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類繁多的行騙術(1)

種類繁多的行騙術(1)

舊中國賭館,衍生出騙術之一的「賭騙」神騙,就是利用封建迷信的手段騙取人們的錢財。騙子們裝神弄鬼,散布歪理邪說,藉機攫取不義之財騙術由來已久,可上溯原始洪荒時代的占卜和巫術。在不同歷史時報。近代以降,國門大開,道統失范,人心浮躁,騙子叢生。騙子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引人注目。近代中國社會中流行的騙術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史無前例。一言以蔽之,泛濫成災、禍國殃民。撮其要者,概有如下幾種:1.賭騙所謂賭騙,是指設賭局誆騙錢財。這是非常流行的一種騙術,受騙者大多是迷戀賭博、幻想靠賭博發財的癮君子。騙子正是抓住賭徒以小贏大的僥倖心態,誘使賭徒上鉤,在渾然不覺中墮其騙術之中,虧賠錢財。聯手騙財是賭騙行家慣用的手法。具體辦法是:幾個賭徒事先串通一氣,講好作弊的規矩,屆時依計而行。如嘴上說「吃」、「碰」、「杠」,就代表「條」、「萬」、「筒」。說「摸」,是指「一四七」;說「快」,是指「二五八」;說「快點摸」,是指「三六九」。言者似乎無心,聽者確實有意,只有受騙者稀里糊塗,蒙在鼓裡。騙子或者用特定的手姿、表情暗送「情報」,相互對牌,使受騙者難以成局,只有輸錢的份兒。騙子將賭具作假,也是賭騙的常規技法。例如,把一顆骰子掏空,灌入水銀或嵌入金屬。當骰子擲出后旋轉未停之時,騙子眼明手快,看準是自己需要的點子,立即在桌上拍一下,灌有水銀或嵌有金屬的骰子因其重量下沉而馬上停住。行內人士稱此騙術叫「使骰法」。換牌,也是騙子在賭博中經常使用的招術。先藏一張或幾張牌在衣袖中,配牌時神不知鬼不覺拿出所藏之牌,迅速湊成一副好牌贏錢。使用該騙術的騙子手,必須異常精明,手快眼快,同時還能以各種方式如打趣、講閑話、哼歌、假笑、吸煙等轉移其他人的注意力,達到移花接木的效果。還有一種利用廣告誘騙賭徒的方法。據戈春源著《賭博史》(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稱,民國年間,在上海的街巷牆上,常可瞧見「傳授包贏不輸法」的廣告。這類廣告對酷愛賭博的人有莫大的吸引力,因為上面寫著這樣的文字——本山人體上天好生之德,擬傳授包贏不輸法以救貧……一經授與,保證不輸,若輸絲毫,以一賠十。信誓旦旦,好不誘人!此「山人」為了取「信」於眾人,專門在銀行存有二千元保證金,另委託律師擔保。於是,報名者十分踴躍,超過千人。報名者須交報名費十元,以及脫冠二寸半身相片一張,裝模作樣,如同真的一般。這位「山人」傳授秘法之時,身穿道袍,儼然天上神仙下凡。他告訴人們:秘法已包在紙中,天機不可泄漏,現在不能偷窺,否則前功盡棄。必須回家之後,將它放置案上,雙膝跪地,行八拜之禮,方能打開一瞧。依此秘法行事,保管在賭場上只贏不輸、百戰百勝。結果,眾賭徒小心翼翼拿回家去,最後拆開一看,紙上僅有五個字——不賭,當抽頭。同樣在上海,同治時期曾有「男女翻戲」之事,意即男女騙子靠賭博攫取他人錢財。這種「翻戲」的騙子,無論男女都打扮入時,一眼望去,完全是公子派頭或名媛氣質。依憑這種時髦的外表,他們邀人聚賭,每賭必騙,使人入彀。翻戲分大小兩種,大的做大勾當,幾萬塊、幾千塊的進益;小的做小把戲,幾百塊、幾十塊的全要。即使賭場老手,也因被其亮麗光鮮的外表迷住,難以勘破其中的玄機。不論推牌九、擲骰子、打撲克、搓麻將以及其他一切賭博,他們都有高明的手腕、圓滑的口才、媚人的表情,使賭徒在迷醉的狀態下大輸特輸。與翻戲同屬賭騙的,還有所謂「倒棺材」。在這裡,「倒棺材」不是挖掘墓地竊取死人的錢財,而是一種賭騙的把戲。騙子生財的道具,不過是一張活動式的小桌子,一條毛巾,一隻被雕空的小木盒,兩塊梅花和人牌,顯出一黑一紅的顏色。騙子手法高明,兩隻手在桌面上翻來覆去,極為熟練。開場之時,先由同夥偽裝賭徒下注,引起眾人旁觀。旁觀者中酷愛賭博者瞧見只有梅花和人牌兩門,又看見那位假賭徒贏錢很容易,不免動心。在假賭徒的攛掇之下,這個蠢人果真下注。下注時他分明看見丟進去的是一隻人牌,不曾料到翻牌時已變成了梅花。他不甘失敗,傾盡囊中所有,到頭來依然輸個精光。沒有現款,他就向假賭徒借錢下注,希望能夠大獲全勝。但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欠之債,必須立馬還清。萬般無奈之下,只有將身上值錢的衣物脫掉,一古腦兒送給騙子。事已至此,這個蠢人還不能幡然醒悟,竟然一個勁地抱怨自己的運氣不佳。「倒棺材」也有不用牌具,而用兩根竹片。騙子將竹片的一端漆上紅色,另一端漆上黑色,以替代梅花和人牌。這類欺詐取財的賭博,不僅出現在上海街頭,而且也流行於內地各城鎮。時人曾作竹枝詞以記其事,轉錄在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社會史:騙子的歷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中國社會史:騙子的歷史
上一章下一章

種類繁多的行騙術(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