高嗎?」姜姜問。
「銀面神醫只救人不傷人,不過總有一些好事者想看到他的真面目,」孫小賤解釋道:「銀面神醫從不動手,可他身邊的隨從可不那麼好說話了。」
「看來銀面神醫的來頭不小啊!」姜姜說道。
「誰知道呢,總之很神秘就是了。」孫小賤咂咂嘴說。
兩個人早起趕路,到了中午肚子已然餓得咕咕直叫。
好在他們一直沿著河道走,便在河灘上架起那隻破鐵鍋,生起火來煮河蚌吃。
「姐姐,再往前走,我們就要上官道了,離河便會越來越遠。剩下的路我們只得討飯進京了,不過你別擔心,討飯我在行。」孫小賤拍著瘦骨嶙峋的胸脯說。
「小賤,乞討是萬般無奈的法子,但凡有一分之路都不可向人伸手。」姜姜鄭重其事的說。
孫小賤這孩子為人義氣耿直,但他習慣了做乞丐,缺少自立自強的意識。
「可你我身無分文,不乞討怎麼能到京城啊?」孫小賤忍不住撓頭。
「所以咱們要想辦法賺錢啊!咱們兩個步行走著,到京城起碼還要兩個月,一路乞討根本不能保證頓頓有吃的,又何況即便到了京城沒有本錢也難以施展手腳。所以咱們在這一路上,必須要想辦法賺到錢。」姜姜說。
「你說的倒容易,」孫小賤搖了搖頭說:「錢要是那麼好賺,又怎麼會有那麼多乞丐呢?還不都去做富家翁了?」
「那是他們太笨,」姜姜毫不客氣的說:「換做是我,黃土也能篩出二兩金!」
「姐姐,那你說咱們一文本錢都沒有怎麼能平地就賺錢呢?」孫小賤表示自己不能理解。
「沒本錢有沒本錢的法子,」姜姜笑眯眯的說:「老天爺不是賞了咱們一張混飯吃的嘴嗎?」
「嘴是能吃飯,我們乞討全靠它,可你不是說不準討飯了嗎?」孫小賤說道。
「對啊,我們不用嘴來討飯,但用嘴來賺錢。」姜姜胸有成竹的說。
「我的老天,你跟我說說怎麼用嘴來賺錢?」孫小賤問姜姜。
「你可聽過說書?」姜姜反問他。
「聽過啊,我最愛聽說書了。」孫小賤說:「那說書的先生雖然也辛苦,但比我們這些乞丐可強多了,好歹能吃上羊湯大餅,穿的也體面。」
「那我們這一路就說書好了,」姜姜說道:「這是不需本錢的買賣,又不用帶多餘的道具,走到哪說到哪,機動靈活。」
「你說的倒容易,」孫小賤不以為然:「那書可是隨便說的?你不拜師學藝,不練個五年八年,想佔場子說書不等於痴人說夢嗎?」
「我這個說書和你平時聽的有些區別,」姜姜說:「我的這個書得兩個人說,一個主說的一個幫腔的,不是那麼長篇大套,以逗笑為主。」
「聽著倒是怪新鮮的,只是不知道人家買不買賬。」孫小賤被姜姜說得有點動心。
「買賬自然好了,不買賬又有什麼損失?」姜姜笑嘻嘻的說:「難道你每次討飯都能討得到嗎?」
「」我平時討飯,十個人里也未必有一個人肯施捨。」孫小賤說。
「那你餓死了嗎?」姜姜反問他。
「當然沒有啦,好歹也能討到些剩飯。」孫小賤說到這裡又有些得意。
「其實做生意也是這樣,總會有人拒絕你,但也有人會認同你,你不能去左右別人的想法,但只要你堅持下去總會有所收穫。」姜姜慢條斯理的對孫小賤說。
她從小就知道做生意就不能怕被拒絕,更要搭得起辛苦受得住奚落。
「姐姐啊,你說的是一套一套的,可要是咱們的書一點兒也不好聽,更不能把人逗笑,那無論到哪兒,也是不會有人買賬的。」孫小賤還是沒有信心。
「你別急呀,咱們先慢慢練著,要是有不合適的地方再改正,遇到集市和熱鬧的地方咱們就站在那裡說上一段。好的話能賺幾文錢買些吃的,這樣隨走隨說隨帶著進賬,總好過跟人家低三下四的乞討吧?」姜姜給孫小賤打氣。
「要不你先給我講一講,」孫小賤說:「我聽聽你那個書到底怎麼樣。」
姜姜向來不怯場,清了清嗓子,就給孫小賤講了起來:「話說天盛國早年間,有一個大奸臣名叫九千歲,他最得皇帝的寵,文武百官對他是又怕又敬,沒人敢不聽他的。
在天盛國有一個小縣城裡,有一戶姓張的大財主,他家有一個兒子,名叫張好古,一個大字也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