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觸即發的戰爭(2)
為此,斯大林也做了一些必要的戰前準備工作:將軍隊同時集中在西面和東面,並在東西兩面的邊界都構築了工事。1940年底和1941年初,高級指揮官的調動也表明蘇聯已經著手在進行戰爭準備。可是令人遺憾的是,直到戰爭爆發前夕,蘇聯最高當局仍然沒有下達明確的戰爭指示。
應該指出的是,斯大林儘管知道蘇德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但卻一直在想方設法、竭力推遲這場戰爭。在此之前,因為擔心給希特勒提供進犯蘇聯的借口,斯大林盡最大努力避免與德國發生任何武裝衝突。斯大林有自己的考慮,即為即將到來的戰爭進行更充分的準備。
1941年6月14日,德國柏林的帝國大廈。德國法西斯最高統帥部正在秘密討論對蘇聯的作戰方案。
「元首將帶領德國走向勝利,就像在西方已經取得的勝利一樣!」德國空軍司令戈林揮舞著拳頭狂叫著。
希特勒打斷了戈林的話,糾正道:「不,這將是一場最艱苦的鬥爭,首先是因為我們面臨的是一場反對思想上的敵人的大搏鬥,敵人在思想上是非常狂熱的。」看來,希特勒對於進攻蘇聯可能遇到的困難還是預先做了思想準備的。與此同一天,蘇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蘇聯最高領導層也在召集會議,討論如何應對越來越嚴峻的局勢。
斯大林注視著面前的鐵木辛哥和朱可夫,語氣嚴厲地說道:「你們要進行全國動員,立即把部隊調往西部邊境嗎?這就是戰爭!你們懂不懂?」
早在開會之前,鐵木辛哥和朱可夫就達成了默契,即這次會議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立即讓蘇聯部隊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朱可夫心急如焚,向斯大林報告了西部邊境4個軍區的現有兵力數字,結果適得其反。
「你看,這還少嗎?根據我們的情報,德國人還沒有這麼多的部隊。」斯大林說。
朱可夫連忙解釋,德國師是齊裝滿員的,每師有萬~萬人,而蘇軍的簡編師則只有8,000人,因此總兵力要少一半。
斯大林對此的回答是:「不能完全相信偵察……」
沒有斯大林的親自批准,軍隊是絕不能向前線作任何移動的。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聰明地「建議」各軍區司令員:向邊境方向舉行兵團戰術「演習」,使部隊向掩護計劃規定的展開地域靠近,而不是進入。各個軍區都實行了這個「建議」,但大部分炮兵被調去做射擊訓練,沒有參加這一行動。
總參謀部於1941年擬制的作戰計劃規定:一旦遭到軍事威脅,必須使全部武裝力量進入高度戰備狀態,立即在全國進行軍隊動員,根據戰時編製擴編軍隊,根據邊境軍區和統帥部計劃,將完成動員的軍隊集中和展開在西部邊境地區。這一計劃只有在政府下達一個「特別決定」之後,才能付諸實施。直到1941年6月21日夜間,即在德軍全線入侵之前幾個小時,蘇聯政府才匆匆做出這個決定。在這一點上,斯大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對於即將發生的戰爭應該怎樣打,斯大林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那些將要參加作戰的人。更重要的是,斯大林把可能發生衝突的日期估計錯了,總以為戰爭將在晚些時候爆發。所以當事態急轉直下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把自己的主張變成明確的戰略計劃和具體行動計劃了。
斯大林在軍事事務方面擁有絕對的權威,但這種權威卻有著雙重的影響:一方面,人人都堅信斯大林最明了情況,在需要的時候會做出必要的決定。另一方面,這種狀況又妨礙了斯大林周圍的人獨立地去思索,坦率而果斷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部隊中的官兵普遍都有這麼一種想法:既然上級沒有下達指示,那就說明眼下戰爭不太可能爆發。
精力充沛、性格倔強的朱可夫擔任總參謀長以後,在一段時期內並不能充分發揮其才幹。這方面的原因有不少,主要是當時對於各軍事機關的職權沒有作出明確規定,包括朱可夫的具體職權。在這樣的條件下工作,朱可夫只能盡其所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時利用一切機會向斯大林發表自己的意見。當時,蘇聯生產的新型坦克在所有指標上都優於德國的,但生產的飛機卻大部分不如德國的。朱可夫對蘇聯的國防工業不太滿意,很有自己的看法。
在與斯大林單獨會面時,朱可夫直截了當地說:「德國的空軍是不錯的,他們的飛行人員有與陸軍協同作戰的豐富實踐經驗。至於在兵器方面,我們的新式殲擊機和轟炸機一點兒也不比德國的差,甚至還要好一些。遺憾的是,這樣的飛機實在太少了。」
朱可夫還談到,蘇聯炮兵各個方面都很好,就是彈藥儲備很少,特別是榴彈炮、反坦克炮和高射炮的彈藥儲備尤其不足。斯大林認真地聽著,沒有打斷他的話。當朱可夫講完后,斯大林對朱可夫所講的話沒有提出異議。這次談話以後,蘇聯政府便採取了加速國防工業發展的重要措施。
6月18日,邊防分隊的一名指揮官打來電話,向費久寧斯基上校報告道:「上校同志,一名德國士兵剛剛投奔到我們這邊來了。他報告了非常重要的情報。我不知道我們能不能相信他。可是他談的情況非常非常重要。」「你們等著,我馬上就去。」費久寧斯基下達了這道命令以後,便立即動身前往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