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紅顏》42(1)
徐有福補了喬正年科長的缺,作為副縣級後備幹部被補報到市委組織部。不久,市裡的任職文件下發,徐有福任副局長。因這次提拔幹部各部門和縣裡競爭很激烈,局裡另兩位科長沒能按原來的設想推薦到外部門或縣裡使用,經過一番爭取,一個任了局裡的紀檢組長,一個任工會主席。
局裡的領導班子由七人組成:局長,方副局長,張副局長,王副局長,徐有福副局長,紀檢組長,工會主席。
市政府設立會計核算中心,取消了市級各部門內設的小金庫,每個局不再設財務科,只設一個報賬員,在會計核算中心統一報賬。
局裡的財務科取消后,許小嬌調到統計科任科長;吳小嬌接徐有福任扶貧科科長;劉芒果「歸隊」,任業務三科科長;趙勤奮任宣傳科科長;業務一科、二科原來的兩個副科長「拾階而上」,擔任科長。
在局長分工里,徐有福副局長分管統計科、扶貧科、宣傳科。
徐有福任副主任科員時,大家稱呼他直呼其名:徐有福。那時趙勤奮總是差遣他:「徐有福,你過來一下!」「徐有福,去將這個材料列印一下!」「徐有福,怎麼搞的?到處找不著你!」趙勤奮總是用居高臨下有時甚至是盛氣凌人的口氣命令他,語氣斬截。那時局長稱呼他也有幾種方式。「徐有福,到我辦公室來一下。」局長以這種口吻說話時,說明他不太高興。徐有福一邊往局長辦公室跑一邊還在尋思:自己又辦錯什麼事了?「有福,到我這兒來一下。」局長以這種口氣說話時,說明他比較高興。徐有福往局長辦公室走時,也便沒有多少誠恐誠惶。
徐有福擔任科長后,趙勤奮對他的稱呼有兩種。一種是如果縣上的下級部門來了,到辦公室請示某個問題,而這個問題恰好是徐有福職權範圍內的事,趙勤奮就會和藹地對來人說:「這個事情請你們去請示徐科長。」然後以手指著徐有福說,「這位就是徐科長。」若徐有福不在辦公室,過一會兒徐有福回到辦公室時,趙勤奮就會對他說:「有福,剛才縣裡的同志找你,我將你的手機號碼留給他們了,他們下午上班后再來。」趙勤奮當面再也不會像過去那樣直呼「徐有福」了。有時徐有福不在辦公室,趙勤奮與許小嬌、吳小嬌議論起徐有福,還會說「徐有福如何如何」,可若徐有福突然進門,他馬上會說:「喲,徐科長駕到,」或者表示親切:「有福回來了。」此時若徐有福、趙勤奮、許小嬌、吳小嬌幾個扎堆說話,哪怕說很長時間,趙勤奮也不會提一次「徐有福」,不是稱「徐科長」,便是親昵地稱作「有福」。有福如何,有福怎樣,語氣十分親熱。而且往往以疑問句居多——有福你說是不是這樣?
局長對徐有福的稱呼也在變化。若碰上科里其他人,局長會說,叫徐科長來一下;或者叫有福來一下。局長無論用哪種稱呼,語氣一般是溫和的,而不是疾言厲色的。
徐有福任副局長后,他的名字似乎從此被人們遺忘了。比他職位低的人都稱呼他為「徐局長」,趙勤奮更是將「徐局長」一天到晚掛在嘴上。趙勤奮在「徐局長」面前表現出了完全的自我雌伏和自我奴媚。英國動物學家莫里斯認為,動物相爭,認輸稱臣者往往會表現出如下姿態:一、將自己的身體縮小以使對方息怒;二、把自己脆弱的部分朝向進攻者以此承認自己的失敗;三、做幼崽乞食狀以向強者認輸;四、請求勝利者允許替其整飭毛髮以表示臣服——原來趙勤奮這一系列行為和舉動,是為徐有福「整飭毛髮以表示臣服」呢!
局裡其他的副局長也客氣地稱呼徐有福為「徐局長」,包括老資格的張副局長和王副局長也這樣稱呼他。你若冷不丁問局裡的同志,張副局長與王副局長叫什麼名字,還真有人會想不起來,因為很多年輕同志從調進局裡工作那一天起,就一直稱呼張副局長為「張局長」,王副局長為「王局長」。張副局長的名字叫張啟高,王副局長的名字叫王宏禮。包括徐有福,若冷不丁聽到有人叫「張啟高」或「王宏禮」,也得想一想才能與兩位副局長對上號。而現在,徐有福也成為與張局長、王局長一樣的人!一些新調進局裡的年輕同志若冷不丁聽到「徐有福」三個字,也許也得想一想才能與「徐局長」對上號呢!
徐有福從此成為徐局長。只有老局長有時會慈祥地向他招招手說:「有福,你來一下。」
徐有福的名字「丟失」了,尊嚴卻找到了。
人生,不就是一個尋找「尊嚴」的過程嗎?
國與國之間也一樣,往往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動干戈,就是因為牽涉到同樣的問題。
人從一生下來,就在不屈不撓地尋找尊嚴。上學時要考一個好分數,上大學時考一所好大學,工作后找一個好單位,進單位后一直由幹事到科長,科長到局長,直至市長、省長。
如果你能幹到一個市長、市委書記,那你的名字除了你爸你媽你妻子,再很少有人隨便直呼其名。即使在背後,人們也不會輕易稱呼你的名字。比如市委書記袁亦民。人們當面當然是叫他袁書記。即使幾個人在背後一個毫不相干的場合說話,也會口口聲聲稱袁書記。甲:袁書記上午的話講得有水平;乙:袁書記不僅有水平,講話還有針對性;丙:袁書記真是一個有水平的領導幹部(相當於說:這個女人真漂亮)。此時若不合時宜進來一個「丁」,大大咧咧地說:袁亦民老得頭上都不長毛了;袁亦民快退休了;袁亦民是個沒文化的老粗幹部。「丁」說第一句話時,甲、乙、丙會面面相覷;「丁」說第二句話時,甲、乙、丙會同時向周圍張望(不會有人以為我們在背後議論袁書記吧);「丁」說第三句話時,閉著眼睛打了個噴嚏,待他睜開眼抬起頭時,甲、乙、丙早不見了。