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觸即發的戰爭(1)
各種跡象越來越顯著地表明,德國即將對蘇聯採取敵對行動。
但是,這時期的蘇聯防禦還是很不充分的,直到1941年夏,在新的邊界沿線修建築壘地域和野戰陣地的工程還沒有竣工。而在前沿,本應修建更多的機場、建立更多的通訊樞紐。有些地段在為時很晚才開始修建鋼筋混凝土碉堡。自從邊界有了調整以來,寬軌鐵路雖已延長到新邊界,但運輸能力仍然很低。
1941年4月底,蘇聯已經意識到德軍開始在俄國邊界集結軍隊。朱可夫向蘇軍各部門和各集團軍發出警告:「整個3月和4月,德軍統帥部一直緊張地把部隊從西線和德國中部地區調到鄰接蘇聯邊界的地區。」
朱可夫的這番話的含義是很明顯的。蘇軍指揮部著手重新組織西部邊境的防禦——這個邊境是從巴倫支海到黑海,共有5個軍區,即列寧格勒軍區、波羅的海特別軍區、西部特別軍區、基輔特別軍區和敖德薩軍區。3個特別軍區的司令部所在地分別是里加、明斯克和基輔。
就任總參謀長以後,朱可夫直接領導蘇軍在1941年春、夏完成了一些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準備工作。
在有限的時間裡,朱可夫率領總參謀部制定了保衛蘇聯西部邊境的詳細計劃。計劃規定了每個集團軍負責的地段和第一梯隊每個師負責的防線。除去芬蘭邊境一段,沿邊界都組織了統一的防禦體系。具體設置是,每個集團軍的步兵師都在靠近邊界的地方展開一條線,其任務是打退敵人的進攻。每個集團軍的第二梯隊包括一個機械化軍,其任務是消滅一切突破了邊境陣地的敵人。
在制訂計劃時,朱可夫根據計算髮現,波羅的海沿岸軍區、西部軍區、基輔軍區和敖德薩軍區的現有部隊,不足以抵抗德軍的突擊。他感到壓力很大,馬上向斯大林報告,要求立即從內地軍區緊急動員若干個集團軍,並且無論如何應於5月初到達波羅的海沿岸、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地區。斯大林十分謹慎,擔心會給希特勒以發動戰爭的借口。
經過反覆考慮,斯大林批准用野營集訓的名義,向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各增調兩個集團軍,同時再三叮囑朱可夫,要求他謹慎行事,並採取戰役偽裝措施。截至5月底,從內地軍區調往西部邊境的軍隊共計有28個步兵師和4個集團軍指揮機關,但每師只編有8,000人至9,000人,且沒有完全配備編製規定的技術兵器。5月底,朱可夫指示各邊境軍區司令員立即著手準備指揮所,后又於6月中旬下令各方面軍指揮機關進入指揮所,要求他們在6月21日至22日到位。
5月中旬,朱可夫領導總參謀部制定了一個補充作戰計劃,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計劃。計劃規定,邊境地區的部分部隊將沿著邊防線擔任掩護任務。這些部隊應頑強抵抗,掩護全國主力的動員和戰略集中。主力將沿著離邊界若干距離的戰線展開,防禦縱深約100~150公里。如敵人突破防禦陣地,防禦部隊應由陣地防禦轉入機動防禦,使敵人盡量長久地阻滯在各條戰線上。在兩道防線之間,可以用設置障礙,炸毀橋樑,以小股部隊進行伏擊等方式減慢敵前進的速度。按照這個計劃,由帕蘭加伸展到多瑙河口的1,985公里的邊防線將由9個掩護集團軍防守,由40個步兵師和2個騎兵師構成第一道防線。
總參謀部執行著繁重的作戰、組織和動員的任務,即使在朱可夫和他的有才幹的助手領導下,在運轉過程中也不可能堵上所有的紕漏。戰前的最後一個春天,他們才發現還沒有為國防人民委員、各軍兵種司令員,乃至總參謀部本身構築戰時指揮所。當戰爭爆發時,統帥部、總參謀部、各軍兵種司令部和各個總部,都不得不在平時的辦公室里承擔戰時繁重而又危險的工作。更緊張混亂的情況是,有關統帥部大本營的機構問題,如位置、人員、組織結構、保障機關和物質技術器材等,都沒能在戰前提出預案。
無可諱言,即使像朱可夫這樣對德軍有著較深了解、對現代戰爭理論做了詳細研究的總參謀長,也犯下了一些較嚴重的錯誤。這主要表現在總參謀部修訂作戰計劃時,錯誤地估計了戰爭初期的形勢,認為像德國和蘇聯這樣的大國,還會在邊境交戰數日之後才進入主力之間的對抗,以為德軍的集中和展開時間與蘇軍相似。戰前的蘇聯,存在著低估德軍戰鬥力的問題。
朱可夫本人和伏羅希洛夫及總參謀部一致認為,應當把物質技術器材更加靠近前沿部隊加以儲備,但是後來的結局是,德軍迅速突破蘇軍防線,奪取了軍區物資儲備區,給軍隊供應和預備役部隊的組建造成極大困難。也是出於上述那種估計,總參謀部要求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築壘地域發射點的武器在開戰10天內做好準備,可是早在這個期限之前,大部分這種築壘地域就被德軍佔領了。
可貴的是,朱可夫在晚年寫回憶錄時承認了自己的失誤,而沒有像一些人那樣,將一切都推到當時已經去世的斯大林身上去。
該計劃要求在發布動員令後幾天之內迅速增援邊境各軍區,因為原先的設想是,在開始動員到戰爭爆發之前將會有一段時間。朱可夫命令一部分紅軍集中到比較靠近邊境的地區,但是由於運輸工具不足,部隊調動緩慢,直接影響到戰備工作。
6月中旬,即在戰爭爆發前夕,庫茲涅佐夫在斯大林的辦公室向最高領袖報告說,在俄國各港口的德國商船數目正在迅速減少,這是德國準備進攻蘇聯的進一步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