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乙第114號證(4)

第一卷 乙第114號證(4)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十一月。古人云光陰似箭,可讓人感覺時光跑得比箭還快。今年還有兩個月就要過去了。還有六十天,我將二十七歲。

今天又沒副食了,只好去挖紅薯,在一塊沙地里挖出不少大塊紅薯。此次漢口會戰時,節省下來一些香煙,到現在還有二十盒。因想吃肉,於是用四盒香煙和別人交換一貫牛肉,對方十分樂意。傍晚時,牛肉做好后一嘗,支那牛太瘦。相比之下,我們更喜歡豬肉。這種時候不該有奢望,牛肉應算是奢侈品了。

今天抵達第一野戰醫院,被告知我們要和醫院一起在此駐守兩個月。聽說師團司令部也要設在此地,而下屬各部隊則須各處討伐。如果司令部在這個山間小鎮呆上兩個月的話,看來我們要在此地迎接新年了。

十一月五日

聽說聯隊在河口鎮集結,我們趕至那裡。炮兵艱難地爬著陡坡,他們焦急地吆喝著馬,隨著分隊長一聲聲「前進!前進!」的口令,馬似乎能聽懂,奮力地向上努勁,可炮車就是上不去。突然,我看到山倉君,他好像已是個隊長了。「啊,居然是你,我該不是認錯人了,這是怎麼回事?」山倉因曾聽傳聞說我已陣亡,所以很驚訝我還活著。我急忙回答:「什麼事也沒有,你肯定弄錯了。」山倉說他遇上這麼難走的路,倒霉透了。接著又登上坡路,使勁催馬前進。終於有一輛炮車被拖動了。

太陽火辣辣地直射,如同初夏。真想找個樹陰涼快一下。這時前面的炮車已爬上坡頂,山倉君匆忙地跟我道了聲別,轉身又指揮馬向坡上登去。不時傳來「前進!前進!」的簡短而急促的口令。

山倉給人的印象是,無論何時遇到他,他總是沒有興奮的表情,三言兩語問候幾句而已。總體上過於謹慎,讓周圍的人對他敬而遠之。不過,從他平淡的表情和簡短的話語中,又讓人感到與眾不同的個性,確實有令人起敬之處。我記得山倉的父親在兒子從滿洲奉調回國時曾說:「我兒子,人是從滿洲回來了,可什麼話也沒有。只說了一句『我平安回來了』。」

其他從滿洲回國的人,總免不了大講一通在滿洲的見聞,而他卻一句不提。由此,使人感覺他的性格有些獨特。我每當見到他的臉,總不禁想起一段往事。

那還是他幼年的時候,他母親被暖爐中的炭火燃著了衣服。就像不動明王(佛教中五大明王之尊。)一樣渾身是火,站在門坎處哭喊著,后被活活燒死。山倉君立在暖爐的後面嚇得大哭。當時奶奶背著我到附近喊人救火,我在奶奶背上顛來顛去,感覺發生了重大事件。從那以後,山倉的父親幹了郵遞員的工作。

十一月六日

終於與久別的中隊匯合了。我們中隊被聯隊選中,將赴漢口執行警備任務。據說是每個聯隊各挑選一個中隊,四個中隊編為一個大隊。由第三十三大隊長指揮,開赴漢口。第三十旅團被派往宋埠一帶駐守;第十九旅團負責黃安至河口鎮一帶的防務。開戰以來,所有將士都是奮不顧身,轉戰南北。為攻佔漢口,各師團均是浴血奮戰,勇往直前。為此,由各師團抽出一部分兵力擔任漢口的警備。

能夠入選光榮的漢口警備部隊是第三中隊的榮譽,中隊長森中尉真是個幸運兒。

四中隊的坂中尉如果在的話,也許四中隊被選中。一中隊、二中隊的中隊長若是不陣亡,也可能派這兩個中隊去。其他中隊的中隊長雖然健在,但入選的可能性不大。第一大隊的各個中隊戰績相當,不分上下。幸運的是森中尉參戰以來,沒有負過一次傷,至今毫髮未損。而且還是光榮的第三中隊的隊長。所以這次才被選中。

第一、二、三、四中隊的士兵在軍事素養方面,沒有優劣之分。惟一不同的是我們三中隊隊長不像其他中隊長那樣非死即傷。森中尉真是福星高照。

十一月七日

今天原計劃開赴漢口,但因第九聯隊未能趕到而延期。

令人討厭的人——看起來像是鄉下人的善良、憨厚、正直,實為精於算計和極端利己(這種利己無非耍小聰明,貌似正人君子,實際上口是心非,弄虛作假)。

賣弄小聰明或被稱為八面玲瓏,此類人大多是下作低級的勢利眼,又以鄉下人居多。

今宵滿月。一輪又大又圓的明月高懸夜空。不知誰說了句,這是十五的月亮。可是中秋應該是西曆十月,現在已進十一月,應是晚秋時節了。總之,今晚月色迷人,月光透過河邊竹林的竹葉投向地上,清凈潔白。

河口鎮是個沒有城牆的小鎮,在周圍的山包上,布滿了監視崗哨。

一條大河流經此地,但水量不大。在露出水面的河灘上,白沙似片片雲母閃閃發光。由於是沙土地,又處在山區,因而河水清澈見底。清晨時分,河上泛起蒙蒙煙霧,將山巒丘陵籠罩其中。太陽升起,朝暉映紅了水面。雲蒸霞蔚,頗為壯觀。其美景,難用語言形容。

晚飯後,我來到鋪滿白沙的河灘上賞月,如同置身於加茂川(日本河流名,位於京都市區。)岸邊。一種恆久深遠的氣氛包圍了我,完全感覺不到這裡還是戰場。月色溶溶,星光閃閃,令人心醉陶然。

我坐在白色沙灘上,在靜寂之中,忽然想起啄木(指石川啄木(1886~1912),日本著名文學家,詩人。)的短歌(日本傳統詩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不容篡改:東史郎戰地日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歷史不容篡改:東史郎戰地日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卷 乙第114號證(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